2024年山东省休闲渔业回顾与盘点

教育   2025-01-27 21:18   山东  

2024年,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重要论述及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休闲渔业新型消费业态,强化政策制度供给赋能,新产业新业态多点开花,渔业节庆赛事牵引有力,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势头强劲,预计年度产值超过215亿元,将再创历史新高。

一是政策制度供给实现新突破。紧盯产业发展堵点,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山东省休闲渔业管理办法》《山东省休闲渔业海钓渔船管理办法》等2个规范性文件,明确了职责分工、发展措施、经营管理、休闲海钓设施管理、安全监管等要求,填补了我省休闲渔业管理的制度空白。召开全省休闲船舶安全管理专题会议,建立了由省海事局牵头,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公安、发改、水利、文旅、体育、海警等13个部门单位参与的全省休闲船舶管理工作联动机制。连续四年举办全省休闲渔业管理培训班,邀请休闲垂钓协会魏宝振会长、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陈跃秘书长授课,各市渔业主管局、渔技推广机构及部分重点县休闲渔业业务相关负责同志,休闲渔业企业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首次明确将休闲渔业纳入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发展补助资金支持范围。

二是新产业新业态取得新成效。聚焦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推进渔文旅融合发展。内陆重点发展以锦鲤为代表的观赏鱼产业,2024年全省观赏鱼产量近12亿尾,预计年产值突破20亿元,其中聊城锦鲤年繁育能力3亿尾,产值达10亿元,建成“鲤都印象园”及26处锦鲤文化观光休闲基地,开发近20种文创产品,文旅产业规模突破6000万元,高唐锦鲤驰名全国,小锦鲤“游”出大产业。沿海重点发展旅游观光、休闲海钓等新业态,烟台“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创新“蓝色粮仓+蓝色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全年接待研学团、红色旅游团近60批次3000人次,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等中央、省级媒体争相报道;长岛“渔家乐”持续火爆,推动“渔家乐+民宿”产业升级,建立联审联办快速审批机制,打造特色渔家民宿集聚区,“渔家乐”经营主体约1200户,整岛年旅游超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3亿元,带动乡村旅游多业态发展。依托95处游钓型、投礁型海洋牧场,胶东地区按照“礁、鱼、船、岸、服”五配套思路,大力发展休闲海钓产业,累计建成休闲海钓渔船261艘,年接待游钓客140余万人次,经营收入达1.4亿元;威海钓具渔具享誉全球,相关生产和贸易企业4000余家,年产值超30亿元,占全国钓具渔具出口额的47%,一杆钓出了大产业。此外,威海东楮岛海草房、荣成长青渔业科普教育基地等新模式新业态也不断涌现,为休闲渔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节庆赛事活动培育新动能。坚持活动赋能,拉动消费,扩大影响。垂钓赛事方面,省体育局积极探索“赛事+文旅+消费”模式,举办2024“好运山东・逐梦深蓝”垂钓运动联赛,以沿海七市为轴线,辐射带动全省,有力促进胶东经济圈跨区域融合,助推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沿”高质量发展;临沂市举办“不服来高湖・2024年中国高湖鱼王挑战赛”,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个战队、600名钓友同台竞技,“高湖垂钓”成为业界知名品牌;威海市连续12年举办“西霞口杯”海钓邀请赛,“渔夫垂钓”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到山东 有鱼钓”已成业界共识。观赏鱼赛事方面,济南市举办第四届中国名优锦鲤大赛,坚持“锦鲤搭台、经济唱戏”思路,通过锦鲤赛事与田园艺术生活、传统文化节庆等活动融合,增强游客体验感与互动性,叫响了“天下泉城、鲤响济南”城市新名片;聊城市举办山东(高唐)第六届锦鲤大赛,深化锦鲤赛事与产业发展推进会、文旅活动深度融合,全国近百家渔场2000多尾锦鲤角逐200多个奖项,持续擦亮“中国锦鲤之都” 金字招牌。节庆活动方面,威海海参节、博兴对虾节、鱼台龙虾节、红岛蛤蜊节、东平湖开湖节、太白湖捕鱼节、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烟台渔灯节、烟台海洋放鱼节、田横祭海节、文登潮汐公社赶海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也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进一步拓展了休闲渔业文化内涵,提升了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力推动了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休闲渔业,潜力巨大,大有可为。2025年,我省将立足渔业及旅游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加强产业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渔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休闲渔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

即可前往学习强国“i海洋”强国号了解更多内容


海洋频道
大力宣传海洋意识、服务海洋经济生活,全力打造成为服务海洋蓝色经济发展的专业化舆论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