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刘世武|追赶

文摘   2025-01-10 06:00   内蒙古  

作者:刘世武|内蒙古


不久前,我荣幸成为阿拉善左旗作家协会的一名新成员,内心不由的泛起一阵波澜,很是激动。一连好几天犹如打了“鸡血”,好似一个多动的孩子,亢奋不已。

多年来我比较喜欢利用业余时间写点文章,记录一些工作和生活情况。尤其处于对本职工作的需要,写作内容主要以学生教育引导、班主任工作方法探索方面居多。在额济纳工作和生活的回忆,上山下乡的体验和感受篇幅也不在少数,但苦于没有可以发表、交流的文学平台,一直徘徊在无奈的等待和焦虑之中,一晃就是十多年。

2024年的十月底,我突发奇想,让在医院工作的学生冒然查询到已经退休的彭桂芸大夫电话号码,并且试着打了过去,数次无人接听,心中不免有些懊悔,怕是打扰了她。没成想,大概一刻钟后她通过微信请求让我加入,有点受惊若宠的我立马点击手机操作完成。不一会语音传来熟悉的声音,原来她在遥远的欧洲国家荷兰!“妈呀”,惊奇之余,我有些颤抖的用最简短的语言告诉她电话打扰的原因:我想发表一些文章,请求她给予帮助。她很热情、爽快,几句话就让明白了操作方法,就此指导我走上了展现的平台,停止了多年徘徊的步履。

真是“久旱逢甘露”,折磨我许久的一件“大难事”竟然在“哆哆嗦嗦”的试探声中分分钟得到解决,在我心中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其实,早在好些年前,我就拜读过《阿拉善文学》平台发表的散文、诗歌等诸多作品,对熟悉的作者尤为关注,细细品读。每当看到彭桂芸、张会敏以及后来的达福巴依尔、姚立文等我原先阿盟卫校学生名字时就倍感亲切和自豪。为他们能够在本专业(医学)以外学习提高,不断展现自己的文笔才能感到敬佩和骄傲。在拜读彭大夫的《生命的摇篮》、《我想为天使写一首诗》;张会敏的《我所亲历的抗“疫”之周末日记》、《秋日暖情》等一系列作品后,时不时如读一篇篇大作,脑海里闪现出一些文学名家的影子,让我感慨万千,自叹不如。也由此进一步激发了我这个“圈外人”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梦想着与她们一同在田园里笔耕,一同在书海中遨游。

所以说,作为一名非文学专业教师,一名普通的文学业余爱好者,今天能够踏上平台,加入热爱的文学社圈完全仰仗我的弟子们多年的鞭策和启发。是她们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把我有些懈怠的欲望重新点燃起来,也唤起了寻找充实、寻找快乐的闲置灵感。因此,当下已完成看护两个孙子基本家庭任务的我,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我决心在克服“三高”基础病以及青光眼干扰的基础上,抓住机会,再次放飞自己,把尽快学习提高写作水平放在首位。重要的是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拜“生”为师。以得意的弟子为榜样,以名家大作为写作准绳,坚持多品读各类优秀作品,时时汲取精神营养。把缩小差距,奋力追赶作为理想目标,把积极参与平台交流,互通有无,在读中学,学中写养成习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倚老卖老”,不断督促自己去深入社会中间体验风土民情,搜集生活题材,在实践中观察探索,丰富社会阅历,积累创作素材,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新的历程,新的开始,我要在热爱的田园里不懈努力,勤奋耕耘;在退而不休的时光中去挽留精彩瞬间,挖掘精神源泉;将追赶的脚步连同感恩的心愿一起写入明天的篇章中,让心年轻,让生活知足!

【作家简介】

北疆网络文学

刘世武,65岁,退休教师。



《北疆网络文学》

欢迎扫码投稿



·感谢阅读·

·如果喜欢,就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赞赏,是一种看得见的鼓励·

北疆网络文学
我们面向全国原创文学作者提供作品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