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写意画创作—— 著名雕塑家、画家庄征先生访谈录

文摘   2023-12-14 17:00   天津  


编者按


一个好的画家,除了笔墨功夫之外,一刻也离不开美学思考。从一定程度讲,理论思维的高度决定着艺术家的成就。著名雕塑家、画家庄征先生,从中华传统文化出发,对写意画创作的笔墨应用、题材选择、风格样式、有我无我、继承创新等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见解。


《 艺海探珠 》是本期开辟的一个新栏目。作为开栏首期,特推出庄征先生访谈录,敬请读者关注。





著名雕塑家、画家庄征先生在作画



中国传统笔墨艺术历史悠久,您觉得笔墨(国画)在艺术造型领域的地位应如何认识?


  答:

 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有神秘的原始岩画,古朴的彩陶黑陶,狞厉的青铜重器,独特的象形文字,雄强的汉画砖石,宏伟的石窟造像,多姿多彩的墓室壁画和陶俑……笔墨只是这浩瀚的中华民族造型艺术传统海洋中的一个元素。

中国画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不但离不开笔墨,同时也要以更加开阔和远大的眼光来审视传统,以岩画为例,我国岩画大多产生于五六千年以前,甚至更有万年以上者,逝去的历史已经沉默,而岩石还在诉说。原始人类以其旺盛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用简朴的线条,奇异的造型,神秘而生动地纪录了他们的生活,情感和希望,天真幼稚而妙趣横生!作为当代的中国画家,不是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吗!原始先民对生活的挚爱和深入的观察,对制作岩画不畏艰难险阻的澎湃激情,至今仍能深深地打动每一位观众。……总之,我们一定要记住这延续万年的大传统,要以明亮的眼睛,大胆的想象和开阔的胸怀去重新认识它,发现它,学习它,发展它。古诗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传统就是奔流不息的长江大河.永不停息。


  天驹



从您挥毫笔墨创作的体会,谈一下您画写意画的创作方法?


  答:

鲁迅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这种中国文人的创作方法同样也是中国写意画家的创作方法。不像西洋画家那样重写实,重客观,重科学。静观默察,就是外师造化;凝思结想就是中得心源,迁想妙得。潘天寿指出:"作画时须舍得了自然理法,亦须舍得了古人理法。"既要重客观自然,更要强调主观感受:既要学习前人技法,更要自主摸索向前。


"画事在有法无法间","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创作的过程是: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由万归一。此乃写意画之妙处,也是难处。法本自画生,画也自法立,既非有法,也非无法,一味地守"法",中规中矩,必定平淡乏味,也易油易滑,易飘易薄,无险无奇,难以打动人。写意画乃心之声,情之所至,必有非常之笔墨出,故写意应"在背戾无理中求至理,于僻怪险绝中求至情",奇中求平,平中求奇,有笔外之笔,墨外之墨,意外之意,有误笔误墨,方有至趣。由生而熟,由熟生,似有法,似无法,似有能,似无能,所谓"画看糊涂笔,乐听弦外音"。因此写意切忌不断重复某种现成的固定的模式,设计得面面俱到,而应该在运动和变化中,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一切意外,因势利导,化险为夷,把握好整体和时机,才能出新意。


秋江饮马



写意画应传递观者思想和感知,您觉得如何让作品产生“画外之音”?


  答:

成熟的画家不以笔墨作画,而是以学养作画,笔墨早已融入血液之中,不经意不苛求,"不知有汉",不知有笔墨,运笔如天马行空,不知起始之所在,全由灵感和情绪支配,随意着笔,而能得天成之趣于笔墨之外。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何等胸怀,何等气概,如此雄浑开阔,撼人心魄,不愧为千古绝唱。难怪古人将"重大拙"视为作词三要,我视"重大拙"为艺术生命,唯有重大拙,才显大气,大气与否是格调高下的重要标志。齐白石的小品在方寸之间寥寥数笔,也有震撼人心的重量与气魄,这就是大师之所以为大师者也。


  孔雀女



画面表现主题是多种物象的总和,如何实现写意画面的协调统一?


  答:

写意画是笔墨的交响乐,通过黑白、浓淡、粗细、疏密、曲直、断续、刚柔、疾缓、干湿等等的变化,形成节奏、韵律和气势,表现出或雄强豪迈,或柔美欢快,或低沉忧伤……种种意象和主题,夺人眼球,撞击魂魄。

画贵有清气、静气、书卷气,忌俗气,浊气。这是由修养学识和性格所决定的。真大师多有高尚之品德、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识见,渊博之学问,厚积薄发,"功夫在诗外"。


  春天之梦



国画需要继承和创新,那么如何进行守正创新?


  答:

近亲繁殖将导致品质的退化乃普遍规律,画艺亦然。齐白石老先生的警世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何等的尖锐深刻。学大师,重要的是师心,如果师迹不师心,学到的只是皮毛。

因此我赞同"远缘杂交"。油画灿烂的色彩,版画黑白的韵律,雕塑厚重的体积,陶瓷釉彩绚丽的肌理,现代设计中的平面构成等等都有可供中国画吸收的营养。假如不是有精通西学西画的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傅抱石、李可染、蒋兆和义无反顾地对中国画进行艰苦卓绝的探索,近现代的中国画坛将会是何等荒凉和寂寞!博大的胸怀,开阔的眼界,广泛的涉猎,无有止境的探索,"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高瞻远瞩,独辟蹊径,方会有高境界大希望。


  文姬思汉




您的作品反映汉唐风韵的作品比较多,是否意在歌颂当今盛世?


  答: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对外开疆拓土军威四震,国内统一安定昌盛繁荣,唐人的性格闭放、开朗、豪爽、壮阔,唐文化极其宽容、充满自信,体现出博大的盛唐气象。

当今我们也欣逢盛世,国运兴昌,国力日强,经济繁荣,百姓安康。当今时代,需要呼唤和弘扬盛唐时期的阅放、豪爽和壮阔的精神和风气,以更加充满自信,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气势,奋勇向前。因此我以汉唐风韵系列作品展示盛世风采。


  知音



您觉得怎样才能让国画艺术更加繁荣?


  答:

 在社会生活中要忘我,在艺术创作中却要"我"字当头,自强自立,"耻与人同"。在高峰林立的艺术长河中,当代艺术家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只能以独特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以期有独特的发现,再以独特的手法锤炼出独特的语言,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


 神威图


汲水图


   金秋


  香雪



总编审         张宝新

总编辑         肖建华

版面设计      李铭涵

                许宏





稿件沟通邮箱:


xiaojianhua133@126.com


微信号:yushijujin1234567


《津门书画家》编辑部重要启事:


本微信公众号自刊发以来,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各书画名家及热心读者的大力支持下,推出了一批名画名作名篇,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的重要精神,本着服务读者、服务书画家、服务社会的宗旨,经《津门书画家》编辑部商定,近期拟推出以下两项延伸服务项目:

01.个人作品小型专题会展的介绍服务;

02.本刋刊载作品收购收藏的介绍服务。

凡有这些意向的企业、单位、书画家、社会个人,可与本编辑部联系。


联系人:奎子

联系电话:18522409996


《津门书画家》编辑部

  2023年12月14日

津门书画家
多角度、全方位介绍当代实力派书画名家作品,搭建书画名家与企业家、商家、机关事业单位及书画爱好者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