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寿:自废前半生武功联结两家医院之缘

文摘   2025-01-19 22:36   浙江  

医学伦理、健康传播、医学人文,十二个字逐渐变得周知。健康传播实际上是医学人文的一块内容或说一个方面。因为人文很广,不仅有传播学说,还可以有处世之道,医生之间、医患之间都适用。


医学伦理是哲学概念,问世已久,如今进一步深化。这个东西与医学人文并不重合,也无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是以找出社会运转规律为目标的。怎么说话、办事,医患间的情绪价值,医院同事间的矛盾缓和,有些有规律可以摸索,而有些是随机应变的。可以找规律的部分是哲学伦理,随机灵活的部分是人文感觉。


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有好多好多协会在做,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成员们大多还是在处理患者的情绪和讲述要吃什么不要吃什么,或者说怎么运动怎么休息,这些东西在新华书店或互联网资料上早有很多。


我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成员,不讲这些饮食、休息和运动,也不讲用药、手术的必要性。讲的是从前人的智慧中吸取点适合形势的精华,收放自如地转化应用到当下的工作。


打比方说,当今北京协和医学院采取的四年非医学本科+四年医学专业=医学博士,是有出处并转化创新的。民国时期(1952年以前),诸如国立上海医学院等顶尖医药院校都是按照美国、英国、法国的医科大学以及北平协和医学院的规定执行。什么规定?就是修满三年医预科或两年理科后,读四年医学本科,当本科毕业时便被授予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学士和博士是捆绑的,那时无硕士一说。这个学士学位自然是医学,博士学位分医学和哲学。浙医二院首任院长朱焱,就是这样的医学博士。


“再有钱,也救不了人的命。”起初从事公共卫生的朱焱转到大外科做骨科医生,并在盛年成为国内一流的骨科专家。至于说他是浙医二院首任院长,是因为从广济医院改名为浙医二院之初,就由朱焱做院长。广济医院并非最初的名字,1871年圣公会取名的“大方伯医院”,就是广济医院的前身。叫大方伯医院的来历,正因那条小巷就叫直大方伯,从2009年开始,我在直大方伯来来回回走了无数遍。


1952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浙江医学院成立,国立上海医学院、圣约翰大学及震旦大学等等所属的医学院取消。就在全国院系大调整的第二年,46岁的朱焱在浙江省创办了第一个骨科,在那之前都是集中在大外科处理病人。然而在骨科工作当中,朱焱接触到大量的颅脑外伤病人,他为自己的束手无策而自责。怎么办?据我所知,当时能处理脑外伤的医院只有三家:天津总医院、同仁医院和华山医院。


考虑再三的朱焱,在48岁或者说49岁时自废骨科武功,选择从头开始转行学习神经外科。学习的目标就是天津总医院,选择天津的缘分是因为在抗战前,朱焱曾与赵以成一起在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工作过一段时间,而赵以成已经是当时著名的神经外科教授,且赵以成在天津总医院做医生、做教授。


因此,48岁的朱焱决定到天津,向昔日的大外科老同事学习神经外科业务。天津总医院学成归来的朱焱还不知足,或者说一人难成大业,于是他拜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鼻祖史玉泉为师。但是,史玉泉实际上是朱焱的师弟或说学弟,因为在国立上海医学院读书时,史玉泉比朱焱晚很多届,且年龄也小好几岁。


所谓闻道有先后,年近半百的骨科专家朱焱既然从头换专业,在手术台上自然甘为过去母校学弟史玉泉的助手和学徒。史玉泉也深情厚谊,多次和蒋大介一起赶到杭州,助神外手术一臂之力。浙大二院神经外科原主任甘海鹏说,我们浙二神外取得今天的发展成绩,特别怀念华山医院对我们的照顾。时至今日,浙二与华山的这份情谊已久且依旧,两家医院联结起来的缘分延绵至今。


前几天和我的读者聊天,他是浙江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和大型医院领导,说起来我们的“第一次工作”还有着相同的甲方老板,说,浙江省第一个神经外科博士点是2005年才开始,第一个博士生导师就是刘伟国教授。我记得过去参与院史时,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和浙大一院的血液科、传染病科是最早一批博士授予点。


不论是北大版中国最佳临床专科排行榜,还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的专科声誉排行,又或者是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名,浙大二院神经外科都从十年前的全国前十前进到这两年稳居前五。最近的浙大二院神经外科第五代科主任张建民是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第六代科主任陈高是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委。


我昨天发布了一个视频,取名“一家五院士,九院是个家”,两千多粉丝(不包含文字版公众号)的视频号播放量3.8万,刚刚注册的零粉丝小红书(昵称Yny2050与微信号同名)播放量暂为27707。因为我说九院是个家,当然早由大家说北医是个家,然而浙大二院及神外队伍也是一个家,救治患者的同时实际上也是救了患者家属的一个家。所以家文化是生动的。把单位当家不是首创思想,很多很多企业或参考企业的事业单位都这样说、这样写,然而这个单位究竟是不是家,能不能成为“家”以及如何“成家”,有管理上的规律性,更多的是人文上的无序性。


任何有序的规矩自然无情,王建安院士在中央电视台做的心脏科普时说,筷子下要留情,就是说饮食要适量,我想人文之灵魂就是在灵活突破不恰当的陈规,而感动更多的人们,更深入人们的心里。朱焱老先生于103岁时慢性气管炎诱发肺部感染,从而导致各脏器功能衰竭而仙逝,从这个角度看,无疾而终的人是非常少的。正因如此,安慰与感动是人最宝贵的感情。金钱可贵,感情更贵呐。


聿暖医
创造世界一流医学人文哲学随想日记汉语杂志聿暖医,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成员:走访顶尖院长曾侍院士数年,整合国际前沿创新叙事切口,医学人文研究科技艺术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