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 ⬆️ 缘起九号楼
九号楼楼友夏珺,哈尔滨人,1974年下乡插队。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分配至黑龙江日报当记者。1986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读研,1989年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人民日报,担任记者、编辑、副主任,高级编辑。
2010年,九号楼楼友夏珺在四川都江堰采访。
巴塞罗那有“高迪的城市”之称。还有人说,巴塞罗那就是高迪的“一块画板”。
高迪是西班牙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一座城市有七座世界文化建筑遗产已然令人赞叹不已,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建筑竟全部出自高迪之手!
今年2月,女儿带我到巴塞罗那旅游,高迪的建筑是必看的项目。先去看赫赫有名的圣家堂(也叫神圣家族大教堂),一睹为快。
圣家堂——一百多年还未完工的教堂
乘地铁到圣家堂站,走出地铁出口一抬头,只见马路对面一座高耸入云硕大无比的教堂横空出世,仿佛一座山扑面压来,不禁“哇”地一声叫了出来,好像被电到怔怔地呆住了。过了几秒才缓过神来,只见周围挤满了人,都举着相机、手机在拍照,我也入乡随俗地举起了手机。
从外观上看,几根细而尖的塔高耸入云,像女人的手指,所以当地华人也叫它“五指教堂”(实际不止五个),上面雕刻着圣经人物、故事,外立面还没装饰完。拾级而上,进入气势恢宏的教堂内部,真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只觉得眼睛不够用,看什么都新鲜。解说词里介绍,高迪的建筑风格属于“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还有什么“折中主义”,可这些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云里雾里的,只能是外行看热闹。
圣家堂与我以前参观过的教堂显然有着明显的不同,突出的印象有两点。一是教堂大厅里几根支撑结构的巨大的柱子的造型,就像几棵直插云霄的参天大树的树干,仰起脖子往上看,还有类似“树枝”、“树叶”、“花朵”什么的。原来这正是高迪建筑风格一个独有的特点。高迪“师法自然”,他认为大自然中没有直线,“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属于上帝”,他是基本不用直线的。二是“光线塑造空间”。我在教堂内徜徉了近两个小时准备离开时,在外面快到出口的地方,碰上一个和我年龄相仿长着“中国面孔”的男人过来借火,原来是来自宝岛台湾的一位退休工程师,他得知我要离开便劝我留下,说再过半小时,就到了教堂里拍照的最佳时间,现在离开太可惜了。过了半小时,就是下午四点半,我们重返教堂,只见大堂里到处是拍照的人。和煦的阳光透过教堂的彩色窗玻璃照射进来,如色彩绚丽的轻纱薄雾,给教堂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仿佛童话世界一般。忽然不知从哪“飘”来几个身着唐代仕女服装的中国姑娘,在这祥光瑞彩中摆出各种pose照相,宛如敦煌壁画上的飞天飘飘欲仙。我们也赶紧加入了拍照大军。原来,这是高迪的另一个追求,就是用光线、色彩的变幻塑造出美的空间。
圣家堂是高迪最伟大的作品,他一生中有43年贡献在这里,后来干脆就在教堂的工地上吃住,“5+2”、“白+黑”地研究教堂的结构设计。圣家堂从1882年破土动工,直到今天还没完全建完,教堂顶部还架着高高的吊车在施工。也有人说,这就是一个噱头。也许吧,这确实给到此一游的游客们提供了一个热衷议论的话题。
巴特罗之家和米拉之家——感受高迪的魔幻建筑
高迪设计的建筑遍布巴塞罗那,仅荣膺世界文化遗产的就有7座,还有17座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但最有名的是他的“三件套”——除了圣家堂,还有巴特罗之家和米拉之家,对时间紧迫的游客来说,多数会选择这三个代表作“打卡”。在后来的几天里,我预约参观了巴特罗之家和米拉之家。
这两座建筑延续了高迪“师法自然”的一贯风格。
中国画的传统也讲“师法自然”——以大自然为师加以效法。不知这是一种巧合,还是艺术固有的规律使远隔万里的东西方艺术理念不谋而合。但是把“师法自然”用之于建筑并到发挥到极致的却是高迪。
巴特罗之家是一座公寓(又称巴特罗公寓),进入室内,目之所及几乎看不到直线,门窗、走廊、楼梯、凉台、屋顶都是由曲线构成的,以窗子为例,每扇窗子的大小、造型都不尽相同,充满着变化。据说门窗、上面的图案、字母甚至把手,每一个细节都是高迪亲自设计的,耐人寻味。屋顶的设计更是别具一格,据说灵感来自于加泰罗尼亚的保护神圣·乔治圣战胜恶龙的传说:英雄圣·乔治为了救出被恶龙困在城堡里的美丽公主,与恶龙展开搏斗并用剑杀死恶龙。屋顶十字架形的烟囱形似英雄的利剑,鳞片状拱起的屋顶是巨龙的脊背,外立面造型独特的阳台形如面具,与人骨造型的支架一起代表了被恶龙吞噬的人类。许多游人听了导游的介绍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座奇特神秘的空中花园竟蕴藏着这样一个神话传奇。
米拉之家坐落在巴塞罗那市中心的感恩大道上,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座私人住宅。米拉之家当时的主人富豪佩雷·米拉先生非常欣赏高迪的设计才华,便邀请高迪设计了这座公寓,在1906年至1912年间建造完成。公寓是六层楼,以一组组石质隔墙和柱子为结构,外墙凸凹不平,似波涛汹涌的海面,中间有两个天井,高低错落的楼顶和屋檐呈波浪状。造型独特的阳台、窗户和通风口,阳台栏杆由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如同挂在岩体上的一簇簇杂乱的海草。室内墙线曲折弯扭,房间的平面形状也几乎全是“离方循圆”,找不到一处方正的矩形。
高迪认为,光线是建筑的组成部分,他总是把光线和色彩巧妙地融进建筑物,使之产生奇妙的效果。巴特罗之家的外墙以蓝色和绿色的马赛克装饰,远远望去像“一片宁静的湖水”(达利的评价)。米拉之家的外墙、屋顶用不同颜色的瓷砖、马赛克装饰,颜色渐变或交错,晴天、阴天,上午、下午,甚至从不同的角度看上去,都会呈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
徜徉在高迪设计的建筑中,不知不觉地你就会被他那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带入亦真亦幻的境界而流连忘返。当想要描摹高迪的建筑时,我感到笔笨词拙,面对这样的异类建筑,任何语言词汇都显得苍白无力。建筑一经高迪“点化”,便不再是冰冷无生命的钢筋水泥,沉浸其中,你会“看”见日月星辰、大海湖泊、树木花朵、波浪旋涡、蟒蛇海螺,还有舞刀挥剑的武士闪转腾挪……一时竟恍惚身在何处,是现实,还是神话世界?
高迪其人——“一半是疯子,一半是天才”
高迪的全名是安东尼·高迪,1852年6月25日出生于加泰罗尼亚的雷乌斯小城。据说他祖上是做锅炉的铁匠,也许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天生就有良好的空间解构能力与雕塑感觉,又因小时候患有风湿病而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只能观察大自然,使他日后成为师法自然的建筑师。“一半是疯子,一半是天才”,人们的这句评语极简洁地概括了他的特点,他既是难得的建筑设计领域的天才,又是一个性格怪异的“疯子”。
高迪是五兄弟中最小的一个,受父亲的鼓励到巴塞罗那建筑学校读建筑系。高迪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自然界并不存在纯粹的直线,他说"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大自然已经为人类创造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因此,他毕生都在追求自然,他的作品中几乎找不到直线,渐渐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也对后来的现代设计乃至后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
高迪是个工作狂,终生未娶,除了工作,没有任何别的爱好和追求。他个性强不合群,甚至他的死也与众不同。1926年6月7日下午,高迪完成了当天的工作,从圣家堂去市中心的教堂做礼拜,不幸在路上意外被一辆电车撞倒。当时他衣衫褴褛,路人以为他是流浪汉,把他送到圣十字医院,三天后,终因抢救无效去世。他死后,人们才知道原来这个“流浪汉”竟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高迪,特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送葬的队伍从圣十字医院一直延伸到了圣家堂,最后把他安葬在尚未未完成的圣家堂地下。
一代天才的建筑设计师高迪就这样走了,却为西班牙乃至整个世界留下了宝贵的建筑遗产。
2024年3月2日于京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