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市中小学“课间十分钟”延长至“课间一刻钟”。11月5日,北京市中小学“课间一刻钟”市级示范性专题培训在北京教育学院黄寺校区举办。
此次培训活动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教育学院承办,旨在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学校教师对“课间一刻钟”活动的理解认识,探索可实操、可落地的实践行动,推动“课间一刻钟”取得更好效果。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魏旭斌,北京教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肖汶出席培训活动。全市百名集团校副校长和各区教师培训机构师训主任参加培训。
魏旭斌对北京市中小学“课间一刻钟”专题培训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深化认识,凝聚工作共识。深刻体会“课间一刻钟”政策的出发点和意义,促进育人理念与方式改革。二是因地制宜,推动工作创新。希望各区各校充分挖掘和发挥校园各种资源的育人功能,安排好课间活动。三是聚焦效度,提高学生获得感。“课间一刻钟”不光是“量”的增长,更重要是“质”的提升,希望聚焦“课间一刻钟”改革初衷,关注学生实际获得。同时,希望参与培训的集团校副校长和各区教师培训机构师训主任在区校培训中发挥好辐射和示范作用,分享做法和经验,切实把“课间一刻钟”这个政策落下去、推动好、见成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培训中,北京市教委基教一处处长周凯、体卫艺处处长冷传才对《优化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课间时间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课间一刻钟’只是一个小切口,我们要用小切口撬动大改革。希望老师们将‘课间一刻钟’和课堂40分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形成整体育人观。”周凯表示,未来北京还将探索把“课间一刻钟”活动设计纳入教师基本功,并对优化课间活动提出了具体措施。冷传才对学校、教师优化课间活动设计提出建议,希望以此更好地保障学生在校一日生活张弛有度,以“小切口”推动学校治理能力和育人水平的提升。
在方案分享环节,来自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通州区、密云区的学校代表分享了学校实施“课间一刻钟”的经验。“悦文化”课间、“康桥”课间、“劳育”课间、“雅动”课间……各校结合自身特色与区域特征,科学合理安排课间活动,构建了基于新型育人关系的特色课间。同时,各学校从实施视角,强化工作任务推进的要点与策略,坚持调研循证、安全自主,强化各项课间延展活动要把学生的身心感受放在正中央,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课间微运动主题展环节,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院长潘建芬基于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场景式育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项目,聚焦课间活动研究的最新进展,作题为《学生需要“课间能量场”》的微讲座,助力参训人员清晰课间活动的由来、内涵、价值功能与实践应用等。基于课间微运动开发创编理念与活动,场景式育人课间微运动课程开发负责人饶子龙进行了主题为《课间微运动》的微讲座,并带领场景式育人专项操舞班学员进行成果汇报与展示。
当天下午,参训学员分三组分别走进北京市西城区育翔小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和北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进行现场观摩,走进真实“课间一刻钟”场景参观学习,通过圆桌沙龙研讨全面了解学校课间活动开展的着力点与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