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获得幸福的低成本方式,一是降低预期(上一篇文章已讲过),
另一个办法,就是做具体的事情。
具体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研究土豆丝怎么切可以更加纤细均匀,两条河边抓的小鱼儿怎么养活,怎么把家里某一个书架整理得更加舒适整齐等等。
很多人会觉得这些事情没价值,只有把心思放到挣钱,做生意,找工作,或者看书等上面才是正事。
自然也是,但不是全部,它们都不能让你放松,带来的多是焦虑,疲惫,神经紧绷。
要说通过它们能找到幸福,往往只有账户数字增加的时候才会出现,且必须得到一定数额才行,不可能天天都有。
很多事情觉得烦,是因为对它抱持着否定的看法。面对同一件事,不同人有不同的态度,是因为他们对这件事的解读不同。
一个项目在你看来是提升自己,获得晋升的途径,另一个人则可能认为是领导故意施加了一个自己无法完成的工作,目的是为了打压自己;
洗菜做饭这种家务活你认为是增加身体负担的烦心事,有人就极其喜欢,还引以为豪;
你看一朵云像张牙舞爪的恶鬼,小孩子看起来就像动画片里面的小精灵。
这些事物本身是客观的,它就在那里,不会因为你不喜欢就消失,也不会你喜欢就变复杂。
重要的不是这件事,重要的是你对这件事的反应:你认为它是什么样子,它就是什么样子。
每个人每天总得干一些逃不脱的琐事,比如洗澡,刷牙,整理一下个人物品等。
我们认为大部分事情实在是消耗时间,瓜分宝贵的生命,既避不开,又很具体。
这些事情就像天上那片云,你看是鬼怪,还是精灵?
不喜欢当然可以选择不做。但避开这件,总会有一件避不开,还得面对。
有时我们得向小孩子学习。
他们可以发现一群蚂蚁搬家后,蹲地上看1个小时,仔细研究他们的行进路线;
他们可以吃冰棍时用嘴巴啃出不同图案,乐此不疲展示自己的创意;
他们能在洗澡时想象自己在瀑布下跳舞,在吃饭时猜测自己一口吃了多少颗米粒,在抓蟑螂时设计杀死害虫的100种方法。
他们能把很多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琐碎事情都当成一场快乐的体验(哦,教条式的学习除外)。
最近很流行一个说法,年轻人死气沉沉,中年人生不如死,扛着没有激情的生命,行尸走肉般活着 。
他们忘记了怎么生活,他们认为生命没有意义。
“我们要飞向何方?”
“我打算待会去码头整点薯条。”
“你误会我了伙计,我说的是咱们这一辈子的终极目标。归根结底,活着是为了什么?”
“为了待会去码头整点薯条。”
“去码头整点薯条”,就是一件具体的事情。
正如我们每天睡觉,吃饭,乘车,上班,走路,洗澡,写一份报告一样,很具体,很琐碎。
正是这无数个碎片,组成了一个人的一生。
我们大多数人很普通,对这世界的贡献极其有限,能把自己的每一天过好,就已经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艺术家贡布里希说:
“如果某些事情本身成了目的,那么我们就有权说它是艺术。”
活着本身是目的,那活着就一种艺术。
祝你成功!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