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对文字无感,可点击此图之上的耳机符号听语音版,也可直接浏览文末的图文并茂PPT版)
【归派导语】
近年来,演艺市场持续火爆,成为大众线下文化消费的热门选择。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各类演出“花样上新”,不仅带动了文旅、交通、食宿的联动消费,还成为了城市旅游观光与消费的新模式。演艺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一二线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其辐射效应也让不少三四线城市受益。
一、演艺产业的“人、货、场”新时代
1. 演艺市场的蓬勃发展
自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演出市场经历了蓬勃发展的十余年。2013年,我国演出市场规模仅为463.00亿元,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达到了739.94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据专家预测,国内演出市场规模在未来两年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
2024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达到了25.17万场,同比增长30.19%;观众人数更是达到了7910.13万人次,同比增长27.10%。这一系列数据背后,反映出的是大众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城市旅游市场繁荣带来的新机遇。
2. 演艺项目的品牌效应
在众多热门演艺项目中,一些具有文化引领作用的演艺项目逐渐显现出了品牌效应。例如,持续全国巡演的舞剧《只此青绿》等,通过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演出市场创造性转化,成为了热点佳作。
此外,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草莓音乐节也创下了国际艺人、首演艺人、登台新人数量的行业纪录,成为了青年音乐社交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国风悬疑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等多元艺术形式的原创剧目和特色文旅体验,也为演出市场带来了新的亮点和可能性。
3. “人、货、场”模型的契合性
这些热门演艺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内容与审美的极致创意、特异体验场景的创新营造,以及从观众角度出发的传统观演互动模式的更新。这与零售领域的“人、货、场”模型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因此,我们可以从营销视角出发,发掘当前“演艺+”模式最新衍生出的内容创意、场景创新及观演互动体验,为演艺行业寻找更多的可借鉴玩法和营造方案。
二、演艺内容创意——人工智能的参与
1. 生成式AI戏剧创作
人工智能早已加入舞台表演的行列,而近期,AI在影视和戏剧行业又有许多“新动作”。例如,张艺谋组建了人工智能团队,探索电影创作的更多可能;生成式AI也参与到剧本创作和戏剧表演中。
在西雅图的剧团“The Feast”首演的《加法机:赛博道德剧》中,生成式AI不仅参与了场景和服装设计,还使用聊天机器人工具(如OpenAI的ChatGPT和Anthropic的Claude)创作了与五名人类演员互动的角色。演员们通过现场提问的方式与AI工具进行互动,而AI会实时提供文本或语音回应。虽然剧本结构及80%的文本保持不变,但演员们在表演过程中还需即兴发挥,与AI互动。
2. 人机共演机器人戏剧
《巨物之城》是由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理工大学进行科艺融合共同创作的机器人戏剧。该剧在上海戏剧学院昌林路校区的“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内上演,是国内首部以未来人机共生时代为背景的作品。
《巨物之城》创造性地引入了智能机器人演员,如Tiago、移动双臂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经过风格化设计与改造,化身为剧中思维迥异、性格鲜明的角色。创作者还引入了ChatGPT作为设定机器人角色的辅助工具,向其输入描述与剧情的设定,逐步让ChatGPT模拟出机器人角色的情感与生活轨迹。
在语音处理方面,技术人员采用了“演员录音输入、编程转码输出+AI合成”的方式,实现了机器人“开口说台词”,并精细调整了音色、语调、语速。此外,在表情、动作设计上也不断突破,增强了机器人的表现力。此次机器人“演员”登上舞台,预示着戏剧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新纪元的到来。
三、演出场景营造——多元环境打破惯常体验
1. 演艺+博物馆:沉浸式悬疑话剧
沉浸式演出近年来备受关注,而“内容”始终是其核心。然而,除了优化舞美灯光、打造精美舞台道具等传统手段外,我们还可以尝试突破惯常环境,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演体验。
《消失的母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部沉浸式悬疑话剧上演于吉林省长春市的长影旧址博物馆。观众需要封存手机、戴上面纱、拿着印有人物小传的海报,走进洗印车间,一场故事就此拉开帷幕。剧中有10位演员,10条故事线,30多个故事场景,既相互独立又保持关联。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洗印车间,感受到了强烈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除了《消失的母带》外,吉林省博物院也联合多家机构推出了沉浸式博物馆戏剧《破晓》。该剧以吉林省博物院“破晓——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陈列”为内容进行戏剧创作,改变了博物馆的信息传递方式,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剧场景体验。
2. 演艺+酒吧:凝固时间魔术酒吧
酒吧作为娱乐休闲空间,一直有着巨大的潜力。而“学术酒吧”的兴起,更是让我们看到了酒吧在内容创新方面的可能性。
凝固时间魔术酒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结合了魔术与酒吧的小空间特点,营造了一个沉浸式的演艺体验场。舞台设计包括戏剧舞台、吧台舞台、互动舞台等多种类型,适配各类魔术内容植入。此外,酒馆还采用了沉浸空间设计,将声光电、舞美道具和特效设备作为“魔术机关”融合进酒吧空间,打破了传统剧场的局限性。
在凝固时间魔术酒吧,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魔术表演,还能在非演出时段品茶聊天、体验近景魔术。这种“消费空间+魔术戏剧+空间运营”的有机结合模式,为观众提供了全时段的多元化社交体验。
四、观演体验——第一视角增强情绪感知
1. 沉浸式实景演出:《跟着团长打县城》
沉浸式演艺近年来经历了三个迭代阶段:1.0时代是“演员来演,游客来看”;2.0时代是“演员来演,游客参与”;3.0时代则是“游客来演,演员配合”。在这种趋势下,游客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观赏和参与,而是希望成为演出的共创者和共享者。
《跟着团长打县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场沉浸式演出在山东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暨中国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上演。每到周末,上千名游客摩拳擦掌,参与到这场宏大的演出中来。游客们可以扮演冲锋的八路军,体验打鬼子、夺县城的刺激过程。
这场演出的成功之处在于其低门槛的参与方式和第一视角的体验感。游客们不需要太多的表演技巧,只需跟着队伍冲就好。每个人都是普通士兵角色,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享受到最刺激的体验。此外,由于每场演出都有上千名游客参与,场场皆不同,这也增加了演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 当年轻人卸下伪装:去景区当“野人”
今年上半年,“辽宁一景区月薪5000招野人演员”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景区一天能接几百个电话,甚至耽误了正常售票。许多游客表示不需要工资,只想免费体验一下野人的快乐。
河北东太行景区也发布了类似的招聘信息,同样引发了热烈反响。扮演野人无需与陌生人说话,只需用简单的野人语言与游客互动即可。这种角色扮演活动不仅让游客们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也为景区带来了新的客源和消费点。
此外,一些景区还提供了野人服装和涂脸碳粉等道具,让游客可以免费体验扮演野人的乐趣。这种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活动,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沉浸感和代入感,也为景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结语
综上所述,“演艺+”模式正在为文旅消费带来新的趋势和机遇。通过人工智能的参与、多元环境的营造以及第一视角的观演体验等方式,演艺产业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来说,抓住这一趋势,积极拥抱新技术和新模式,将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演艺+”模式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内容创意、场景设计和观众互动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竞争力的演艺产品和服务。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演艺+”模式还将继续拓展其边界和内涵。例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将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观演体验;而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也将为演艺产业的版权保护和交易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支持。
因此,对于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来说,我们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精神,及时把握新技术和新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跨界合作和资源整合,共同推动演艺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为便于复习回顾,特别提供图文并茂PPT版,可点击下面图片后可滑动浏览】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份图片及文字资料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原作者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编辑整理 | 归派文旅 老π
归派文旅视频号
|文旅与乡村振兴全程智慧服务商|
▼
微信公众号 归派文旅
微信号 greepi
联系我们:
15801391978
400-088-3861
中文官网 | www.greepi.com
国际官网 | www.greepi.net
点个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声明 :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及资料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原作者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归派国际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