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百菜不如白菜”,对于这种优点已经被大家“说烂了”的宝藏蔬菜,其实还有一种黄金吃法,是应对当下冬季咳嗽的“特效药”,老中医都推荐!
白菜黄豆煮水
堪比“养肺黄金”
别看大家都吃过白菜和黄豆,但把这两种食材放在一起吃的人可并不多。
其实,这个是在清末民国时期名中医彭子益所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两次提到的食养方——
书中记载
①“麻疹愈后,咳嗽困难,单服白菜心一个,黄豆五六十粒特效。此为一切药所不能及……”
②“咳因于津液干枯者……用黄豆一把,白菜心一整个,煎服则愈……此病除此外无特效药。”
简单翻译一下,这是一款治“咳”的方子,其一可以治小儿麻疹愈后的咳嗽,其二可以治疗老人津液干枯的咳嗽,是一款老少皆宜的食疗方。
而这两种咳的本质,彭子益认为其属于“木火病气”,也就是肝肺有热。
就是由于肝脏疏泄太过,肝气直往上冲成为抑制不住的肝火,肺气原本有收敛之效,但此时不仅收不住这股肝火,还把肺阴消耗了,就会出现干咳少痰、夜间明显的表现。
白菜黄豆水,正好有清热养阴缓干咳的作用,对冬季常见的内热咳嗽、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平时喝一喝,还能养护肝肺,最适合这个季节使用~
取黄豆一把(约50粒),浸泡1小时,加水煮20分钟;然后加入100克白菜心,再煮10分钟即可。
白菜:成熟于初冬,秉承了秋冬的收降之性,可以疏通积滞的肠胃,清除多余的火热;色白入肺,又含有丰富的汁液,能清肺热、养肺阴,同时还能增强肺的敛降功能,对肺热干咳很有好处。
黄豆:质润,能润上焦津液;气香入脾,能补中焦脾胃之气;还能修正肝的疏泄功能,把肝胆火降下来。
白菜黄豆水喝起来就是食材本身的清香,很容易接受。喝完水后可以把白菜心吃掉,甜丝丝的;黄豆则不建议多吃,以免胀气。
症见:咳嗽,痰稀薄白,恶寒头痛,无汗,咽痒,常伴怕冷、鼻塞、流清涕、打喷嚏,舌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等。
梨洗净去皮,在靠近顶部位置横切,挖去核,放入花椒和冰糖,把梨放进一个碗里,然后隔水蒸半小时左右,吃梨喝汤。对寒咳有很好的疗效。
杏仁10克(泡洗后去掉外皮和内尖,捣碎)、生姜6克(去皮,与盐4克一起捣碎)、甘草5克(研细末、微炒),一同拌匀,用开水冲成汤,即可饮用。
葱根、白菜根洗净切好,加水煮20分钟,加入适量红糖趁热饮用,可以祛风驱寒、止咳祛痰。
症见:咳嗽不爽或咳声重浊,痰黏色黄,有少量血丝,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或伴发热、头痛、怕风、微有汗出,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滞。
桑叶9克、菊花9克、杏仁6克(去皮捣碎),加水煮20~30分钟,取汁调入蜂蜜适量即可,温服。
梨子100克(洗净去核,切片)、川贝母5克(捣烂)、桔梗8克,水煎约10分钟,加菊花10克煮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冰糖适量即可,温服。
鲜鸭梨1个,连皮切碎,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50克同煮成粥,温服。
症见:咳嗽痰多色黄,痰黏稠难以咳出,或伴呼吸急促、喉咙中有痰鸣声、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量短少、尿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
荸荠200克、海蜇皮100克,水煎30分钟,分两次服。
秋梨去皮、核,白藕去节,各等量,切碎,取汁,频服。
冬瓜皮、麦冬各15克,加适量水共煎30分钟即可,温服。
症见:咳嗽痰多,痰黏稠,呼吸沉重,胸闷,神情困倦,舌红苔厚腻,脉滑。
橘红1片、绿茶5克,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即可,放温饮用。
炒北杏仁15克、炒薏苡仁3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加适量水共煮15分钟。
症见:咳嗽低沉无力,久咳不愈,痰多清稀,常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说话声音较轻、纳差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
黄芪20克放入500毫升的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20分钟,去掉黄芪药渣,加粳米50克、百合15克煮粥,煮至百合和大米熟烂即可。
豆浆500克,与淘洗干净的粳米50克一起放入砂锅中,先用大火烧开,再转用小火熬煮成稀粥,加适量砂糖,温服。
<<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