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研究:每天多吃一个蛋,心脏病和癌症死亡风险或会升高?是真的吗?
李阿姨正像往常一样,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里挑选着新鲜的食材,鸡蛋摊前,她细心地挑选着,耳边却突然传来了两位大妈的对话。
“你听说了吗?最近浙大的研究显示,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心脏病和癌症的死亡风险都会升高呢!”
“天哪,真的吗?我家老伴最爱吃鸡蛋了,几乎每天都要吃好几个,这可怎么办才好?”
李阿姨的心里“咯噔”一下,她老伴也确实是个“鸡蛋控”,每天早餐都离不开它,难道这个看似健康的饮食习惯,真的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说到鸡蛋,它可是咱们中国人餐桌上的常客,煎、煮、炒、炖,各种做法应有尽有,既营养又美味。
但近年来,关于鸡蛋摄入与健康风险的研究确实不少,其中浙大的这项研究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那么,鸡蛋到底还能不能吃?吃多少才合适呢?
01
鸡蛋到底会不会升高胆固醇?
一直以来,鸡蛋因其较高的胆固醇含量而被许多人视为健康的隐患。
然而,尼克·诺尔维茨的实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画面,在实验中,诺尔维茨每天摄入的胆固醇量是常人推荐摄入量的五倍以上。
尽管如此,他的实验数据显示,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称“坏胆固醇”)水平在实验开始后不久就出现了下降。
研究显示,尽管饮食中摄入了高量的胆固醇,诺尔维茨体内的胆固醇水平却因Cholesin激素的调节作用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Cholesin激素在肝脏中与特定受体结合后,能够抑制体内的胆固醇合成,从而维持血液中胆固醇的平衡。
这表明,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机制,能够在饮食摄入变化的情况下,调整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以适应外界摄入的变化。
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观点,即食物中的高胆固醇必然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升高。
事实上,体内胆固醇水平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遗传、激素水平及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适量摄入鸡蛋并不会直接导致胆固醇水平的异常。
02
鸡蛋跟癌症死亡风险相关?靠谱吗?
另一项引起广泛关注的研究来自浙江大学,该研究在《PLOS Medicine》期刊上发表。
研究团队跟踪了52.1万名美国成年人,这些志愿者的年龄在50至71岁之间,随访期为平均16年,在这一长期观察期间,大约有13万人死亡。
研究分析显示,这与每天多摄入300毫克膳食胆固醇相比,过早死亡风险增加19%,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6%,癌症死亡风险增加24%。
具体到鸡蛋的摄入,研究发现,每天额外摄入半个鸡蛋(相当于大约186毫克胆固醇)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7%相关。
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项研究的环境和对象是美国本土的成年人,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基因背景与亚洲人群有显著不同。
此外,研究者也指出,胆固醇的总摄入量是研究关注的重点,并非单一食物的摄入。
健康的人通常能够通过身体内部的调节机制来平衡外部摄入的胆固醇,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适量摄入鸡蛋并不会导致健康问题。
03
这3种鸡蛋真的应该少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鸡蛋虽然是营养丰富的食材,但某些特定类型的鸡蛋可能对健康不利。
生鸡蛋中可能含有沙门氏菌,这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
食用没有完全煮熟的鸡蛋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影响肝肾功能。
虎皮蛋,即油炸过的鸡蛋,虽然味道可口,但高温油炸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不容易被消化吸收,长期食用可能会对血管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增加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
一些人为了清洁会选择将鸡蛋水洗,但这一行为可能会破坏鸡蛋表面的保护膜,使其更容易被细菌侵入并加速变质。
04
每天吃鸡蛋的上限是多少?
《循环(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对2.7万余名受试者进行长达31年的追踪,分析了外源性膳食胆固醇和内源性循环胆固醇,全面评估了胆固醇与长期健康的关系。
结果表明,每天多吃1个鸡蛋与全因死亡风险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显著增加相关。
然而,这项研究还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地理区域的亚组分析中,亚洲人群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并没有显著关联。
这可能表明亚洲人对于膳食胆固醇的代谢具有某种天然的适应优势。
此外,一项涉及50万国人的研究发现,适量摄入鸡蛋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强调了适量摄入的重要性。
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吃1个鸡蛋是安全的,但对于下面这几类特殊人群,建议调整摄入量:
建议每天吃半个蛋黄,特别是在摄入了其他高胆固醇食品(比如动物肝脏、奶油、肉类)的情况下。
可以尝试只吃蛋黄,如果对蛋黄也过敏,则应该避免食用。
在急性发作期应该避免摄入,平时可以选择通过蒸煮等清淡方式食用鸡蛋。
鸡蛋作为日常食材,其与健康的关系备受瞩目,面对各种研究说法,我们应该保持审慎态度,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饮食。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健康加分!
喜欢这篇文章吗?
别忘了点赞和分享给你的朋友!
感谢各位的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请给个赞,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获取更多科学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