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真的可以改命

文摘   2024-10-21 20:30   四川  

老话说: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若想要改变困境,那么最好是远走他乡。


在我的理解里,“远走他乡”并非要背井离乡出去工作赚钱,

对于一个长期窝在家里的人来说,仅仅是“走出门”都可能改变命运。


人一定要走出去面对广阔多变的环境,

因为人的生理决定了,当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时,人的大脑会紧张压抑。


如果一个人每天接触的人、事、物都一成不变,长此以往大脑就会产生压力,

继而焦虑、抑郁,最后人的思维便会越来越僵化


思维的僵化会让你越来越走不出封闭的圈子,因为那对你来说是舒适区。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这样描述的:起初你恨这些高墙,接着你适应了它们,时间久了,你反而变得离不开它们。


“树挪死,人挪活”。走出去,真的可以改命。



人的痛苦需要用更大的世界去稀释

一个人的世界如果太小,便很容易被眼前的境遇或一些小情小爱困住。


比方说,如果爱情是你的全部,亲密关系一旦破裂,你便会万念俱灰;

如果望子成龙是你所有的寄托,那孩子的成绩将会让你时常感觉泰山压顶。


人只有走出去,见到了更大的世界,才不会将宝全押在某一个具体上。


茶杯里的风暴放进江河湖泊中便不值一提。


就像《情深深雨濛濛》里的如萍,爱情和家庭双重破裂,她本来痛不欲生。


可当她走上街头看到游行的队伍,她惊觉民族已到生死存亡之际,个体的爱恨在家国危难面前不值一提。


于是她去参了军,她认识到自己的学识才华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而曾经的交际圈是多么狭窄,曾经的家庭是多么封建扭曲。


故事最后,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收获了美满的爱情。


所以,人只有走出去,才能用宏观角度去看待自己当前的困境



走出家门是最简单的破圈

走出去,不是说必须要出去旅行、要去融入更大的圈子。


有时候,你仅仅需要走出家门,哪怕是下楼散散步,看看绿化带都行。


首先,如果你下班后或者周末总是窝在家里不愿意出门,我想说这很正常。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之大,使得很多人认为需要宅在家里养精蓄锐。


但对于在家里越躺越焦虑的人来说,真正需要的是正是“出门”。


从中医角度来说,人作为生命,始终与自然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天地之间的自然能量是大补


回想小时候身边那些“野孩子”,整天田间树林里到处跑,上树捉鸟,下河捞鱼,比我这种宅在家读书写字的人身体皮实得多。


自然的变换无穷无尽,路边的花草树木都是一天一个样。

人脑每捕捉到这些变化,都会感到舒压。


多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条件,让生命与自然产生高链接,才能源源不断地吸收正能量,让生命流动起来,成为“活水”


--


走不出内心的监狱,到哪里都是囚徒。


出门,走出的其实是心门。


别怕不知道去处,人生没有完全正确的选择,很多所谓的正确都只是歪打正着。


所以别害怕,因为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恩钿的随笔
朝春天去,别烂在过去和梦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