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她以为是工作压力大的缘故,所以辞掉了工作在家备考公务员。
父母对她辞职的举动很不满,但考虑到女儿要是顺利上岸也是件好事,便也没说什么。
不久,她提出想收养楼下的流浪猫。
她爸妈自然是不同意,但她坚持要养,理由是宠物有助于治疗抑郁,并保证她会全权负责猫的吃喝拉撒。
最后她父母勉强同意了,让她带回了楼下那只小土猫。
小土猫到家后就被嫌弃了,贪吃,性子野,长得也没品种猫可爱。
她父母心情好时,会主动帮忙给猫喂一点猫粮;
心情不好时,就把气撒在猫身上,轻则吼骂,重则关在卫生间不让猫吃饭;
她买逗猫棒和猫零食,她父母会不屑地说一只猫过得比他们小时候都好;
觉得猫碍眼了,就嘲讽它长得丑;
要是猫闯祸了,就不由分说抓住它爆揍一顿。
几个月后,猫开始发情,尿湿了沙发垫。
朋友外出回家,刚好看到她妈妈拿着扫把在家里追着猫打,
一边打一边说:“要不是因为xxx(朋友的名字),我早就把你给扔了。”
猫吓得四处逃窜,最后缩在沙发底下瑟瑟发抖。
我朋友后来讲述,就是那一瞬间,她觉得,猫和童年的自己重合了。
她面前的不是猫,而是童年的自己。
那个整天听着“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的自己;
那个随时被父母打压外貌学习智商一无是处的自己;
那个被父母发脾气吓得不敢吃饭的自己;
那个考砸了被父母打得哇哇大哭缩在角落的自己……
这一切仿佛电影一般在眼前徐徐展开,就是那一瞬间她意识到,她的父母并不爱她。
生下她和答应养这只猫的理由或许是一样的,就是“不得不”。
为了她不得不养猫,和因为父母之命、世俗眼光而结婚生下她,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她非常崩溃。
但或许就是不破不立吧,真相像一把快刀,冰冷的刀锋让人颤栗的同时,也彻底斩断了她对这个家的念想。
收拾好东西抱着猫离开了家,走时她妈妈依然很不理解:
“至于么,为只猫?我对它还不够好吗,再说了宠物不就是讨人开心吗,它闯祸了我打它不应该吗?”
朋友说,她并不想把她所有的悲伤全怪罪在父母头上,但事实就是,离开了那个家,她越来越好了。
最后她对我说,她会建议身边每一个打算生孩子的朋友都先去和宠物相处一下,看看自己会如何对待它们。
“你怎么对待它们,就会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大概率的,你父母也是这么对待你的。
如果发现自己没有耐心养它爱它,那就不要养孩子了,最好宠物都不要养。”她说。
--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世界上许多人都饱受糟糕的原生家庭的痛苦。
我朋友的经历肯定不是适用于所有人,也不能肯定地说每个不好好对待宠物的人也不会好好对自己的孩子。
但如果被家伤到,如何逃离糟糕的原生家庭的确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
逃离,无论是从距离上、经济上、精神上逃离,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你得把自己内在的小孩重新养一遍。
不是说,你要为他/她花多少钱,给他/她多丰厚的物质享受。
而是你要自己和自己重新组建一个原生家庭。
那些温暖家庭的父母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孩子,你就怎么对待你自己。
疼爱自己,不打压自己,不对自己发脾气,不敷衍自己,都是在重新养自己。
其实你内心的小孩从没有长大,他/她一直无助地被留在灰暗的童年。
你要用全心全意的爱来浇灌他/她,安慰他/她,擦干他/她的眼泪。
每一个在原生家庭里受过伤的人啊,你当然也可以抱怨、憎恨、自怨自怜,一直啃食痛苦。
但那太简单了,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请用大人的自己去拥抱内心的那个小孩,不要把他孤零零地留在童年。
请牵着他/她的手,带他/她走出来。
祝愿每个人都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