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分享“奇域笔记”文博小课堂。
之前的八个小课堂在这里:
在《青铜象秘符》这个故事里,我们亲密接触了中国恢宏的青铜时代,既看到中原的青铜器,也看到以三星堆为代表的非中原青铜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青铜器数量庞大,仅目前登记在册的就有超过140万件(组),又因为它们身上所承载的厚重历史,被称为“国之重器”。
让我们先来看看关于青铜器的一些基本知识:
- 石器时代,人类主要使用石器、骨器、木器、陶器。到大约距今1万年前,人们发现,一种颜色发红的矿石经过反复捶打,可以改变形状,制造出简单的工具,这种材料就是铜。
- 天然铜的质地比较软,硬度还不如石头,但是天然铜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就会融化、流动,冷凝后可以形成各种形状,这一点石头显然做不到。不仅如此,如果在铜里加入锡、铅等物质,成品的硬度就会显著提高。于是,一种全新的合金诞生了——这就是“青铜器”的主要原料!
- 刚铸出来的铜器,其实金光灿灿晃人眼,古人称它们为“金”或“吉金”(所以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后来是因为长期埋在地下,与土壤中的水和矿物质等等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表面形成了青色的铜锈,才变成“青”铜器的。
- 甲骨文与金文都是青铜时代的古老文字。甲骨文主要存在于商代,用于占卜记事;金文则延续到周朝,直到秦统一后让位于小篆。二者形态类似,但因为青铜器比龟甲兽骨更难刻、更隆重,因此金文会更简洁,更规范(不像甲骨文经常随意增减笔画),字体也显得更浑厚(不像甲骨文可以刻得很细)。
- 青铜器发明之后,两河流域、埃及、欧洲的人们主要用它来制作各种实用器具,但在中华大地上,它更是重要的“礼器”(尤其精美的、大型的,基本都是礼器),用来祭祀神灵,祭祀祖先,或者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生活和礼仪活动中使用,因此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 青铜器盛行于夏商周,商代是它发展的巅峰,到汉代后渐渐被铁取代。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青铜食器的类别,并以著名文物举例。
鼎
鼎(食器):虽然相当于现在的锅,可以煮或者放鱼肉,但鼎显然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食器,是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青铜器(“问鼎中原”)。特征:圆肚子,两耳,三足或四足。
举例:
商·司母戊大方鼎/后母戊大方鼎(最大最重青铜器)
西周·毛公鼎(铭文最多青铜器)
尊
尊(盛酒器):“尊”在汉语里是尊重、尊崇的意思,可见古人对这种盛酒器的重视。特征:肚子较大,口较小,有圆形也有方形,当然也可以做成动物形状,比如故事中的象尊、鸮尊。
其余常见的盛酒器(相当于酒壶,可以温酒、注酒)还有卣(you)、盉(he)、罍(lei)、斝(jia)等等。
举例:
商·四羊方尊(极其精美,青铜器铸造典范)
西周·何尊(有明确纪年,刻有“宅兹中国”,是最早出现“中国”二字的文物)
商·皿方罍(又大又精美的“方罍之王”,罍身流落海外多年后回归,盖身合体)
爵
爵(饮酒器):相当于现在的酒杯。特征:口部支出两个小“翅膀”,前边是倒酒用的“流”,后边叫“尾”,有把手。其余用来饮酒的还有角、觚(gu)、觯(zhi)、觥(gong)(觥筹交错)等等,古人喝起酒来真的很讲究。
举例:
夏·乳钉纹青铜爵(年代特别久远,被称为华夏第一爵)
壶
壶(盛酒或盛水器):这个很好理解,壶比较灵活,各种形状都有。
举例:
东周·莲鹤方壶(不仅精美至极,而且是一对两件)
簋
簋(gui):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的,但和现在的碗比,多了足和耳。
举例:
西周·利簋(簋上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历史大事件,为历史学家确定战争年代提供了确凿证据)
附
加
题
在前一册《奇异骏马图》中,小蝉和冯川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看到一整套青铜礼器(如下图),放在一个青铜台子上(台子叫“禁”),请问大家能叫出其中每件器皿的名字吗?
除了食器,青铜乐器也是礼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礼乐之国”。关于青铜乐器,在本系列《奏乐的陶俑》中有详细介绍。
制作方法
故事里三人组在成都青羊宫使用了“失蜡法”来做羊。在制作青铜器的过程中,古人是不断摸索、进阶的:他们先是用“单范法”,比如铸造一把铜刀,先在泥块上剔空刀的形状,再用另一块泥板拼合,两块板之间形成空腔,倒入高温融化的铜液,等铜液冷却后就成了铜刀。“单范法”只能制作比较简单的器物,于是古人又发明了“块范法”,比如做一个铜爵,可以先用土做一个爵(叫做“模”),上边可以雕刻花纹,甚至会把这个“土爵”烤成“陶爵”以增加硬度,在“模”内外都填上泥(分别叫“内范”和“外范”),把“模”打碎后,把内范、外范组合在一起,形成空腔,再倒入铜液等待冷却就行了。
现在大家知道“模范”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了吧?
“块范法”之后才出现了更方便、更精密的“失蜡法”。
三星堆
最后再简单说几句三星堆。三星堆青铜器与中原青铜器最重大、最醒目的区别在于“人”。以大立人为例,考古学家们说它大概率是古蜀人的祖先神,中空的拳头中有可能握着象牙。
而同时期中原地区的商,虽然也祭祀祖先与鬼神,会使用小型的玉器,但是并不搞偶像崇拜,从来不把祖先神灵用青铜做出来(无论全身、半身、还是只有一张脸)。这就与古蜀国直接用形象来表达有很大的不同,也是三星堆文明让我们后人如此着迷并觉得神秘的原因之一。
蜀园“串串游戏”的第二局——模型拼搭——中,端木大哥拼了神树。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三星堆大名鼎鼎的神树,然而,三星堆出土的神树不止一棵,最高、最有名的是“一号神树”(树干有龙),端木拼搭的则是“二号神树”,残缺较多,树根处坐着三个小人儿。夏掌柜所拼模型也是有原型的,是三星堆新近出土的大号顶尊跪坐人像(之前出土过一个小的),掌柜只搭出了下方的小人儿,没能搭出上方巨大的铜尊。
至于故事中提到不止一次的“太阳神鸟”(绣在蜀锦上进入太空的那个),则来自成都的金沙遗址——金沙与三星堆大有渊源,目前二者正联合申遗——那么这个太阳神鸟的金箔片就是金沙遗址最著名的一件宝贝,它的形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
好的,这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更多的精彩还在后面,我们下次再见!
“奇域笔记”全套十册已全部上市,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直达当当购买。带盒套装中另有精彩番外若干,我在不远的将来会贴到公众号上来。奇域相聚,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