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闫吉平 ‖美景在我心中流淌(外两篇)

文化   2024-11-13 09:00   河南  

点击原文

关注我们




美景在我心中流淌

文/闫吉平


2011年教师节期间,笔者有幸作为镇里的教师代表来到首都北京旅游。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我尽情欣赏了北京的风景,深为长城、故宫、颐和园、军事博物馆等美景而赞叹。

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激励着无数中国人到长城游览。我们先到了八达岭,爬了坡度不大的长城。我们抚摸着城砖,踩着地上的方砖,想到了民工修筑长城的艰辛。游人爬城还那么艰难,修筑长城更难,然而古代劳动人民多么伟大,用智慧和汗水终于完成了万里长城。我们每个行人都在此拍照留影,有的人还在此将照片刻在杯子上作为永久的纪念。

故宫

第二天,我们在天安门广场看了人民子弟兵升旗后,来到了毛主席纪念馆瞻仰了毛主席伟人遗体,他老人家面容慈祥,脸部宽宽的,每人敬献了一束鲜花、鞠了一躬。在这庄严肃穆的纪念堂里,人们都关闭了手机,缓缓地走过主席的身旁,毛主席是那么的敬仰、那么的庄重、那么的严肃……我们从心底里流淌着对这位为建立新中国而立下丰功伟绩伟人的崇敬。然后我们又来到了故宫,里面有红红的宫门、雅致的王位、妃子的住所,有假山、别具一格的亭台楼阁、巨型铜器。每到一处,导游都滔滔不绝地讲一段有关皇帝大臣的故事,令游人留恋忘返。

颐和园

第三天,我们又游赏了颐和园。走进颐和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潭湖水,湖侧有一个十七孔桥。微风呼呼地吹着,使游人拍出的照片十分难看,不是头发吹起来,就是衣服飘动着,然而人们依旧陶醉在静美如画的境界里,导游向大家介绍说:”如果坐船,可以很快就到了对岸。如果步行,需4个小时才能到达万寿山脚下。如果坐船,需每人花10元钱,大家选什么方式?”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坐船。”到了对岸,大家兴致勃勃地游了十里画廊。画廊里画着八仙过海、花草树木等景物,这里外国人很多,他们非常热情,很有礼貌,大家纷纷与外国大人、小孩拍照,外国人和我们相处得很融洽。这里还有慈禧太后的卧室及太监的住处,亭台楼阁更是不计其数,游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军事博物馆

第四天我们欣赏鸟巢外景后,又来到了军事博物馆,这里陈列着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种武器,有手枪、步枪、机枪、坦克车、大炮、飞机等,五花八门,样式繁多,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十大元帅雕塑,形象逼真,毛主席和朱德元帅的小轿车分外显眼,令游人驻足赞叹不已……..

这次北京五日旅游之行,让我大开眼界,饱览景致,收获颇多,其美景流淌在我的心田中久久难忘。


毕业那年

文/闫吉平

岁月匆匆,时光飞逝,不觉得七年就过去了。

去年中考,我们村一对兄妹俩双双考入省机械学校,今年又有兄弟俩高考分数均达本科分数线,被军事院校录取。

我目睹别人的欢喜,不由回首往事,悲从中来。

1986年我高中毕业那一年,母亲忽然患了癌症,东拼西凑5000元上太原治疗;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时又有气喘病,家中根本没有积蓄。那一年他陪着母亲治病,花去4000余元钱,家中一切值钱的东西都卖掉了,也才是1000元,其余3000元幸亏众乡邻慷慨资助。那一年,这个家唯一依靠的就是我了,因为我是长子,家里的地由我来种,我依依不舍地与读书告别。那一年我自学参加高考落选。那一年粮食又歉收。

1987年,我以英语单科特长考进方山电大英语班。经过一年的学习,一年的实习,1989年被县教育局录用为民办教师。从此我就走进了民办教师的行列,每月只挣百拾来元维持我这三口之家。孩子整天”哇哇”地叫,要吃奶。每月除给孩子吃奶花费80元外,仅剩20、30元过着清贫的生活,艰难地维持着生计。

曾几何时,我轻轻地叩开地县教育局的门,向负责人询问,我们89年的民办教师是否有转正的机会。他们说:”现在只转1981年在册的民办教师,我看你们89年在册的民办教师是没有希望的。”看来,前途渺茫。在人生的旅程中,人们都有一份自己热衷的事业,既然选择了这一事业,不管路途多么坎坷,也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高中毕业那年的遭遇,注定了我要走一条艰难的曲折的路。



魂牵梦萦《新方山》

文/闫吉平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新方山》创办十年了,笔者有许多心里话要倾诉,《方山报》十年的办刊,凝聚了报纸编辑和业余作者辛勤耕耘的心血和汗水。《新方山》似一束姹紫嫣红的鲜花盛开在北川大地,然而她的成长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呵护……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新方山》同样也有几多波折。《方山报》——《方山报道》——《新方山》三次名称的改变,说明方山办报的艰难,曾经在全国发生过取消部分省市县报刊的事件,《方山报》这株鲜花险些被夭折,在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我们《方山报》在省新闻出版局申请到内部准印证后,将报纸改名为《方山报道》,又继续正式印刷,近年又改名为《新方山》。《新方山》十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就像一棵松树,不畏风霜雨雪、酷暑严寒,依然屹立于悬崖峭壁中,是那么坚强、那么魁梧。

我是《新方山》的忠实通讯员,我的小作品经常在报上发表,在她的小天地中留下了我的足迹、印痕。《新方山》是您为我们开辟了新闻、文学阵地,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发表了不少文稿,一些较有力度的文章还推荐到《山西家庭报》《山西妇女报》《山西农民报》《山西法制报》《吕梁日报》《吕梁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尔后我还将500余篇精品汇编成一本书,书名为《丰收的季节》,该书曾在全县发行,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我多次被评为”县优秀通讯员”,40余篇文章分别获国家、省、市、县级征文奖。去年还被吸收为吕梁作家协会会员、方山县作家协会理事,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新方山》的创办,为我们业余爱好者提供了写作的平台,有了倾吐心声的地方。虽然一些压在心底的文学稿件比较幼稚,不成大雅之作,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不了,但能在《新方山》报上发表,自己还是感到十分快慰,因为自己辛勤的劳动没有白费,总算开花结果了。

由于我离县城远,自己又不能拥有一份《新方山》,在基层几乎看不到报纸,故托人或自己专门到县城赠阅点去拿报纸,保证期期可以看到报纸。每期报纸我一定要读完,而且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拜读精品,吸收精华。小报纸大手笔,看报也能了解方山的时事动态,也能给人带来那种身居山村看大世界之感。

《新方山》是我的忠实朋友,每期都精心保管她,每年将报纸装订成册,永久保留。当需要查一些有关的资料时将她拿出来再看看,她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或相册,让我留恋不舍。有时我在上网聊天时,经常督促一位关系要好的文友到《新方山》赠阅点拿报纸,并让她告知有没有我的文章发表,同时让她给我也代领一份报纸,她总是那么热情,不厌其烦告知我。她和我一道关注《新方山》的成长,一道是报纸的热心作者和忠实读者。

近年来,《新方山》栏目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笔者相信在车卫明主任及全体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今日方山》会越办越精彩,更上一层楼,真正成为全县人民喜欢的一道文化大餐。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作者简介:

闫吉平,方山县峪口镇南村小学教导主任,业余爱好写作。现为方山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散文散见于《三晋都市报》《山西农民报》《山西日报》《吕梁日报》《山西乡村振兴》《吕梁文学》等报刊,先后出版《古都文集》《人生掠影》《方山民间故事汇编》,与人合编《走进方山乡村峪口篇》。





征稿启事


《今日作家》以发现作家、培养作家、展示作家、宣传作家为己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各种题材、各种体裁、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各种形式的作品都在征稿之列。


征稿要求


1.小说、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文字稿每篇一般在3000字左右,特别优秀的可酌情放宽,但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诗歌等分行型作品包括多首组控制在100行以内;

2.来稿一律以电子文本为主,谢绝纸质稿件。每篇来稿,请在文末添加200字之内的作者简介,并配作者照片一帧;

3.投稿需关注《今日作家》平台,所投稿件需要原创,无稿费,打赏费用10元以上部分发放给作者(第一周),10元以下不再发放;不接受其他平台设置原创的作品;

4.平台对年度支持者的作品免费整理排版、装订成作品集,赠送作品集5册;

5.为了便于搜集管理所有稿件都以邮箱形式投稿。凡《今日作家》来稿,采用与否,一律在七个工作日内通知,若未得到采用通知者,作者可另行处理。

投稿邮箱:3043223205@qq.com

编辑微信:lianhe3001  今日作家~文妹

2020年1月7日


扫一扫

添加编辑微信





今日作家
发布小说、散文、诗歌等国内原创作品。服务广大文学爱好者。投稿邮箱:3043223205@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