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店叁忆】嘉兴岳氏三进士——2024年11月5日

文摘   2024-11-05 00:00   浙江  


【作者简介】 梅晓民,男,1955年生,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三十年。现为嘉兴市作协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嘉兴市政协文史特邀员、秀洲区政协文史研究员、秀洲区朱彝尊研究会理事、《王店镇志》主编。已出版地方历史文化专著《王店记忆》《王店再忆》《王店叁忆》以及明清时期王店镇诗词集《梅里诗综》和《梅里词综》。



嘉兴岳氏三进士

作者:梅晓民

 

嘉兴岳氏有名声,三凤鸣阳皆贤臣。

辅佐朝廷功绩著,精忠报国有后人。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2),岳飞在风波亭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南宋将亡,岳飞七世孙岳琳的夫人程氏带领二子迁居嘉兴。其时,岳琳长子岳茂之恐再次遭难,便隐姓为乐(“岳”的谐音),居住在濮院镇南三里。明朝万历年间,岳九德子元声、骏声、和声(后为岳九皋嗣子)三兄弟相继考中进士,时称“三凤筮仕”,这才恢复岳姓。据《濮院志》记载,岳氏三进士第在嘉界岳家桥岳家兜之南王店区长水乡西南十三庄,即原嘉兴郊区建设乡长春桥旧岳头村,为岳元声、岳和声、岳骏声故居,通藉(即朝廷中已有名籍)后迁往嘉兴城,故以故居为旧屋,清康熙年间,其后人居住在濮院镇。笔者结合《嘉禾岳氏宗谱》及崇祯《嘉兴县志》《梅里备志》《濮院志》《濮川所闻记》等记载,将岳氏三进士的事迹在此作简要叙述。

濮院镇新建的岳氏三进士第(梅晓民摄)
岳元声(1562-1633),宇之初,号石帆,别号潜初子。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与朱彝尊曾祖父朱国祚同榜),榜名“乐元声”。先后任安徽旌德知县、北京大名府教授,迁国子博士转监丞,再迁工部主事,最高职务至南京兵部右侍郎。任职期间,他刚正不阿,秉直谏言。一是劝阻皇上废止选良家女入宫陋规。二是反对明神宗将长子常洛、三子常洵、五子常浩同时立为太子即“三王并封”的决定,指责皇上违背了祖训。三是日本丰臣秀吉侵犯朝鲜,明神宗发兵相救,因粮饷不够充足,有户部官奏请皇上暂时允许富人用钱捐监生,岳元声坚决反对,认为这是对国子监监规的藐视。他的这些举措得到了大部分官吏的称赞,被誉为“铁监丞”。《明史》评价有“……屡进危言之岳元声,……国之名贤也”之句,但因违背了皇上的旨意被削职为民,直到崇祯初年才官复原职。归里期间,他究心理学,创建“天心书院”,聚徒讲学。著有《潜初子集》和《圣学范围图说》。因岳元声待人平易,熟悉乡井利弊,经常为人排忧解难,受到众乡民的拥戴,崇祯《嘉兴县志》将他列入“忠直名臣”一节。子岳潢,字天一,官南京光禄寺寺丞。因岳元声居原旧岳村,故称长水乡人,殁后崇祀乡贤,《梅里备志》有其传。

2018年在旧岳村发现的“连枝竞秀”残碑 梅晓民摄
岳和声(1569-1630),字之律,亦作尔律,号石梁,一号餐微子,是岳元声的堂弟。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与嘉兴文学家李日华同榜),榜名“乐和声”。任河南省汝阳县县令时,因多发洪灾,筑绵延百余里的七十二道堤坝阻挡洪水,人称“岳公堤”,还将数千顷荒地开发成良田。后出守广西庆远,平反了不少冤狱。同时访北宋名臣赵清献的讲学故址,建“香林书院”。出守山东东昌时,正值大旱,首议赈恤,救活百姓无数,并建“摄城书院”。不久升为惠潮参政,改补九江,分管漕粮。累升福建提学副使,调永平兵备道,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天启间,召抚延绥署总督,以论边事与人不合,即告老还乡。不久即因病不起,去世时还叮嘱家人筹措千金以助边饷。后祀乡贤祠,崇祯《嘉兴县志》将他列入“经济名臣”一节。岳和声后居郡城,殁后崇祀乡贤。著有《餐微子集》《大成乐舞图说》《辛亥京察始末》及《北征稿》等。

岳骏声(1573-1633),原名金声,字季有,号石钟,别号啬庵,岳元声弟。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与东林党魁、江苏常熟人钱谦益同榜)。万历四十三年(1615),岳骏声任刑曹郎。有一男子张差,手持木棍闯进慈庆宫,说话颠三倒四,欲击杀太子朱常洛,被内侍捉拿。因为这件事牵涉到宫廷内斗,岳骏声意在调和,便力持“风颠”之说,不欲深究,却因触犯了东林党的得益从此与失和。后虽出守汝宁、备兵淮徐,至漕运总督。但在提拔为楚臬时,巡抚上书朝廷请求作为监军,却被东林党人以张差之事极力反对,遂拂袖而归。天启五年,重新补为楚臬,加衔通政司,负责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等事项,不久即托病归里,居嘉兴甪里街,数年后病逝,墓在现洪合镇建北村的旧岳村东,明末清初学者彭孙贻作《忠贞石阙铭》。岳骏声著有《秋窗偶拈》《闯宫始末》《景留堂稿》《啬庵集》等。

岳氏三兄弟从长水乡迁回嘉兴市内金陀坊故居后,因其宅内家祠狭小,便发动家族在西门外三塔塘上新建了岳氏宗祠,即现在的岳王祠。后人还建“连枝启秀”及“群凤鸣阳”坊表,以表彰其功绩。

《濮院志》中记载的彭孙贻《忠贞石阙铭》

虎斋
说说从古至今嘉兴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