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 侵犯脊柱的肺上沟瘤(Pancoast瘤)的外科治疗

文摘   2024-12-11 11:35   上海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蓝字关注我哦


引用本文

励逑元, 靳凯淇, 姜格宁. 侵犯脊柱的肺上沟瘤(Pancoast瘤)的外科治疗[J].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22, 09(03): 150-156.


本文刊于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22, 09(03): 150-156.


作者:励逑元,靳凯淇,姜格宁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

通讯作者:姜格宁


姜格宁 教授

摘要

肺上沟瘤(Pancoast瘤)由于手术暴露困难,局部解剖复杂,历来属于胸外科手术技术中的难点。侵犯脊柱的Pancoast瘤,曾一度被认为不可切除,列为手术禁忌证。目前,随着胸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初步建立,已有多个中心可在神经、脊柱外科的辅助下完成椎体切除与重建的同期手术,对伴有脊柱侵犯的Pancoast瘤实现整块的R0切除,并取得良好预后。术前诱导治疗的应用极大提高了肿瘤的可切除率。而腔镜辅助的杂交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对术后并发症率的控制具有潜在价值。

关键词

肺上沟瘤;Pancoast瘤;脊柱;外科;预后

点击下方,免费下载全文PDF

侵犯脊柱的肺上沟瘤(Pancoast瘤)的外科治疗.pdf



肺上沟瘤为发生于胸廓顶部、第二肋平面以上且伴有胸壁侵犯的一类肺癌。临床上较为少见,在所有肺癌中占比不到5%[1]。肺上沟瘤的特殊性在于其较易发生邻近脏器侵犯,如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星状神经节、脊柱等,进而引起一系列特征明显的临床症状(Pancoast综合征)[2],故而受到关注。Henry Pancoast医生首次对该病进行了详细报道,并提出肺上沟瘤的概念[3]。因此,该病也被称作Pancoast瘤。由于胸廓入口解剖的复杂性,Pancoast瘤的切除长期以来属于胸外科的高难度手术,全世界范围内仅少数中心具有成功经验的报道。侵犯脊柱的Pancoast瘤为T4期肿瘤,更是一度被认为是不可切除的。然而,随着胸外科手术技术的创新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的建立,侵犯脊柱的Pancoast瘤可在脊柱外科的配合下同期实施肺叶切除联合椎体切除重建术,R0切除的5年生存率高达48%[4]。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侵犯脊柱的Pancoast瘤外科治疗的技术要点及最新进展。


一、侵犯脊柱的Pancoast瘤的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及手术指征

起初,Pancoast推测肺上沟瘤在组织学上为肺外来源。后经证实,大多数Pancoast瘤的病理为非小细胞肺癌,过去以鳞癌居多[5],而在近期的报道中以腺癌为主[6]。可见,Pancoast瘤本质上仍为肺癌,其临床的特殊性主要取决于相关解剖区域的复杂性[7]。因此,Pancoast瘤的诊疗应参照肺癌通用策略,术前需完善TNM分期及病理学检查。其术前检查需包括增强CT,以加强对大血管受累情况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后者必要时须经超声支气管镜穿刺或纵隔镜活检确诊。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有助于发现远处转移和隐匿的胸膜或肺内转移。由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软组织分辨度高,用于评估臂丛神经、椎体或椎管内侵犯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侵犯脊柱的Pancoast瘤应为必查项目[8]


Pancoast瘤的手术原则为在肺叶切除的基础上,整块切除直接受侵的周围组织和脏器。过去由于技术限制,锁骨下血管、椎体和椎间孔侵犯均被视为Pancoast手术的禁忌证[7]。后来发现,手术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能否进行R0切除。随着技术进步,包括脊柱侵犯的T4分期,已不再属于Pancoast瘤的绝对手术禁忌证[9,10]。因此,详细的术前评估和术中探查极为重要。对于侵犯脊柱的Pancoast瘤,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包括远处转移、N2或N3病变、大面积的颈段气管或食管受累、大面积的椎体侵犯、椎管侵犯或C8神经根以上的臂丛侵犯[11]。对于C8侵犯应谨慎,仅限术前无法明确,术中探查发现且经充分权衡利弊后方可切除[12]。横突、有限的椎体侵犯或椎间孔侵犯不属于Pancoast瘤的手术禁忌。


2.术前诱导治疗

1961年,Shaw和Paulson首次报道了术前诱导放疗加高后外侧切口手术治疗Pancoast瘤的成功案例[13]。自此,术前诱导放疗加手术切除一直是Pancoast瘤外科治疗的标准模式。相比直接手术,诱导治疗有利于肿瘤降期,使边缘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并有概率使病灶完全吸收,大大增加R0切除的成功率。早期的回顾性研究[14]显示,接受诱导放疗的患者较直接手术的患者局部复发率更低,手术预后更好。


随着临床研究初步证实术前同步放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时优于单纯放疗[15,16],美国[17]和日本[18]分别开启了一项前瞻性单臂临床试验,研究铂类为主的同步放化疗方案在Pancoast瘤诱导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两项研究的入组标准均包含T3或T4期Pancoast瘤。其中,美国西南协作组研究(SWOG9416)纳入110例患者,共61例(94%)T3患者及22例(96%)T4患者实现R0切除,病理证实32例(36.4%)达病理完全缓解[17]。日本临床肿瘤协作组(JCOG9806)共纳入76例患者,23例(40%)患者实现肿瘤降期,其中临床分期为T4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40%[18]。上述研究均包含脊柱侵犯的患者,但文中均未详细阐述。此外,最近一项单中心研究指出,尽管术前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病理缓解率,但患者术后生存较术前单纯化疗无明显优势,且前者的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19]。因此,作者强调不应忽视单纯诱导化疗在Pancoast瘤治疗中的价值。关于免疫治疗在Pancoast瘤诱导治疗中的应用,JCOG目前已发起了一项多中心单臂临床试验(1807C)[20],以证实度伐利尤单抗用于Pancoast瘤的多学科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其治疗方案包括术前联合同步放化疗进行诱导治疗,之后用于可切除Pancoast瘤的辅助治疗和不可切除Pancoast瘤的维持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3年总生存率。研究计划纳入84例被试,目前已完成入组。


二、侵犯脊柱的Pancoast瘤的手术方法

1.后侧手术入路

胸廓入口以前、中斜角肌为界分为3区,其内包含不同的解剖结构。位于前侧的Pancoast瘤易侵犯锁骨下动静脉,而后侧的Pancoast瘤易侵犯臂丛、锁骨下动脉、椎动脉、交感神经链及脊柱[11]。手术处理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肿瘤的解剖关系采取不同策略。Shaw和Paulson最早提出的高后外侧切口,现在被称作Shaw-Paulson入路,主要用于处理后侧的Pancoast瘤[13]


采取Shaw-Paulson入路时,患者取常规健侧卧位,一般取胸壁受累平面以下2肋间(第4~5肋间),肩胛下角下2~3 cm处做常规后外侧切口进胸探查。如探查确定肿瘤可完整切除,则向内、向上沿棘突与肩胛骨内缘延长切口,最高可至第7颈椎。切口深部的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均需离断,以确保肩胛骨的充分游离和牵拉[21]。牵拉肩胛骨暴露胸廓外胸壁,视、触诊探查胸壁浸润范围,可通过离断前中后斜角肌暴露第1肋。切除胸壁时,前缘一般要求至少保证5 cm切缘,后缘可经肋角处离断肋骨,也可游离肋椎关节取下整段肋骨。如肿瘤侵犯横突,可平椎体切断横突。在此之前应结扎神经根,以避免术后脑脊液漏或张力性气颅。若怀疑C8或T1神经根受侵,应预先送检周围组织进行冰冻活检后方可切除[21]。完成胸壁切除后,游离的胸壁组织可落入胸腔,随后行常规肺叶切除术。Shaw-Paulson入路的缺陷在于其对前胸顶的显露不佳,处理锁骨下血管时较为困难[7]。因此,当术中探查发现病变范围超过后侧时,应及时调整手术方案,改换为后-前入路两切口手术。日本学者曾提出将切口前缘斜行向上一直延伸至胸锁关节的延长切口以增加前侧的暴露[22]。但此钩形切口对肩带肌的破坏严重,术后致畸率高,因此并未得到推广。


当手术需要切除椎体并行脊柱重建时,由于侧卧位不利于脊柱固定的操作,单纯的Shaw-Paulson入路已不能满足手术要求。因此,Jain等[23]提出了一种经俯卧位切口先处理脊柱病变的方式。该方法首先自C5至T5做后正中切口,后于尾端折向患侧,经肩胛下角2 cm处肋间走至超过该点2 cm处,最终形成一个"J"字型切口。选择该入路无需变换体位,即可实现侵犯2~3节脊椎的Pancoast瘤的一期切除和前后双侧脊柱固定,且对胸廓顶部的神经血管及肺部解剖具有良好的视野暴露。该入路主要的难点在于需要胸外科医生花时间适应并不常见的俯卧位切口,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肺叶切除术[23]。通过从后正中切口中段向侧面衍生后外侧切口,或翻转手术台的方式,可使手术更符合胸外科医生习惯[24,25]


2.前侧手术入路

前侧入路克服了Shaw-Paulson入路对前胸顶暴露较差的问题,适用于出现Pancoast综合征或锁骨下动静脉侵犯的患者,其先后发展出了多种变体。其中应用最广的是Dartevelle报道的经锁骨颈胸联合切口。Macchiarini认为该术式在所有前侧入路中对后侧结构的暴露最为清楚[26]。当Pancoast瘤仅侵犯椎体前部时,可直接通过该切口进行椎体半切术[27]。Dartevelle本人所在的中心自该术式开创以来,一直采用此法治疗所有Pancoast瘤[11]。采用Dartevelle入路时,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高,颈部后仰,面部转向健侧。切口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向下,至第2肋间水平与锁骨平行折向患侧,止于三角肌与胸肌的肌间沟,形成一个"L"字型切口。切断锁骨前须先探查明确肿瘤可切除性[27]。为避免锁骨切除可能导致的翼状肩,Grunenwald和Spaggiari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将切口的转折部降至胸骨柄内部,以保留胸锁乳突肌及锁骨完整性[28]


其他前侧入路包括劈开全段胸骨的半蛤蚌式切口[29]及活板门(trapdoor)切口[30]。后者可充分暴露颈椎和上中段胸椎的腹侧,适用于伴有脊髓压迫或存在脊柱后凸的前侧肿瘤。然而,该入路无法在多节椎体受累或严重脊柱畸形的情况下加行后侧重建,且前侧重建器械的置入也较有难度[23]。如采用前侧入路处理伴有椎体侵犯的Pancoast瘤,一般做法是在肺叶切除后翻身,在俯卧位下加行后正中切口完成椎体切除及重建[11,31,32]


3.脊柱切除与重建技术

在保证手术切缘的前提下,脊椎的切除范围包含椎体部分切除术(包括横突)、椎体半切及椎体全切。此部分手术一般由神经脊柱外科医生主刀完成。一般认为切除少于1/4的椎体不会影响脊柱稳定性[33]。Jain等[23]将脊柱侵犯分为3种类型(表1):①A型,肿瘤侵犯横突,可延伸至椎间孔但未进入椎管,可紧邻椎体但无椎体浸润,此类肿瘤一般仅需横突及神经根切除;②B型,肿瘤侵入椎间孔至硬膜外腔,可产生脊髓压迫并至少累及1个神经根,但椎体侵犯未过中线,此类肿瘤行椎体半切加后固定;③C型,肿瘤侵犯超过椎体中线,至少累及1个节段,此类肿瘤常需前侧椎体切除重建加后固定[34]。由于冰冻病理无法应用于骨质成分,因此术中仅能通过肉眼判断骨质侵犯的范围,在选取切缘时不应过于保守[12]。对于不能确定是否侵犯脊柱的情况,应切取邻近的非钙化骨膜做术中冰冻。有学者为保证手术安全,曾采用穿过瘤体、分次切除椎体的方式[35,36]。该方法虽然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整块切除低,但因其违反无瘤原则,可能造成术中播散,故不作推荐[37]



脊柱后固定可采用椎弓根螺钉或钉板固定及椎体融合术。椎体重建可采用钛网加移植骨或骨水泥,并行钉板前固定[23]。经锁骨的前入路术式可将切除的锁骨节段保留为自体骨用于重建[12]。Czyz等[25]为解决椎体切除后缺少骨性结构支撑胸壁重建的问题,采用原为脊柱畸形设计的固定装置,将金属肋板通过该装置铆接至脊柱重建用的钉棒。


为避免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创伤过大,既往有学者采用分期手术的方式处理侵犯脊柱的Pancoast瘤,即一期完成后正中切口入路手术,1~2周后加行前侧切口完成剩余部分[36]。虽然分期手术可减少单次手术创伤,但二期手术需要重新打开后侧切口,并且可能意外发现肿瘤不可切除或并未侵犯脊柱。此外,手术间隔期间也有发生切口感染或肿瘤污染固定装置的风险,故不推荐[12]


4.微创外科的术中应用

目前,腔镜微创外科在常规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已趋成熟,有学者初步探索了腔镜辅助开放手术的杂交术式,发现其在减少手术创伤以及加强手术视野的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Caronia等[38]报道了13例采用胸腔镜辅助的患者,其中3例预先经胸腔镜探查发现胸膜转移,因此避免了开放手术。剩下10例患者分别接受了1例经胸骨柄前入路手术,8例后入路手术及1例前后两切口手术。其中后外侧切口较传统入路缩小,保留了背阔肌。作者分析电视胸腔镜具有以下优势:①额外光源和外投的放大影像加强了手术视野,有助于整个团队掌握手术进度;②先于开胸的胸腔探查和保留肌肉的切口可减轻手术创伤;③腔镜直视下的经胸壁针头穿刺有助于选择切口位置和规划胸壁切除范围。该团队后续的对照研究发现腔镜辅助手术可显著缓解术后疼痛,促进肺功能康复,且对预后没有负面影响[39]


三、手术并发症及预后

表2列举了有关侵犯脊柱的Pancoast瘤手术结局的主要文献数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55%,5年生存率为14%~61%[12,32,35,36,40,41]。除了常规的肺部并发症外,脊柱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包括脊柱侧凸、固定物损坏、假关节炎、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其中部分须二次手术修复[34]。因此,术前对于肿瘤侵犯程度的评估和脊柱重建方式及重建材料的选择对于避免术后并发症而言都十分重要。此外,脊柱切除过程中常需附带切除的T1神经根和星状神经节,分别可能造成患侧手部无力和霍纳综合征,但上述问题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小,是可以接受的。相比之下,C8神经根切除将导致永久性的尺神经麻痹,应尽量避免[34]。尽管各研究缺乏统一标准,所报道的结果差异较大,但整体可见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生存随年代增长逐渐改善的趋势(表2)。



Collaud等[4]对既往发表的4篇文献的数据进行了更新汇总,得出134例患者的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43%和27%。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仅R0切除是显著的预后因素,这与既往其他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目前暂无研究发现脊椎切除范围对预后的影响。需要指出,受病例数的限制,多数研究只能对预后因素进行有限的单因素分析,尚缺乏更高级别的证据。


四、结语

尽管侵犯脊柱的Pancoast瘤在手术切除上具有较高难度,但合理的患者选择和手术策略仍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预后。手术前应当全面、详细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并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制订诊疗方案。随着有关Pancoast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前、后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等多种手术方式均被证明可行。手术医生应当充分学习掌握各种术式,以便术中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尽可能确保肿瘤的完全切除。胸外科微创技术及肺癌免疫治疗的革新为该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其潜在价值。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文献详见本文期刊官网链接https://zhxbwkdzzz.cma-cmc.com.cn/CN/10.3877/cma.j.issn.2095-8773.2022.03.04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其他媒体、网站、公众号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本刊编辑部获得授权,并在文题下醒目位置注明“原文刊于《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卷(期):起止页码”。谢谢!


征稿活动

征稿通知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综合性征稿启事

征稿通知 | “术说”优秀手术视频文章征集启事


扫码关注 获得更多期刊资讯

胸部外科时间

胸部外科时间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内容公布,胸部外科知识普及及继续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