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舒婷的诗歌创作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1)舒婷往往通过诗歌“比较自觉地把自己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对现实、土地、祖国的理性而又执著的爱,对理想、未来的信念。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首诗中,诗人从自己与祖国命运共忧患的角度写下了个人和民族之间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关系。如另外一些作品《献给我的同代人》、《这也是一切》中,舒婷反复强调责任的重要和实现责任所需要的勇敢、坚强、心灵的力量乃至牺牲精神 。
(2)舒婷诗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对个性和自我价值的果断肯定与坚持。这里的“个性”是作为一个平民的“个性与自我价值”,这个自我是独立、自尊、灵魂自由的“人”。如《致橡树》一反传统爱情关系中的依附心理,表达出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现代爱情观念。
(3)舒婷的诗以深厚的“爱”为基础,这种“爱”有时表现为“美丽的忧伤”,有时表现为“沉重的思索”,在表现方式上则倾向于浪漫主义。她的诗体属于自由诗,但又注重格律的调节,特别注重诗句和诗段的对称。如《致橡树》中的“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思念》中的“蓓蕾一般默默地期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4)诗歌的意象,多来自于她生活的地域的自然景物。舒婷偏爱修饰性的词语,这和她曲折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相关。另外,舒婷大量使用假设、让步、转折等句式,而且诗歌的意象多来自她生活的地域的自然景物。
总之,舒婷深入探讨女性的本体,从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出发发表爱情的宣言;她呼唤人性寻找真善美,用无限爱的真情寻找理解和尊重;她歌唱祖国,充满爱的激情,而由于悲剧性的时代烙印使她的诗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呈现出美丽忧伤的基调。
温馨提示
考试即将临近
你一直在犹豫和观望的结果就是,别人已经完成了二轮甚至三轮复习,而你还停留在第一轮。
大家加油鸭谢谢大家对公众号的支持!祝各位同学备考顺利!
扫一扫关注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