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知名木吉他专栏作者
艾利克斯儿
大家好!
对于合板琴,相信会看我的账号的朋友都会觉得太“入门”了,基本不会再碰。但是事实上,吉他市场又离不开合板琴,这是为什么呢?
一起看下去吧!
注:本文由Alex本人撰写,部分内容源自Breedlove官网,如有转载请务必告知。
我相信每一个刚开始接触吉他的朋友,在最初购买吉他的时候绝对会听到“单板”以及“合板”这种说法。而且我100%确信,“合板”的名声就是在这里坏掉的(Alex注:在高级制琴领域,其实合板的技术并不少见,双面板或者双侧板在技术上和合板是极其类似的,但是用料、细节处理、设计初衷完全不同)。
实际的吉他使用过程中,
单板比合板强在哪里?
首先,也是最直观的一点,90%的合板琴就是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使用廉价的非传统声木来做基底,随后加上玫瑰木等外观装饰性的贴面。在旅行吉他以及笔记较为入门级别的吉他中,这是非常常见的做法而且只要厂家的制作工艺足够优秀,的确可以为初学者和实用主义者提供非常实在的产品。
与原声吉他制作中的所有的步骤和工艺一样,真正的答案和设计目的其实远远的比论坛或者网上的网友嘴里的讨论听起来要微妙得多。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全单板的结构的历史和背景,并列出它与合板结构之间的差异,并总结坚持使用全单的主要好处。
全单曾经只是标配
曾经的历史上第一批的原声吉他就是“全单”,但其原因也非常简单——曾经的树林资源非常丰富,以至于没人会意识到做琴能把木头做到濒危。而且,制作全单的吉他在工艺上比制作“合板”更快更容易。正因如此,曾经在乐器制造行业中丰富的材料搭配上简单的制造工艺,让乐器的价格也相对比较便宜。
层压结构(Laminated wood)、或者说“合板”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新技术”,旨在增加吉他背板和侧面的强度和刚性,曾经这被认为是吉他制作上的一次技术升级。但在今天,合板技术改变了整个吉他行业。大规模制造业的进步和木材供应的减少,更是推进了合板成为了吉他制造商更实惠的选择。但这里必须再次强调,价格并不能定义哪种吉他的制作方法“更好”。
有没有发现其中有趣的地方?
全单为何更好?
全单目前仍然是高端和精品原声吉他的标准,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声音。简而言之,一块实木的振动效果比多层木片加上一些胶水粘合起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其实我们都可以做一个实验,就是先用面单或者全合板的吉他演奏几首曲子,随后再换成全单的吉他演奏同样的内容,你会非常直观且全面的体会到全单材料带来的好处。(包括但不限于:声音变得更响亮、更清晰、更和谐、更丰富,当然这也取决于吉他上其他若干设计元素。)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木制作的吉他会听起来越来越好。随着木材的老化和使用破损,其细胞结构会被破坏产生变化。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奇怪也不像什么好是,但对于原声吉他来说这非常棒。简单来说,吉他的低音更加温暖,细节更加清晰,音量甚至可以增加。
高级合板的价格也不算太低
合板的市场
不容小觑
如果全单吉他如此出色,为什么有人会想要一把合板的木吉他呢?因为全单吉他的结构也有其自身的考虑因素。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是结构完整性。还记得层压板结构是如何增加刚性的吗?今天制琴师们仍然也会利用这一点。通常情况下全实木的吉他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容易变形和开裂,但层压板或者说合板却很少发生损坏。合板的原声吉他非常适合居住在季节湿度和温度变化极大的地方的演奏音乐家和演奏者(比如极其干燥或者极其湿润的地方,你就可以丢一把这样的合板琴在外面随手玩儿了)。
Ted正在弯侧板
再看现代高级制琴的领域,合板依旧是一项“核心技术”。一些当代制琴师,更喜欢用多层板为吉他的背板和侧面增加强度。这一点事实上在我以前一直提到的Somogyi系的吉他中非常常见(包括像Ted Astrand这样的北欧制琴师也会使用,并且直接会回答你“inspired from the Somogyi family”)。他们的想法简单来说,就是箱体的其余部分应该紧紧抓住顶面板,将大部分振动的能量保留在那里,这在一些最高品质的手工乐器中经常看到。
并非所有合板吉他
结构都一样
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合板材料是为了节省公司成本,作为廉价吉他的材料费用。在这样的制琴原则下,木材表层(尤其是背侧)会采用很薄的一层贴面,但内层则使用其他木材,而且一定是更便宜、更软的木材,也正是这个原因会剥夺吉他的音色。
Breedlove的合板用的是非洲桃花芯夹层
不过据我所知,一些相对更为高级的合板的吉他则会采用真正的非洲桃花芯木作为底层,这样以来对于吉他的声音素质还是有一定的保证的。此外,我不得不提的就是合板琴由于本身的制作成本较低,厂商也很难花费太多精力去打磨,比如音梁、包边、琴桥等等细节上,可能都会差上全单产品一截,我认为这也是合板琴总是没那么出彩的重要原因。
选择合板,
有时候是聪明的
正如我之前所言,合板的吉他其实相对更稳定,同时其较低的价格其实是非常适合普通的室外和酒吧等小场地的演出的,当然前提是你的拾音器和外放设备必须足够的好。在外部设备齐全精良的情况下,合板琴(最好是面单)也是可以得到较好的演出效果的。
有这样一把琴,不也是挺好的一件事吗?
(全文完~)
留言时间
很怀念以前拿着面单就玩得很开心的日子,切记不要过多沉迷设备,不如就会像我一样最后每天都在看木头......
顺手猜猜下面的琴是谁做的吧!
欢迎留言讨论!
各位,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务必“三连”好吗?感谢啦!
P.S.:现在文末有视频可以看哦,欢迎收看!
Acoustic
Soul
Read More... ?
更多文章,请按照菜单栏或标签进行搜索,非常感谢!
往期寄卖(点击查看):
01. (已售)Taylor PS14E 巴西玫瑰木 (1997)
02. (已售)Martin CS21-11 NAMM展品
03. (已售)Martin HD28V (2017)
05. (已售)Martin OM42 (2017)
06. (已售)Martin D42 (2018)
07. (已售)Martin OM42 (2015)
08. (已售)Martin 00028EC(2018)
09. (已售)Martin D42 (2018)
11. (已售)Martin HD28V(2015)
12. (已售)Greven Oshio D (2018)
13. (已售)Sugita Kenji SJ (2018)
16. (已售)Yokoyama AR-AB(2007)
17. (已售)Taylor 424CEK-LTD(2018)
19. (已售)Martin OM42 (2017)
21. (已售)Morris SJ131 SP(200X)
22. (已售)Martin OM Arts & Crafts (2018)
23. (好价)Martin D35E 50周年 (2015)
24. (稀有)Breedlove CM Custom (2016)
25. (已售)Martin D28 GE(2000)
26. (稀有)Yokoyama AF-GMR(2010s)
27. (已售)Gibson G-Writer(2020)
28. (暂停)Kostal MD 巴玫顶配(201X)
29. (捡漏)Ryan Gerber RL15.5 高配(201X)
30. (捡漏)Lowden O32C(2022)
寄售请后台联系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