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知名木吉他专栏作者
艾利克斯儿
大家好!
2023年的乐器展可以说是这几年的最大一次盛会,甚至有些“报复性”参展的味道。而这次展会我看到的变化,比之前都多、都密集。
那么都有哪些变化呢?
看下去吧!
注:本文由Alex本人撰写,如有转载请务必告知。
一年一度的乐器展又一次落下帷幕,今年的乐器展应该说是2020年之后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盛大的一次展会,无论是从本次参展商数量以及展品量、乃至观众的数量,都可以说让所有的参展商意外。
虽然本次展会的外来制琴师或者品牌比以往少了一些,但是对于来参展的品牌,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蓄力”这几年之后,非常期待市场的反馈以及消费意愿。如果你看过我2020年和2021年的乐器展报道(链接在文末),你就会明白基于高端吉他这个品类,我为什么将本次乐器展称之为“拐点”。总结一下,主要基于以下这三个原因:
进口品牌发力年轻消费者,
期待更多市场回馈
一直以来,高端吉他的主力品牌都是国外的品牌、甚至于说是国外的老牌,Martin、Taylor、Gibson这三驾马车20年前在引领市场的大方向,20年后的今天依旧也在引领高端吉他的方向,这次我最直观的感觉可能就是年轻化。
马丁丰富的产品线
本次展会上,我简单采访了一下国内马丁吉他业务的负责人针对马丁产品线的一些改观和看法,得到的答案就是“年轻化”,再为具体一些则可以细节到网站改版、产品线丰富、下沉产品的扩充等等,希望更多的年轻消费者有机会把第一把吉他的选择也留给马丁。
马丁的打印面板,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复古偏好
作为一线的大厂乃至全球行业风向标,马丁的这一步必然是看到了一些趋势正在蓬勃发展同时也蕴含了某种机遇,于此同时各种高新科技的运用也一步步的降低了高端琴量产制作的难度,这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是增加选择的机遇。
Gibson的“美式”坚持
而对于Taylor而言,创新仿佛写进了他们的DNA,这几年Bob和Andy一直在推进使用更为易得到的木材进行制琴并且大幅的推进使用机械流水线制琴,正如同特斯拉一般持续高效稳定的输出市场能够认可的产品。而Gibson,对于自身的定位更为稳定清晰,追求复古美式以及自身独特的设计及声音,丰富的复刻产品线可以让爱好者用比较合理的价格圆自己老琴的梦。
国内产品涌现强烈高端化意愿
但挣钱依旧没法指望高端
这次展会上,我看到了国内几家希望能够在稳住5000左右价位并且希望上探10000价位的品牌。老牌一点的代表有星臣,年轻一点的代表有牛丁,他们也深谙国内一直以来万元价格的瓶颈以及对于产品要求越来越高的现象,都试图给市场交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答卷。
星臣力图跨入高端的一步
星臣这次邀请了我去体验他们与Ogino合作的全新旗舰产品,与我而言,至少看起来高级感和审美是到位了,完全摈弃了前几年我看到国产琴疯狂“堆料”的样子,做工的细节等等都已经能看到国产琴的进步,但很可惜由于现场实在太吵了,声音未能有更为细节的体会。
牛丁的话事人感觉很机灵
而牛丁这个品牌挺有意思的,展位上都是年轻人,这是以往乐器展上不多见的画面,不了解情况的可能以为是来展位参观的。而牛丁之前我也的确有看到推广,彭哲的视频我也看过一些,抱着好奇的态度体验了一下产品,先不提他们与制琴师童乐合作的高端产品线,他们的“基础款”OM在彭哲本人演示的情况下,听着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不到万元售价的情况下能够达到如此的程度,应该是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传统而言对于国产琴的期待以及理解的。
鸽子的小琴挺好玩的
当然,在“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之后,厂家们还是需要用最为朴实的方式挣钱——跑量。当下的国产木吉他市场已经是个非常拥挤的赛道了,1000元内、2000元内、2000~5000元、5000元向上……都已经不缺产品了,甚至可以说都已经不缺优质的产品了。每一个品牌都似乎在摸索自己到底能够“让消费者多掏多少钱”这个问题,这并不一件坏事,这几年也明确的看到了各厂商在吉他上的“内卷”已经开始,无论是对外寻求知名制琴师进行产品开发,还是明确自己的价位段进行深耕,这都是在商业上行得通的选项,至少在产品上,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明显的变化了。(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10年前用的Dove鸽子品牌,他们制作的小吉他挺有意思的,也不贵,我个人觉得在1000多的价位算是OK的产品了。)
更为成熟的消费者来了,
消费观念正在改变
大家先花几秒钟回忆一下,前几年去乐器展是什么样的感觉?与我而言,我发现现在去乐器展的目标感是远大于之前“闲逛”的感觉的。由于网络的发达以及年轻消费者的心智成熟,他们不再满足于“你给什么我看什么”的过时传统,当商家在进行宣传的时候,更多是事情都已经被消费者谙熟,做个简单的比喻,当消费者只知道D桶的时候,OM的出现都是一种对审美和感官的挑战,但是现在大家早已不满足D桶,甚至需要提供MD、Parlor这种进阶选项。
10月14日的制琴师作品展人满为患
国内的手工琴市场的确在突飞猛进,今天你看到国外的制琴师在做MD、改良OM、双侧板,可能你会发现国产琴上就已经做出来甚至量产了!实际上在依托国产相对而言高性价的生产情况下,完全可以买到优质但不贵的吉他,找60分的琴越来越容易了!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产琴逐渐站稳了中端市场,敢于冲击高端市场的原因。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开始慢慢放下了进口琴一定更好地偏见(这里暂时仅仅针对入门级高端琴的消费),开始探索国内的产品。我也很清楚的知道,一旦消费群体基数提高,产品的综合水平一定是会更高的。如果在10年前,1万元左右我执着于Taylor的214,那么现在我是不是得问自己一句,214在品牌力之外的优势是什么?这或许就是市场改变最好的证明。
小结&反思:
说了那么多好的地方,再聊点不怎么开心的。
这次跑了很多地方,给我反馈都是木吉他的消费最近在国内并不如前几年,年轻人娱乐爱好的多样性让吉他的市场成分不断得以稀释,反而弹电吉他在开始多了起来,体现在木吉他上,就是迷你型的吉他销量越来越高,大家似乎对更“娱乐化”的吉他有兴趣而非传统全尺寸吉他。进口琴也因为汇率、价格高企等等原因,消费意愿也有些萎靡,这种基于大环境产生的波动始终无法避免,如何生存下去可能依旧是国内厂家及代理商的最大课题。
和吉他平方的豪哥聊了一下最近的市场,老哥表示已经完全“躺平”哈哈哈
事实上作为一个吉他市场的外部观察员,我的看法和观点终究也只是我自己将热爱变成期待和实际消费。同样的,在这些年的观察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吉他这件产品在大众的认知范围内开始变得慢慢“高级”起来,人们开始能够理解吉他的价格和工艺了,这是极其重要的改变。
当大家开始觉得吉他不是几百块的玩具,几千块的吉他很平常,几万块的吉他也很多的时候,这个市场才有机会,你说呢?
P,S.:Luca的现场还是很好看的!感谢恩雅的小伙伴送了礼物,不过实在不是很了解电子类的吉他,我研究下明年写你们!嘻嘻!
参考:
(全文完~)
Alex题外话
乐器展的日程前所未有的紧密,见了很多人,看到了不同人眼中的吉他市场,那么你对当前吉他市场是怎么想的呢?一起留言讨论吧!
最后分享一个达达里奥展位打鼓爆帅的姐姐~
欢迎留言讨论!
各位,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务必“三连”好吗?感谢啦!
P.S.:现在文末有视频可以看哦,欢迎收看!
Acoustic
Soul
Read More... ?
更多文章,请按照菜单栏或标签进行搜索,非常感谢!
往期寄卖(点击查看):
01. (已售)Taylor PS14E 巴西玫瑰木 (1997)
02. (已售)Martin CS21-11 NAMM展品
03. (已售)Martin HD28V (2017)
05. (已售)Martin OM42 (2017)
06. (已售)Martin D42 (2018)
07. (已售)Martin OM42 (2015)
08. (已售)Martin 00028EC(2018)
09. (已售)Martin D42 (2018)
11. (已售)Martin HD28V(2015)
12. (已售)Greven Oshio D (2018)
13. (已售)Sugita Kenji SJ (2018)
16. (已售)Yokoyama AR-AB(2007)
17. (已售)Taylor 424CEK-LTD(2018)
19. (已售)Martin OM42 (2017)
21. (已售)Morris SJ131 SP(200X)
22. (已售)Martin OM Arts & Crafts (2018)
23. (好价)Martin D35E 50周年 (2015)
24. (稀有)Breedlove CM Custom (2016)
25. (已售)Martin D28 GE(2000)
26. (稀有)Yokoyama AF-GMR(2010s)
27. (已售)Gibson G-Writer(2020)
28. (暂停)Kostal MD 巴玫顶配(201X)
29. (捡漏)Ryan Gerber RL15.5 高配(201X)
30. (捡漏)Lowden O32C(2022)
寄售请后台联系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