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翔讲史】桐梓小西湖与天门洞发电厂

文摘   2024-09-03 06:00   四川  

申翔讲史
桐梓小西湖位于桐梓县城东郊三公里,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地。

小西湖是抗战期间为国民政府兵工暑第四十一兵工厂提供动力,修建贵州历史上第一座水电厂筑堤蓄水发电而形成的人工湖。

这是为蓄水发电而修建的拦河埧。上面为蓄水库(小西湖),另有明渠、暗渠将水流引入机房。整个工程于1939年3月正式动工,各项土建工程于1941年春夏之交完工。

由于四十一兵工厂从厂长、总工到工人很多是浙江人(如厂长钟道昌、总工陈祖东),他们因家乡沦陷不愿作亡国奴而流落到此,为了寄托思乡之情,因而将人工湖命名为小西湖,并按杭州西湖格局建了湖心亭、放鹤亭、望湖亭,并按西湖景观分别命名。这是至今仍存的"三潭印月"。

桐梓县人民在抗战期间积极参军参战、捐款捐物、参与修筑公路、机场、工厂,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冯玉祥、白崇禧、陈立夫等民国耍人均对桐梓人积极参与抗战作了高度评价。这是发电厂总工程师陈祖东写下的《石工歌》"以为伐石著辞至创业维艰",反映了桐梓人民为抗战付出的艰辛!

该河因流经上天门而叫天门河。发电厂也因此而叫天门河发电厂。

这是建在山脚地表上的电厂调度房,上面的"天门河水电厂"几个字经历了八十余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清晰可见。

这是调度房内的配电系统。

配电盘上的仪表有的还是八十余年前的东西,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通用公司产品。

发电厂机房设在溶岩中,建筑材料也以石料为主,是中国最早的溶洞电厂,也是贵州历史上第一座水电厂。这是溶洞顶端的厂名和厂标。

这座电厂是在国家民族危亡时期集中了国家有限的人力物力建设起来的,水电厂设计之巧妙,工程之浩繁,现仍为水电建设史上的奇迹。这是民国政府要员陈立夫题写的"入天门而夺天工"。

参加该电厂没计的有当时内迁的五所知名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和工业大学。至今这五所大学的校徽仍清晰地刻在电厂机房的门楣上。

该电厂发电机为美国奇异(通用)公司两台发电机组,全部没备总重量达100余吨,光电机芯就重达三吨,经过著名的驼峰航线运至昆明然后转辗运至桐梓,破了驼峰航线单体空运最高纪录。该机组至今仍能正常运行发电,是驼峰航线至今仅存硕果。

天门河发电厂建成后为四十一兵工厂生产提供了保障,使兵工厂抗战期间生产了国产武器(中正步枪、仿制捷克机关枪)的四分之一以上,仅次于重庆的二十兵工厂。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历史人物遗墨、碑刻、诗歌等,成为全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支持下共同抗击外侮的历史见证。

桐梓小西湖还因为戴笠曾在这里囚禁过张学良而名扬天下。"九一八"事变爆发,手中拥有近40万(当时有20万在关外)东北军的少帅张学良面对3万日军不作抵抗退出关内。张学良为自保实力也好,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也罢,反正史学界为此也辩不出个是非。总之,说他是爱国将领的有之,说他是千古罪人的也有,这就是张学良。

张学良率东北军退入关内后被蒋介石逼去剿共,张学良也是在剿共中受共产党影响主张积极抗日,后与杨虎城一道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判"军委会严加管束"从南京被扣到奉化、贵阳、息峰监禁,几经辗转于1944年底前移至桐梓小西湖(四十一兵工厂电厂水库)囚禁两年多。这是张学良在大陆最后的囚禁地。

张学良囚禁小西湖是由戴笠三次亲临考察后报经蒋介石批准转移至此的,其费尽心思的目的是这里既隐蔽安全又风景宜人。

在桐梓期间,陪伴在其身边的是大名鼎鼎的赵一荻赵四小姐。

张学良在此期间或看报读明史,或垂钓于湖畔,或散步于周边。丧失家园的悔恨,报国无门的惆怅让这位曾拥兵数十万的风云人物无比的失落和万般的无奈。他在桐梓期间写下的一首五言诗可以反映出他的心情:

在小西湖

山居幽静处, 旧雨引心寒。

辗转眠不得, 枕上泪难干。

抗战期间,大量国民政府机关、学校、工厂迁到桐梓,一些难民和民国要人寓居桐梓,很多人也埋骨桐梓。该图片为张学良副官墓碑,其它如海军学校学员,叶航将军夫人刘崎(其女为美国知名记者、著名外交官、第一个驻外女商务参赞⋯叶莺女士)⋯

娄山飞哥向客人介绍水电厂情况。




作者简介:

申翔:副教授,曾任遵义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遵义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长征文化研究,著有以上领域专著17部共五百余万字,发表了相关论文四十余篇。

新文化视界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