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那坡|黄必华:从马角小学想到的(散文)

百科   2024-09-14 17:39   广西  


从马角小学想到的 


广西那坡|黄必华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些乡村学校象我曾经的母校--马角小学一样,因学生人数不足而被撤并,再也无法开学了。
我的家在那坡县坡荷乡弄耀村马角屯,自小我就在屯里小学读书,每到上下课时间,老师用铁锤敲打挂在屋檐下用铁犁铧做成的“时钟”,“当、当、当!”的钟声,清脆悦耳,陪伴我度过了欢乐的童年时光。记不起是哪一年,马角小学因为没有生源,被撤并停学。昔日那欢歌笑语,热闹非凡的学校被改造成村民文化活动室。在许多已经淡化的记忆中,往日就读小学的一些场景仍然闪现在我的脑海中。
学校距离我家不到30米,校舍是三间木房,其中两间大教室,较小的一间是老师的办公室和外地老师住校的卧室、厨房。教室前面的空地是操场,操场边有个木制的篮球架,两根木头上面装一大块木板做成面板,上面用粗铁圈成篮筐。记得当年上学时,学校没有围墙,那时的村民常常到操场打篮球,我经常到球场跟着大人打球,玩得可开心了,也学到了打球的许多技能。

小时候上学,开学的第一天就是打扫卫生,大家拿上各种劳动工具和老师一起把学校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就是搬书发书,虽然过程辛苦,但是大家都很快乐。学校操场边有一块地种有玉米或者蔬菜,是学校的劳农基地。每周有一节课老师带领我们在那里劳动,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翻地、播种、浇水、收玉米、除草、摘菜,在一次次的弯腰、一滴滴的汗水和一阵阵的笑声中,我们从中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劳动带给我们新鲜的体验,也带给我们最好的教育,我从那里学会了挖地、种菜、施肥等基本的农活。想想现在的孩子,完全体会不到这种劳动的快乐了。每周的劳动教育课成了摆设,最多就是浇浇水、扫扫地、擦玻璃等一些走过场的“假”劳动。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城郊的农家乐或农场人满为患,父母带着孩子看风景、摘草莓、吃水果,美其名曰:参与劳动。孩子们确实玩得很开心,可自始至终只是为了吃,没有真正意义的劳动。
当年的马角小学条件简陋,教室的地面是村民用黄土压平的,窗户是木格窗子,没有玻璃,夏天,教室里很凉快,可是每到冬季,四周通风,寒冷刺骨,老师就让我们从家里带来柴火,搬移课桌,在教室的中间燃起一堆火,大家围着火堆听老师讲课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时候老师常常会要求我们一个个的过关,背诵不下来的同学就被处罚在火堆外受冷风吹,因此我们都很努力地背书和学习。下课的钟声一响,大家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男生们在操场上追逐打闹,或玩弹珠、跳绳、滚铁环、老鹰捉小鸡,女生们聚在一起跳皮筋、踢毽子、玩九宫格等游戏。课间十分钟丰富多彩。上课钟声敲响,大家又一起跑进教室。那时的老师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课间时间开展课间活动。想想如今的校园,为了保证学生课间安全,课间禁止学生走出教室,个别学校有意无意地让第二节课的老师拖堂,第三节课的老师提前到堂上课,缩短学生课间活动时长。可喜的是,最近看到新闻:北京市从今年秋季学期起,义务教育学校将对课间安排做出整体统筹优化,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提供更加宽充的课间时间,引导师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百色融媒体也有报道, 江苏、内蒙古、山东、福建、辽宁等多地宣布今年秋季学期开始,为保障学生的课间休息,延长课间时间至15分钟,引导师生走出教室,让孩子们享受活力的校园生活,更加健康地成长。但愿全国的学校都能如此。
我就读时的马角小学先后有几名老师。第一位是本屯人,毕业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师范生陆老师,教学严谨,板书工整、规范,陆老师对我也很好,经常让我在课上领读课文,我对语文的爱好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陆老师调到村完小后学校请了一位姓黄的代课老师,后来考上公办,调到乡中心小学了。第三位老师姓黄,第四、第五位老师都姓翟,他们是外村来的,他们把家安在学校。每天放学后,自己下地种菜,有时还上山打柴,粮食是从家里带来,周末回家一次。老师们以身作则,教学严谨认真,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热情关怀、尽心尽力,让一代代人得到了启蒙,告别愚昧,走出了小山村,进入了更高的学府,得到了更好的教育。
小时候没有睡午觉的习惯,吃过饭就去学校,常常是我跟阿华一起,背靠在操场边村民的稻草堆看故事书或小人书。有时我们就跳上教室的窗台,两只手用力吊着教室上方的横梁,从一头向另一头游走。刚开始,走不多远胳膊就没了力气,只得跳下去。锻炼了几次,就能从这头双手交替吊走到另一头,每天都会玩几次。有时我们就爬到操场边的李果树,坐在树叉中间,或双脚夹住树枝,倒挂金钩,有一次因为讲话太大声,被住校的黄老师听到,被训责了一个下午。

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三、五个小孩,每个村屯都有学校,孩子们都在自己村里或屯里上学。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就像去亲戚家串门的距离,不需要家长接送,也不担心上下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学生可以在下课时间自由玩耍,放学了还在校园内玩耍逗留,直到老师催着离校或家长喊叫才和小伙伴们道别,背上书包,向着家的方向,一路小跑。那时的我们,有学习时间,有充足的锻炼身体的时间,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的学生时代是快乐的,成长是健康的、正常的。想想今天的教育,村里没有了学校,生活在乡村的孩子要到十几公里或几十公里的乡里、镇里或县城上学,由于路途遥远,很多孩子寄宿在学校里或父母在学校附近租房,由爷爷或奶奶看管。小学生早上大约六点半到七点起床,8点开始上课,上午四节课,下午三节课,然后还有课后延时服务,等放学已是六点半,每天在校时间长达7、8个小时。孩子在学校没有课外活动,每到体育课时,只见女生及部分男生在树荫下聊天,少部分男生打球,白天在学校锻炼身体的时间不足半个小时。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还有晚自习。学生一天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学校和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排名,而忽略了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教育功利化的倾向愈演愈烈,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从家长、老师到学生都被无形的漩涡即教育的“内卷”裹挟着,学校里“减负”,就在课外高价补习。尽管教育部多次明文规定,比如出台“双减”政策,但是地方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打擦边球”,课后延时服务的辅导变相成了补课,校外补习转成了家庭一对一家教辅导。长期处在压力“过大”之下的孩子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初中生、高中生睡眠严重不足,心理抑郁、厌学甚至出现轻生的想法,这些年这类学生是越来越多,必须引起学校、家长、老师及社会的深刻反思。
在第四十个教师节之际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立德树人”,可以说直击这个时代教育的某些痛点,也指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教育部提出全方位深化各学段教育改革,不断完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科技教育及智能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正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主编点评】《从马角小学想到的》这篇文章以作者的母校马角小学因生源不足被撤并为引,回忆了小学的场景。文中描述了校园的环境、劳动教育课的意义与今昔对比、简陋的教学条件及当时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还提及了多位认真负责的老师。同时,通过对比过去孩子在村里上学的自在与如今乡村孩子上学路途远、在校时间长、缺乏锻炼、教育功利化等问题,反映出教育现状的弊端。最后结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强调了立德树人、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期望。(李承骏)

作者简介:黄必华, 在那坡县工作,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闲暇时光,尝试文学创作,希望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

值班编辑:黄倩倩     主编:李承骏



因在家带孙无暇管理,现拟将一位于国道边、离百色城不远的经营中的苗木场转让。有意者电联:13097767878.


百色作家
《百色作家》,一个立足于中国广西百色,面向全球原创写作者的文学评点平台。每篇文章均配有作者简介、风采照片并进行评点。欢迎全世界华文写作者投稿,在这里一展才华!我们将与《发烧友文学》一起联手为大家展示更多的才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