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塞北丨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几点建议

情感   2024-11-11 00:03   浙江  
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风霜塞北

军旅文苑

(图片来自网络)


【写在前面的话】

2019年,笔者当时已在省军区系统一线工作了5年,这5年横跨改革前后,对我们国防动员一线的现状比较了解,结合自身野战部队经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才有了此文。

成文后,自认文中建议对相关改革应该有启发,文章是有较大参考价值的。但没有可靠的向上建议渠道,遂发在了新绿网公众号和内网的强军论坛上,希望相关政策起草决策者能看到。

本文写于2019年3月22日,新绿网公号被封看不到当时的具体发文时间了。

2020年6月28日,官宣预备役改革消息。

202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施行。

2024年10月31日,习主席签署命令,发布《预备役人员管理暂行条例》。

至此,预备役改革大的框架搭建完毕。

文中对预备役改革的建议,多处与改革后的政策对应:

1.预备役干部仅编现役,不再编地方领导。

2.预备役士兵以退役士兵为主。

3.建立预备役津贴制度。

4.体检政审、训练管理等制度。

以上的巧合,可能是:

相关政策起草人与笔者“英雄所见略同”,如是,非常高兴还有同道者。

或者是相关政策起草人参考此文起草了相关改革建议,也很高兴,说明还能听进去基层的心声。

重发此文的目的,不是炫耀,是希望民兵的体制改革也尽快启动,提高建设质效,不要再空转了。


正文:序
2015年军改尚未落地,曾写了篇帖子提出了对省军区系统职能的一点思考,当时刚到省军区系统不到2年,一些思考还比较浅。这次再动笔,一晃又是3年多过去了。从这3年多看,我们的民兵预备役工作未有大的起色,在未来的战争中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还是个未知数。结合5年的一线工作体会,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基于未来可能战争的动员能力需求,要有临战迅速扩军的能力

我们目前面临的现实威胁主要有三个方向,朝鲜半岛、台海和印度。

以朝鲜半岛方向为例。一旦在朝鲜半岛用兵,对兵力(尤其陆军)的需求将是个无底洞。

抗美援朝期间,我们以轮战方式先后入朝参战的各部队共计190万,补充兵源近50万,共计240万,还有60万支前民工。在朝兵力最多时达130万人。相对,美军投入兵力48万。

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军共投入兵力54万,地面部队总兵力估计在35万以上。

我们仅以美军35万地面部队为假想,相应我们至少需要投入多少兵力才能取得均势?保守以3:1计算,至少需要105万。这还没算上还要留够战略预备队,能有效震慑其他方向威胁。

全国刚解放时(至1950年5月结束陆上大规模军事行动),我军员额高达540万人,充足的兵力客观上也是我们入朝作战的底气,所以期间甚至可以轮战。

当出兵朝鲜后,我们又进行了扩军,1951年10月,我军总员额达到了611万人。

作为我们的对手,美军的动员能力并不差。

1950年12月16日,杜鲁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要求美国人民为朝鲜战争作出“任何必要的牺牲”,同时决定设立国防动员局,扩大征兵计划和军火生产,要求将美国军队从现有的250万人增加到350万人。

海湾战争中美军投入的54万兵力中,后备役部队人员有20万,地面部队28个师中有10个为预备役。美军的后备役部队的建设目标是能“投放到任何地区”。

仅以美军10个师为例,我们现在是否具有迅速动员10个师的能力?美军这10个师不仅仅是10个师的人头那么简单,还有相应的装备,最关键的是具有相当水准的战斗力,并能够迅速投入战斗。

 

当前民兵预备役的现状

当前民兵预备役最致命的缺陷有二:

(一)战时参军意愿低

当前无论是预备役还是民兵仅仅为“纸上编兵”,停留在花名册上有这个人,电话能打通的水平上,训练1天就要1天的误工补助,甚至“召之不来,来之要钱,钱少不干”。

一旦战争需要,预备役能迅速转为现役吗?民兵能迅速组织起来随军支前吗?即使强制征召,能有战斗力吗?

现状的回答,是否定的。

(二)不具备最基本的战斗力

当前的民兵预备役训练水平极低,根本形不成最基本的战斗力,原因有:

一是组训能力差,预备役部队及国防动员系统不具备形成战斗力所需要的最基本组训能力,仅仅是走走队列、打几发子弹了事;

二是组训装备严重脱节于现役装备。

 

几点改革建议

后备力量建设的应有之义是藏兵于民,一旦战争需要随时可以迅速接受征召,形成可信赖的战斗力。后备力量建设的目标也应该是“不经人员装备补充、不经临战训练,就可遂行任务”。

(一)预备役部队要脱虚为实

涛哥讲军转
写有深度的文字,做有温度的事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