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文苑
(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
在我看来,比“干部”还怕扎堆的,是“待转业干部”。
各个部队想转业的人聚集在一个群里,一旦有人说起他某个同学,当年成绩还不如他,考了一个比他军校分数还低的地方大学,现在在哪哪哪什么职务,或者在哪哪哪年薪多少万,立马就会有人举一个他同学的例子,然后你来我往......
最后得出的结论大概率就是:“老子当年真是瞎了眼了,选择军校(国防生),要不然现在……”。
事实真是这样么?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高考志愿是我们一生中最先碰到重大选择,是一个举全家之力,认真调研抉择的事情,志愿表也是我们自己拿2B铅笔一笔一笔涂上去的。
不管我们是看中了部队的什么,在当时的条件下,这都我们基于整个家庭的认知水平、经济能力所做出的自认为对我们最有利的选择。
可这才过去几年,有人就拿没读军校的同学里发展比较好的人作为自己选择军校的机会成本来评判自己当初的选择。
持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如果过几年之后,部队的经济待遇大幅提升、政治地位大幅提升(这种可能性谁敢说没有呢?),和他同批的人里有人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他或许又会反思说:“老子当年真是瞎了眼了,选择转业,要不然现在……”
我们有时候回头看,觉得自己当初有些选择并不是很理想是很常见的事。
即使要反思,也要最大限度的将决策场景还原到当年做选择时的样子,然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想想自己是看错了什么还是看漏了什么,而不应该用现在的认知去评判当年的选择。
因为随着自己个人阅历的丰富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我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自然会改变一些,外部环境也可能会改变。
我们所要做的是,基于当下的认知和环境,做出当下对我们有利的选择,而不是去“悔不当初”。
说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我是2019年安置的,那年陕西省刚刚调整了之前几年一直沿用的赋分政策,降低了艰苦边远地区的权重,减少了二等功的分值,大幅提高了军龄和领导职务的分值。
对于我这样一个年纪不大,军龄不长,有二等功,命令一直在机关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精准狙击。我分变低了,别人分变高了,我的档案分排名直接下降至少30个名次。
这个政策延续了2年。
2021年开始,省市两口都实行二等功直接优先选岗政策,只要有二等功或者五个三等功,直接先选,选完之后才是其他人的排名选岗。
这个时候,就有战友说,你看看你,你当初要不走,21年再转业,岂不是想选哪里就选哪里。
我笑了笑,说即使你告诉我21年有这个政策,让我重新穿越回2019年,我大概率还是会选择转业。
一个喜欢“悔不当初”的人,大概率一辈子都在“悔不当初”中循环。
拿起笔,随便写写就行
记录下你人生这场特殊旅行时的心情
投稿请发 taogetalk@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