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我有幸踏上了苏轼一生最重要的转折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遇见了充满文化底蕴和自然美景的东坡赤壁。
苏轼的故乡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公元1080年,经历“乌台诗案”的苏轼,被贬到黄州。那个曾经可以上陪皇帝的天之骄子,却在一个朝东的山坡上,耕读稼穑话桑麻,从此世间再无苏轼。东坡赤壁,又名黄州赤壁,文赤壁,俗称赤壁公园,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在武汉市东南七十公里的黄冈市黄州区。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因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闻名。东坡赤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也一直作为黄冈的标志,黄冈市旅游宣传的logo也采于东坡赤壁。李白、杜牧、王安石、范成大、辛弃疾、陆游、袁宏道等都曾到此游览,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楹联、牌匾、碑刻,东坡赤壁成了一处文化圣地。东坡赤壁的建筑物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山上林木葱茂,景色旖旎。进入景区大门,穿过一片竹林,便可见一座高6米的白色的苏轼石像。景区内有二赋堂、坡仙亭、睡仙亭、问鹤亭、酹江亭、放龟亭、挹爽楼、涵晖楼、留仙阁、红石塔、栖霞楼等建筑。二赋堂。建于清代的二赋堂古色古香,青瓦黄墙,顶上的“二赋堂”匾额是李鸿章所题,堂中央有一块巨大的木壁,前后分别刻着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一篇是俊逸的楷书,一篇是古朴苍劲的魏书。红石塔。二赋堂西侧有一红石塔,高不足三米,结构简略粗糙,传说为赤壁建筑物中存时最久的实物之一。酹江亭。二赋堂西南10余步有酹江亭,同治七年重修时名“御书亭”,民国九年改为“酹江亭”,取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一尊还酹江月”句。元代赵孟頫写的《赤壁赋》,后来被康熙临摹,也陈列于亭中。墙壁还嵌有清人的多块碑刻。其中一笔而就的大“寿”字碑很受游人临摹。“酹江亭”匾额为张爱萍题写。坡仙亭。亭内壁上嵌有苏轼亲笔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满庭芳·归去来兮》,以及他的画作和曾任黄州知府的郭凤仪速写的“东坡老梅”等著名碑刻。苏东坡平生多好,集文学家之大成,说他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美食家不为多。他不仅学识颇丰,同时还对行、道、佛有深层的研究,所以人称他为“坡仙”,“坡仙亭”由此而来。“坡仙亭”匾额为赵朴初题写。睡仙亭。西下十余步为睡仙亭。北宋初年王禹偁始建该亭时名“睡足堂”,取唐代诗人杜牧“平生睡足去,云梦泽南洲”句中“睡足”二字得名。清代同治七年重修时,改名为“睡仙亭”,亭内有一石床、石枕。传说苏东坡同友人游赤壁时,曾醉卧在此。亭下方有赤色石壁上嵌有清代书法家钟谷所书“赤壁”二字,字大于斗,字迹雄劲朴实,远近可视。放龟亭。下石阶数步为放龟亭。“放龟亭”为赤壁地势的最低点,往古时期它直切江水。亭下水池中直径有约二米的白色石龟一具,半淹半露,为赤壁景观增添一色。栖霞楼。早在晋代至北宋初年,这里陆续兴建了栖霞楼、横江馆、月波楼等著名建筑。位于最高处的栖霞楼,是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因其背山面江,日落时晚霞映楼身,如霞归栖而得名,自古有“江淮绝胜”之誉。李白在襄州遇到了知音孟浩然,苏东坡在黄州也遇到了一个知音,他叫张怀民。张怀民也是一个被贬黄州的官员,当他来到黄州时,苏东坡已经是一个地道的黄州通。“元丰六年(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苏东坡晚上睡不着,就拉着张怀民夜游承天寺。两个人在月色中闲庭信步,看月光如积水空明,看竹柏浮影其中。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张怀民甚至为了和苏东坡一起看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专门在江边建造一个亭子,苏东坡兴高采烈地取名为快哉亭,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两个被贬的中年男人,却在黄州找回了孩子的天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这是苏轼在临终前几个月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黄州惠州儋州,虽然苏东坡后来被贬得越来越远,但是在黄州的他已是归来,也无风雨也无晴,不再与官场周旋却在文学艺术上如鱼得水。在黄州四年时间里,他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经典著作,以此来寄托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前赤壁赋》沿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写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幽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苏轼甚至在四六体中也同样体现出行云流水的风格,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所拟的制诰曲赡高华,浑厚雄大,为台阁文字中所罕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在这以前,他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风波,曾经被捕下狱,受到阴险的审讯,甚至一度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悲观过、迷惘过,对人生深感无奈和失望。但这首词通过描写道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小事来表现他淡定的人生态度。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生活困顿,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这块地称作“东坡”,苏轼的别号“东坡居士”就是由此而来。他在黄州写的《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他在黄州画的《潇湘竹石图》,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是目前国内保存的唯一的一幅画作。我想,我们要感谢黄州,是它接住了苏轼无处安放的灵魂。我们要感谢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山坡,是它为中国文学史上贡献了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这就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就是一蓑烟雨任平生。
(2024年11月写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