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程炼:一位从不申请教学奖项的教授

文化   2024-12-03 14:45   北京  

“必记本”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炼,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30日3时18分在武汉逝世,享年60岁。程炼自1998年在美国莱斯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工作,历任博士后、讲师、副教授;2009年调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任教,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炼一生潜心学术与教学、勤于思考,代表性著作有《思想与论证》、《伦理学关键词》、《伦理学导论》等,同时发表学术论文、译文40余篇。



过去的二十年里,若论将本科生送去美国最顶尖的哲学系攻读博士的数量,国内的哲学老师中恐怕没有人比程炼做的更好。如今,这些学生中的不少人已经回来国内最顶尖的哲学系任教。


就是这样一位哲学教师,却从未获得过什么教学奖项。


原因很简单,他从不申请。


申请教学奖这件事,大约等于说“我想请别人来表扬我”。这样的事,程炼不会做。赞许若需讨要,便不值得。


一篇纪念文章写程炼和徐向东(“必记本”注: 现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往事,也是八十年代那些热血的大学生从理想幻灭到重新振作的人生轨迹,特别打动人心。


现摘录其中一段:


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99-2016)的吴国盛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红着脸说:“为了他评职称的事,我都在系里会议上拍了桌子,告诫他们,程炼评不上副教授,北大哲学系会成全国学术界的笑话!可那帮职称评审委员的专家教授说, 程炼一贯贬损我们的学术水平,跟学生散布说我们是不学无术的傻逼,我们这些没留过洋的土鳖,就一个本事,卡住程炼这种不可一世的海龟,拿不到教授职称!”


后程炼于2009年南下到武汉大学任教。


苏二条是程炼概括的苏格拉底的思维品质和精髓:“第一条,我们要用清晰的概念将思想清晰地表达出来,我们要用字面的意思(literal meaning)而不是修辞的方式说话;第二,我们的思想要经得起推敲和论证,而不是愿望式的、跳跃式的、故弄玄虚的。”


 苏二条


程炼说过:“死亡作为对生命的限制,也对活着的人提出了要求。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寻求超越这种限制。一个人愈是降服于这种限制,其生活的意义就愈少。自然法则规定了我们生命的长度,但并没有规定它的强度。我们可以有理由惋惜生命的局促,但我们生命的质量和价值并不全然取决于我们活了多久。…超越死亡的唯一方法是提高生命的强度,将更有力度的生活连接在死亡端点上。生活的强度和力度要从两个方面看。其一,要看个人生活中的各种目标是否联系和统一。…其二,要看个人生活能否跨越自身的边界,与更大范围的事业和他人相结合。"




文为程炼生前对于自己从事哲学专业的看法,特此分享,以表哀思!


我进入哲学这个行当,是从问题开始的,并没有很深的兴趣去研究某一位哲学家。而由于我的知识背景,我也并不认为“哲学系”和物理系,数学系,或者计算机系有多么大的区别。在一个计算机专业里,如果一个人说他是“研究图灵的”,我觉得这有点怪,就像一位物理系的教师只研究牛顿一样。


更奇怪的是,在中国的哲学系里,大部分人,无论他们是研究外国哲学、中国哲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在研究他们的同行或者历史上的同行。


但对我而言,我关注的是问题,而非人物。




对于一篇文章,首先你必须清楚你为什么写它,其次你应该清楚它会有什么价值。很多做“外国哲学”的(我不做外国哲学),常常写篇文章或著作说某个东西在西方很有影响。我觉得这并不是一篇文章的内在价值。


如果一篇文章仅仅停留在扩大某一理论或学说的影响,我觉得这种价值仍然是外在的,真正内在的价值应该在于对问题本身做出的贡献。也就是说,要做研究,而不仅仅是做介绍。


我觉得一篇好文章应该符合以下两个起码的指标:第一,要有技术含量;第二,要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两个指标缺一不可。有自主知识产权,而没有技术含量的,叫做“忽悠”;有技术含量,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就是抄袭。而“忽悠”和“抄袭”,是当代学术界的两个特点,


读书是最低成本的求知在“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的小雪时节过后,读些有意思的书既是抵御庸常、建设自我的最便捷方式,读些有价值的书更是理解自己、理解世界和理解人生的最有效途径,悦读从一本好书开始吧,更多好书、更多常识、更多交流请下方扫码领取“必记本”知识星球优惠卡,先到先得,先睹为快!




必记本
公号“必记本”由原平方教授于2015年创立并主理,属于国内首家知识匠聚合平台:专注知识生产与分发,幽默解读专业术语、通俗普及深奥知识,满足学习深造、高效工作及品质生活需求。是学人的必记本,白领的能量餐,商务社交的充电器。#懒人上进必备神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