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绍了许多的西方破甲武器,如瑞士戟、镰状剑等,那么说到破甲,在中世纪的欧洲起声名鹊起的板甲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是否真的像大多数电影中表现般笨重呢?本篇文章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欧洲15世纪时的铠甲性能和弱点。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基于冶金技术和铠甲工艺所限,其实完整的板甲经过长达近200年的试验后,在14世纪的后期、15世纪左右才被发明,在此之前的欧洲骑士一般都身穿锁子甲为主。
锁子甲早在古罗马共和国及古罗马帝国时期就已经被罗马军队所应用。由于锁子甲由金属环连接而成,能够大面积地防护砍割伤害,更广泛地分散伤害,又不会妨碍士兵的动作灵活度。直至13世纪中期,开始出现锁子甲跟小型板甲合用的情况,如把小块金属片钉在手套上的,或是以金属片保护胫骨部位等。
直到12世纪末期、13世纪初期,欧洲渐渐出现使用金属板打造并以铆钉固定于帆布上的板甲衣。它的防护性能比锁子甲要高得多,但防护范围一般以身体前后为主。在欧洲铠甲史上,板甲衣是作为锁子甲过度至板甲期间的产物。
板甲由许多不同部位组合而成,基本包括,头盔、胸甲、背甲、肩甲、上臂前臂甲、肘甲、腕甲、手甲、大小腿甲、膝甲等。各部位的金属厚度不一,有时甚至会因应需要而追加额外装甲。
披甲时骑士一般会先穿护垫衣物,然后上锁子甲,最后还得依靠他人的帮忙,才能把板甲用皮带或绳索将其固定在自己身上,整过过程大约需时10分钟。而脱下铠甲,也得花上一阵功夫。
整套的15世纪骑士铠甲,连同护垫衣物、锁子甲、板甲,整体重量大约在20-35公斤。咋一看好像非常沉重的样子。但其实这跟2016年美军单兵负重约为约54公斤(120磅)的数值相比,还是轻了不少的。而且铠甲的重量会分散在全身各个部位上,所以体感重量会比实际重量轻的多。
虽然板甲看似笨重,但其实制作者在设计板甲时已经把活动能力也计算在内了,要求在提供保护之余,不会对装备者的身体活动造成过分限制。因此板甲可以作出大部分基本体能动作,包括奔跑、平躺后站立、跳跃上马、侧手翻等等。
所以,现实中板甲的活动性能相当不俗,绝不像某些影视作品中表现的那样臃肿笨拙,大家千万不要搞错了。
板甲虽然具有优异的防护性能,也能使骑士的作战能力凌驾于大部分士兵之上,但它绝非无敌。
首先,铠甲自身的重量会对骑士造成非常高的体能负担。一旦骑士需要下马作战,即使体能上佳的战士也无法长时间全力作战。加上全身包裹的装甲难以透风,使热气积于铠甲内部难以消散,加速骑士体能消耗,甚至导致中暑。
此外,为了令板甲具有合理的活动能力,设计上无可避免地在甲片之间留有一定空间,而这些空隙便成为板甲的主要弱点。如果板甲骑士受伤,他必须脱下锁子甲在内的装甲,才可以进行治疗。也就是说,他要多花好长时间才能止血。
16世纪至17世纪初,板甲进入全盛时期,整个欧洲都以板甲主导的战争。可是在16世纪中,火药应用进入至另一层次,枪械正式进入战场。在大型火绳枪面前,虽然板甲能避免被子弹贯穿,但亦无法卸去子弹撞击的衝力,让穿甲者免受伤害。
直至后来17世纪初滑膛枪及燧发枪的出现,让防护能力本就捉襟见肘的板甲渐渐步入了衰落。区而代之的是更为轻巧灵便的胸甲,最后因为已经没有铠甲能抵御枪械的伤害,有一段时间欧洲甚至放弃了步兵装甲。
最后,随着冷兵器时代的落幕,板甲彻彻底底的消失在了曾经辉煌过的战场上。
图文分享自:木厂娱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原作权利,请联系删除
注: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
兵器名:匈奴武器 戚家军 明朝火器 西方长矛 枪和矛 盾牌文化 刺刀 方天画戟 马镫 中国骑兵 保安腰刀 白起 战车 铁尺 军刀 八面汉剑 日本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