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科普】一种罕见的肿瘤类型——胸腺肿瘤

学术   2024-12-17 19:01   广东  


胸腺肿瘤是相对罕见的一类肿瘤,通常位于前纵隔,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学分类将其划分为胸腺上皮肿瘤,其发病率为1.3~3.2/100万。2016年中国胸腺上皮肿瘤死亡710例,死亡率1.86/100万,2000年始至今发病率呈波动性增高趋势。根据现有文献报道,很多既往为良性的早期胸腺肿瘤,术后亦有复发转移可能。目前所有胸腺肿瘤均已被视作恶性肿瘤。

2015年3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了WHO胸腺上皮肿瘤分类,分类的制定基于国际胸腺肿瘤协作组(ITMIG)于2011年12月组织的多学科研讨会上对胸腺肿瘤达成的共识。胸腺肿瘤属于惰性肿瘤,即使疾病进展后,部分胸腺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仍较长,5年生存率接近90%。因此,建议针对胸腺肿瘤开展较长时间的随访(如10年),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总生存时间(OS)和复发状况。而胸腺癌常伴有远处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55%。


 胸腺肿瘤

胸腺肿瘤起病隐匿,当肿瘤体积较小时,患者常无体感症状;随着肿瘤增大,患者首发表现为纵隔局部压迫症状,如胸闷、气短、头面部肿胀感等。1/3的胸腺瘤患者伴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的伴发疾病为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在AB型、B1型和B2型胸腺瘤中最为常见,多与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有关。其他常见伴发疾病包括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5%)和低γ球蛋白血症(5%)。

在病理上,胸腺肿瘤被归类为上皮肿瘤,以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结合为特征。胸腺癌具有恶性细胞特征,而胸腺瘤在细胞学角度一般被认为是偏良性病变。

胸腺癌是一种少见的上皮来源恶性肿瘤,较胸腺瘤更具侵袭性。胸腺癌占胸腺肿瘤发病率的15%左右,胸腺癌患者的发病率和生存时间均明显低于胸腺瘤患者。胸腺癌最常见的细胞组织类型为鳞状细胞癌、淋巴上皮癌和未分化癌。

2015年WHO将胸腺上皮肿瘤分为A型、AB型、B1型、B2型、B3型和C型(即胸腺癌,包括胸腺神经内分泌癌),分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根据肿瘤组织不同亚型的生物学行为差异,将组织学分型简化为低危组(A型、AB型和B1型)、高危组(B2型和B3型)和胸腺癌组(C型)3个亚型。不同分组之间的治疗和预后存在一定差异。组织病理分型和手术根治性切除是关系到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前,胸腺上皮肿瘤的治疗主要根据手术可切除性以及是否完全性切除制定。在尚未建立完善的TNM分期治疗原则前,通常采用Masaoka-Koga分期为依据指导临床治疗。TNM分期与Masaoka-Koga分期存在一定对应关系(表3),可结合二者综合考虑制定治疗策略。


胸腺瘤TNM分期推荐应用AJCC第八版。细化定义如下:
(1)原发肿瘤(T):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T0:无原发肿瘤证据;T1a:肿瘤未累及纵隔胸膜;T1b:肿瘤直接侵犯纵隔胸膜;T2:肿瘤直接侵犯部分或全层心包膜;T3:肿瘤直接侵犯以下任一部位:肺、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膈神经、胸壁或心外肺动静脉;T4:肿瘤侵犯以下任一部位:主动脉(升、弓或降支)、心包内肺动脉、心肌、气管或食管。

(2)区域淋巴结(N):
Nx:局部淋巴结无法评估;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N1:胸腺前或周围淋巴结转移;N2:胸内或颈深淋巴结转移。

(3)远处转移(M):
M0:无胸膜、心包或远处转移;M1a:单一的胸膜或心包内结节;M1b:肺实质内结节或远处器官转移。病理分期是否累及某部位须经镜下确认。

 胸腺瘤的综合治疗

1. Masaoka-Koga Ⅰ期:
手术治疗为首选。Ⅰ期胸腺瘤完全性(R0)切除后不建议行术后辅助治疗,对于病灶未完全性(R1)切除者,推荐行术后放疗(50~54 Gy);术后病灶明显残留者,放疗剂量参照根治性放疗。

2. Masaoka-Koga ⅡA期:
手术治疗为首选。对于R0切除者,国际指南推荐可行术后放疗,但相关的证据尚有争议,可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通常来说A型和B1型胸腺瘤术后辅助放疗的指征弱于B2型和B3型。术后辅助放疗剂量建议为45~50 Gy。对于R1切除者,推荐行术后放疗(54~60 Gy)。

3. Masaoka-Koga ⅡB期:
手术治疗为首选。对于R0切除者,国际指南推荐可行术后放疗,但相关的证据尚有争议,可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通常来说A型和B1型胸腺瘤术后复发风险低于B2型和B3型。术后辅助放疗剂量建议为45~50 Gy。对于病灶R1切除患者,推荐进行术后放疗(54~60 Gy)。

4. Masaoka-Koga Ⅲ~ⅣA期:
对于病灶可切除患者,推荐直接手术治疗;尽管缺乏高级别证据,大部分资料支持术后给予辅助放疗(45~50 Gy)。对于初始评估无法切除的患者,应先行新辅助化疗(优选蒽环为基础的方案)、新辅助放疗(40~50 Gy)或新辅助放化疗,如果经新辅助治疗后肿瘤转化为可切除病灶,可选择手术治疗。若术前未行新辅助放疗,术后应给予辅助放疗(45~50 Gy)。若病灶为不完全(R1~R2)切除,则给予局部残留区域加量放疗。如果病灶经诱导治疗后仍不可切除或R2切除,给予根治性放疗(60 Gy)或选择同步放化疗。对于病灶不可切除者,也可初始选择同步放化疗(铂类和依托泊苷,60 Gy)。

5. Masaoka-Koga ⅣB期:
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如果经化疗后转化为可切除病灶,可考虑手术或放疗。如果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可接受根治性放疗,建议行同步放化疗。若化疗后有局部残留病灶或者局部症状较重,可给予引起症状区域病灶的姑息放疗。
 胸腺癌的综合治疗

1. Masaoka-Koga Ⅰ期:
手术治疗为首选。病灶R0切除后可考虑术后辅助放疗(45~50 Gy);对于病灶R1切除的患者,推荐进行术后放疗(50~54 Gy)。

2. Masaoka-Koga Ⅱ期:
手术治疗为首选。对于病灶R0切除的患者,可考虑术后辅助放疗(45~50 Gy);对于病灶R1切除的患者,推荐行术后放疗(50~54 Gy),可考虑术后辅助化疗。

3. Masaoka-Koga Ⅲ~ⅣA期:
对于病灶可切除患者,推荐手术治疗,术后给予辅助放疗(45~50 Gy)及局部区域加量,可考虑术后辅助化疗。对于初始评估无法切除患者,应先行新辅助化疗(优选蒽环为基础的方案)、新辅助放疗(40~50 Gy)或新辅助放化疗。如果经治疗后肿瘤转化为可切除病灶,再选择手术治疗,若术前未行新辅助放疗,术后给予辅助放疗(45~50 Gy)。对于R1~R2切除者,可考虑给予局部残留区域加量放疗,可考虑术后辅助化疗(R0或R1切除)。如果病灶经诱导治疗后仍不可切除或为R2切除者,给予根治性放疗(60 Gy)或选择同步放化疗。对于病灶不可切除的患者,也可初始选择同步放化疗(铂类和依托泊苷,60 Gy)。

4. Masaoka-Koga ⅣB期:
标准化疗。若化疗后有局部残留病灶,或者局部症状较重,可给予引起症状区域病灶的姑息放疗。

 随访

1.术后3~4个月行胸部CT检查作为基线检查。
2. Masaoka-Koga Ⅰ期胸腺瘤(癌)R0切除后,术后前2年每6~12月行1次胸部增强CT检查,随后每年行1次胸部增强CT检查。
3. Masaoka-Koga Ⅱ~Ⅳ期胸腺瘤(癌)R0切除后,经规范术后治疗,前2年每6个月行1次胸部增强CT检查,随后每年行1次胸部增强CT检查。
4. 无论分期,胸腺瘤(癌)R1切除或R2切除后,经规范术后治疗,前2年每6个月行1次胸部增强CT检查,随后每年行1次胸部增强CT检查。
5. 潜在可切除胸腺瘤(癌)(局部晚期、孤立转移灶或同侧胸膜转移)经治疗降期、并将原发灶及转移病灶均手术切除后,经规范术后治疗,前2年每6个月行1次胸部增强CT,随后每年行1次胸部增强CT检查。
6. 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晚期胸腺瘤(癌),根据所选治疗方式安排规范随访。
7. 胸腺癌和胸腺瘤术后应分别进行5年和10年的随访。

引用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胸腺上皮肿瘤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4):395-404. DOI:10.3760/cma.j.cn112152-20210313-00226.
通信作者:王洁,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

本文转载自医世象,作者春雨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最初的原作者所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小衡

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
邀您加入专科病理交流群

衡道精选

设计:鹏飞

编辑:小约翰


本公众号发布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及相关版权方所有,内容仅供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转载或版权疑议,请联系:tougao@histo.cn;商务合作请联系:info@histo.cn。

衡道病理官网:www.histo.cn

喜欢就奖励小衡一个“看一”和“👍”吧~

衡道病理
精准诊断 呵护生命 — 衡道病理旗下的官方医学新媒体。 提供一站式病理医学学习交流平台,传播精彩课程、分享精彩案例、促进人文交流、推动行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