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刻相伴 办好“食”事|守护“校园餐”在行动 (第1期)

文摘   2024-12-10 17:56   四川  


【编者按】“校园餐”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责任主体多元,社会高度关注。我省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持续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为切实做好“校园餐”管理工作,我省各级各地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我们将持续推出“守护‘校园餐’在行动”专栏。


巴中市探索家校同烹“妈妈餐”  做实校园“食”事

巴中市聚焦学校食堂食材采购、食品制作、食堂管理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对学校食堂经营管理的监督作用,确保学生吃上放心餐、良心餐、营养餐。

紧盯食材,“家长志愿者”把好“源头关”。细化编制学校(幼儿园)食堂“禁用食材”“禁用食品”两张负面清单,严禁预制菜、速冻食材等7类食材和生冷品、散装腌制品等5类食品进入中小学校食堂,确保食材食品安全健康。各级各类学校公开招募“家长志愿者”1153名加入学校食堂膳食委员会,对食材入库、储存、出库进行日常监督,严把采购关、质量关、数量关,助推食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

今年春季学期,西华师大附中家长志愿者发现配送的350斤蔬菜有变质现象,当场指出后,学校责成配送单位立即退回。

紧盯食品,“妈妈帮厨”把好“制作关”。全市学校食堂在春秋学期开学前,面向学生家长发布专项招聘公告,优先招聘符合条件的学生妈妈到食堂帮厨。她们身兼家长代表和食堂从业人员双重身份,在食材处理、菜肴烹饪等关键环节中,责任心更强、积极性更高、服务态度更温暖。各学校创新开展“ 周末讲食堂”活动,围绕政策、管理、安全、厨艺交流学习,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纪法意识和专业能力。切实实现学校饭菜品类更丰富、质量更有保障,使广大学生吃得舒心、全体家长放心。

2024年秋季学期,全市学校食堂从业人员4171人,学生妈妈占1452人;恩阳区文治实验学校食堂13名从业人员全部是本校学生妈妈。学生普遍反映学校饭菜与“妈妈”做得一样好吃。

紧盯食堂,“开放日”把好“监督关”。制定《巴中市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学校每学期开展“食堂开放日”活动不少于4次,让家长“亲眼目睹”食品储存、出库、加工、分餐、就餐、留样、缴费等流程,让家长们“眼见为实”“品尝为据”,同时请家长对学校食堂菜品质量、卫生状况、服务水平等6项指标进行满意度测评。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将家长满意度测评、日常监督、信访举报等情况,纳入县区、学区、学校年度目标考核。创新举办“ 阳光问餐” 2 期,曝光并推动全市“校园餐”经营管理、食品卫生等问题整改,同步完善膳食资金管理等制度21个。


达州市“借智能提效能 把五关促五化”推进“校园餐”信息化工作

达州市定制开发集“网上下单、食材溯源、智能预警、在线监管、社会监督”等多功能一体化的“互联网+明厨亮灶”管理系统,有效提升“校园餐”管理质效。

把严把牢源头关,实现食材溯源链条化。将供应商、采购信息等归集于智能化管理系统,生成食材溯源链条数据148.7万条,实现食材从农业基地、配送企业到学校食堂全链条信息自动生成、精准溯源,确保食材来源可查、质量可鉴、数量可点、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把严把牢运营关,实现成本控制明晰化。管理人员可通过系统实时数据,掌控学校食堂膳食计划编制合理性、带量食谱执行真实性,学校通过系统下单16.94万笔,实现食材流通精准掌控、交易数据不可篡改、出入库异常自动预警,全力确保学生膳食等值优质、营养健康。

把严把牢过程关,实现运营状况实时化。实现省、市、县、校四级全流程可视化监管,系统累计抓拍后厨不规范行为1290条,实现从传统的“人盯人”监管升级为智能化自动监管,有效缓解后勤监管力量不足、监管难的现实问题。

把严把牢安全关,实现风险预警智能化。通过风险预警智能化和巡查考核数字化,实现异常信息自动预警,各级管理端第一时间处理预警信息21878条,预警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达100%。

把严把牢公示关,实现社会监督便民化。增强食堂透明度,1.77万人通过“校餐卫士”微信小程序查看食材溯源、食堂经营资质、晨检记录、校长陪餐等食堂运营信息,确保学校食堂“做什么”、学生“吃什么”家长能知晓,意见实时可反馈。



供稿 | 巴中市教育和体育局 达州市教育局

编辑 | 邱雨桐

审核 | 胡敏娇 杨  川  代  倩

终审 | 刘士喜


四川学校基建后勤产业
聚焦后勤服务,发布工作动态,展示成果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