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记者从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
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试验已开启第二阶段
在此阶段
首批自然孵化的8只雏雉
在冰天雪地中正式开启了野外生存训练
这也是该物种野化放归前极为关键的环节
今年7月,在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基地,在近自然笼养环境下,通过亲鸟自然孵化以及家鸡孵化两种方式,成功繁育出白冠长尾雉子一代共17只,顺利达成野化放归试验第一阶段“亲鸟自然繁育”的目标。此后,这17只雏雉在成年白冠长尾雉的照料下,平稳度过了前期雏雉阶段。
12月21日,科研人员从17只子一代白冠长尾雉里,挑选出雌雄各 4只身体素质优、野性恢复佳的个体,将其转移至位于海拔2200多米雪宝山保护区内的野化训练笼舍,从而开启了试验的第二阶段——野外生存技能训练。此地冬季环境恶劣,夜晚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八度,这8只白冠长尾雉需在此极端天气条件下掌握野外生存的必备技能。
据介绍,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试验共分为三个阶段:自然繁育、野化训练、野外放归。在野化训练期间,白冠长尾雉需学会在冬季自行寻觅避风、避雪之处,自主寻找食物与水源,在放归前还将接受天敌躲避训练,唯有各项环节均合格的个体,才具备放归野外的条件。
白冠长尾雉为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我国“十四五”抢救性保护的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名单之中。雪宝山曾是白冠长尾雉的原始栖息地之一,其广袤的亚高山草甸、灌木丛与森林等生态环境,对白冠长尾雉的生存极为有利。若此次试验项目进展顺利,在2025年春季,首批经过野化训练且合格的白冠长尾雉将被放归至保护区野外,有望重建该区域白冠长尾雉的种群数量。
专家指出,白冠长尾雉经过繁育并逐步放归野外,若在雪宝山周边能形成100只以上的种群规模,将极大地丰富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动物生态保护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记者:陈永松 王晓宇 陈代素
“行过冬至后,冻闭万物零。”冬至一到,万物萧索,全国各地都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数九”即从冬至日算起,以九天为一个单位,以此类推,从“一九”数到“九九”八十一天,统称“数九寒天”,数到“九尽桃花开”,就到了冰雪消融、春暖花开时。
民间有冬令进补的习俗,冬季饮食进补既要考虑地区间的差异,也要清楚自身体质,但要避免暴饮暴食。北方冬季寒冷,进补宜选温热之品,如牛肉、羊肉等;南方气温相对较高,应以平补为主,宜摄入鸡、鸭、鱼等;高原地区雨量较小且气候偏燥,人们应该适当多吃甘润生津的食品,以防身体上火。根据个人体质不同,饮食调养也应有所区分,阴虚体质的人可适当多吃豆浆、鸡蛋、鱼肉、蜂蜜、山药、萝卜、牛奶等柔和甘润的食物;阳虚体质的人,可适当多吃南瓜、韭菜、大枣等温热熟软的食物。
(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开州区推进委员会 开州区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