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吴法宪出狱后,安置在济南,每月200元补助,其妻子给予副师待遇

文摘   历史   2024-09-22 15:45   云南  

引言

吴法宪中将,一个有功也有过的人,这篇文章,我就不和你掰扯他身上的功与过,就简单的聊聊,他65岁出狱后,在济南生活的那23年的晚年余生。

我们来看看,这个走过烽火狼烟,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大人物,晚年回归到一个普通人身份,过着怎样的生活。

突然被告知保外就医

吴法宪将军也是个老实人,没有太多的弯弯道道,谁对他好,他就掏心掏肺的付出。战争年代,他长期在四野工作,对林彪高超的指挥艺术佩服得五体投地,由此,他对这个老领导是到了崇拜的地步。

特别是建国后,1965年,刘亚楼病逝后,在林彪的推荐之下,吴法宪成为了第二任空军司令。仕途上的提拔,对老领导的崇拜,在这种情感之下,吴法宪的态度就很明白了,他当上空军一把手后,曾对自己的妻子陈绥圻说过这么一番话:

“我这个空军司令是林副主席叫我当的,真正的空军司令是林副主席,他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从这么一句话,能看出两个信息,他确实是个厚道人,谁对他好,就掏心掏肺的回馈;但是,负面的效应就是,违反了组织的原则和规定,这就是一个瑕疵了。

1965年,当上空军一把手的吴法宪,对妻子说的这句话,其实也预示了他往后的人生转折了。

1971年的9月24号,吴法宪被要求离职做出反省,过了五天,9月29号这一天,正式的文件通知就下来了,他被撤销了一切职务,送去北京卫戍区隔离审查。在卫戍区待了差不多有五年的光阴,吴法宪又被转去了秦城监狱。

1980年的11月,面向全国直播的两案公审正式开启,这次直播也并不是全程都在直播,毕竟公审的跨度有近两个月,包括吴法宪在内总共有十名被告,每一名被告都采取直播的形式,于当时的条件也不现实。

1981年的1月25号,吴法宪的最终判决下来了,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刑期以“羁押一日抵刑期一日”来计算,如此,他当时的刑期还剩下差不多七年的时间,要到1988年9月才能刑满释放,那时候,他已经73岁了。

两案公审结束后,吴法宪又回到了熟悉的秦城监狱,他原以为自己还得在监狱里待上七个年头,组织上对他也是很宽容,念在他过往的功勋,而且年事也高,再加上他的认罪态度良好。于是,就特批他可以保外就医,时间就安排在1981年的八月底或者九月初。

吴法宪得知被特批可以保外就医的消息,是在八月上旬的时候,那一天,监狱里突然来了一个干部模样的人。他找到吴法宪,不仅告知了他保外就医的消息,同时还告诉他,出狱之前,陈绥圻会带着儿子来监狱探视。

这个消息让吴法宪十分的激动,要知道自打1971年9月被隔离审查后,他和家人就天隔一方,近十年没有见面了,用“十年生死两茫茫”来形容不是很准确,但也还是稍许有些贴切吧。

1971年,吴法宪出事后,他的妻子陈绥圻也于同年的10月30号被隔离审查。过了七年,1978年的时候,陈绥圻才被撤销了职务,被送去浙江绍兴龙虎山茶牧农场劳动。不过,她在农场的境遇倒是比丈夫好一些,组织上每个月会发放给她50元的生活费。

农场的管理员也没让陈绥圻干什么重活,毕竟她也是55岁了,陈绥圻在农场会帮一些年轻后生补习英语什么的,因此,作为回报,这些个年轻后生会帮她干一些繁重的活计,农场的管理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时间过得很快,监狱的管理员提前一天找到吴法宪,告诉他明儿你妻儿就要来探视了。这让吴法宪好一阵激动,晚上都兴奋得难以入睡,直到天色微微亮才睡了个囫囵觉。

早上七点,当起床哨一吹响,吴法宪立马就起来了。管理员打开他的牢房,给他修剪了指甲,剃了头发,刮了胡须,简单的修理了一下仪容。当时,在秦城监狱里面,给囚犯修剪指甲、理头发什么的,都是由监狱的管理员负责,这也是属于常规的操作流程了。

陈绥圻这次是和大儿子吴新潮一起来探视的,十年没见的一家人,让吴法宪看到自己的儿子吴新潮,一开始还没认出来。当吴新潮快步上前,还惊得吴法宪直呼,小同志你这是要干什么。

一个小小的美丽的误会,一会就烟消云散了,这一年,陈绥圻58岁;吴法宪66岁。分别十年后再次团聚,也是幸福的事,遥想当年,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还是1941年的6月,那时候,她才18岁,他也才26岁。

看着白发爬上发梢的丈夫,陈绥圻让他耐心的等着,过不了多久就能出来了,一家人就能团聚了。

在济南安度晚年

吴法宪出狱后的安排,是被安置在山东的济南,组织上给他分配了一套两居室的住房,位于一个名叫七里山的小区。

陈绥圻因为最终的处理还没下来,因此,她得滞留北京一段时间,等自己的最终处理结果下来后,她才能去到济南和丈夫团聚。

于是,1981年的9月初,在大儿子吴新潮和女儿吴巴催,以及负责安置的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吴法宪,不对,这时候应该称呼他为“吴呈清”。保外就医之前,就要求他出狱后换个名字生活,所以,吴法宪就用回了自己的原名“吴呈清”,这个名字还是他当年在老家念私塾的时候,先生给取的名字。

这一年,66岁的吴法宪走出了秦城监狱,从此,秦城里面就少了一个编号叫“7102”的人,济南多了一个叫“吴呈清”的老人。

吴法宪坐上从北京开往济南的绿皮火车,一路摇晃到了济南,这座古老的城市,也将安放这个老人那23年的余生。

济南那边的负责人员,也早早就在站台等候着了,北京来的安置人员和济南的负责人员对接完毕后,后续的一系列具体的安置工作,也都由济南这边的人员来负责了。负责人员领着一行人来到了七里山小区,这个小区也是刚落成不久,环境很清幽,安静,人少,适合老年人居住。

济南这边接手的负责人员姓赵,是一个科长,他把吴家人带进了屋子里,这40多平的两居室,家具物什都有,厨房里配置的是当时比较奢侈的煤气灶。赵科长告诉吴新潮和吴巴催,除了他们的个人生活用品之外,其他该准备的都准备妥当了,如果还有什么欠缺的,及时告诉他。

说完,吴巴璀在家里收拾着,吴法宪就安静的坐在客厅,赵科长带着吴新潮下楼,去附近的百货店购买一些生活用品。

当时,33岁的吴新潮也办理了第二次转业,并且还补发给他三年的工资,组织上把他调到了济南,安排在山东艺术学院工作。做出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让他妥善的照顾父母的晚年生活,不过,因为妹妹吴巴璀要和父母暂时住在一起,吴新潮就没有住在七里山小区了。

赵科长和吴新潮回来后,就告知吴家人,以后在济南有什么事,直接找他就行。赵科长临走之际,塞给吴家人50元,并说这是提前预支给他们的生活补助费用。当时,吴法宪办理的是保外就医,还处于服刑期的他没有工作,也就没有收入来源。

因此,为了保障他的基本生活需求,组织上每个月都发放给他150元的生活补助。

赵科长走后,吴新潮帮着把这个新家收拾妥当后也离开了。

妻子还滞留在北京,幸好身边还有女儿吴巴璀照顾着,不然吴法宪这个过惯了部队集体生活的人,还真就难以适应突如其来的普通人生活。说出来,可能有很多读者不会相信,吴法宪不会使用煤气灶,不会做饭买菜,就连最基本的纸币单位也分不清楚。

毕竟他自打15岁参军以后,过的都是部队的集体生活,烽火狼烟的年代,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没时间顾忌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建国后,他又担任要职,身边有警卫员、厨师帮衬着,自然也就缺乏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基本生活认知和基本的生活技能了。

吴法宪在济南待了差不多一个来月,进入十月份,吴法宪从赵科长口中得知,陈绥圻那边的处理结果也下来了。组织上给她恢复了职务,按照副师长的待遇作退休处理,每月的退休工资是100元。

如此这般算来,加上吴法宪的生活补助,老两口每个月能有250元的收入,这在八十年代,可是相当不错的收入水平了。

1981年的10月,陈绥圻来到济南,和丈夫团聚在七里山小区,两夫妻也算是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晚年生活。

贱议你读史
八零后老腊肉为你说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