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渐飞139 1694 6018
渐飞,定位企划专家、创意方法论开创者,以叶茂中大师为尊。历任地产企业副总裁、执行总经理,任多家商协会战略顾问,多家媒体特约财经作家,自媒体达人(考察访问中国先导产业、科技型企业家400多位,撰文100余万字)。出版《中国品牌定位方法论》等多部专著。先后服务品牌包括:亿达中国(港股上市公司 中国头部商务园区运营商)世界级IT服务创新基地武汉软件新城(港股上市公司亿达、省联投集团、东湖高新集团合资)、中国蛋品头部品牌湖北神丹公司、中部地区橄榄油头部品牌鑫榄源、中部地区知名特色餐饮品牌肖记等。任职媒体期间撰写《总书记剪纸亮相湖北省博》《总理视察北川中学三次拒戴口罩》等文章有较大影响力。以品牌定位咨询和企划助推近百家企业成为行业领先者。主理的PR活动企划“抗议CNN中国食品排行榜并获对方道歉”(流量20亿+、鑫榄源橄榄油借势《漂洋过海来爱你电影》全球首映式、一榨鲜女高管致马化腾的一封信等获微博女王、著名演员姚晨、清华传播学教授沈阳等点赞。 手机:139 1694 6018
2023年以来,渐飞以爆款财经故事 促爆品定位咨询服务,以爆品定位咨询服务促爆款财经故事,形成良性互动。《将军红1952》《肖述林:命运大棋局》《上高1941》《万松堂:无声的较量》《风从三峡来》《神农架酱酒:潜龙在渊》等文章获领导、亿万富豪点赞,《五得利:一年销量可养活五个英国》等深度财经文章阅读量为10万+至35万+ 。
曾为产业集团争取到一亿元资金补贴;曾为一家全链条深加工企业争取到六千万元资金补贴,策划助力产品卖进中NAN海、东风集团等央企(销售额近亿元)。
题记
国际政治是世间许多事物的源头,上游是截流还是泄洪,聪明机警的下游,就会马上做出对策。
普通民众感受不到国际政治的巨大冲击,是因为他们所生活的经济环境,是下游某一条支流下面的某一段小水沟,水多水少体量不大,所以才会觉得宏大叙事跟他们没有关系。 ——大V卢彦祖
1946年2月,杜鲁门总统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准确地说是个人事问题。具体说就是哈里●怀特的人事问题——如今变成了个大难题。
这不是一般的人事问题。哈里●怀特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任美国执行董事。那换一位得了呗?哪有这么简单!
哈里●怀特不是个简单的人。他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缔造者,奠定了美元霸权,彼时声望如日中天,就差把“战后资本主义之父”刻成勋章挂在他胸前了。
坦率地说,杜鲁门也想重用哈里●怀特,干趴苏联需要这样的金融干将,如果没有胡佛提交的报告,原计划过些时再推哈里怀特担任IMF总裁的。胡佛是FBI局长,你可以不喜欢他甚至不信任他,但不能不重视他提交的证据。
征求国务卿詹姆●斯伯恩斯的意见时,他干脆地说:这还不简单,撤掉提名不就完了?
财政部部长弗雷德里克●文森的意见更直白:干脆把哈里●怀特赶出美国政府得了。
看着这三个部下,杜鲁门摸了摸下巴,心想:没当过一把手不知一把手的难处。哈里●怀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首席设计师,刚提名就换掉他,如何向外界解释原因?尤其是苏联,会不会看笑话甚至借题发挥?
但无论如何,哈里●怀特在IMF的美国董事长提名是不能撤了。但让他担任IMF总裁的设想也只能就此打住了。胡佛说,FBI已经盯了哈里怀特2个月了,他是苏联间谍。
杜鲁门心里一紧:他也了解哈里●怀特过往,脾气执拗得罪了不少人,但没听说他打小和苏联有什么瓜葛呀?
1892年10月29日出生的哈里●怀特是犹太裔立陶宛家庭中的第七个孩子(日子想必是相当紧巴)。为躲避俄国沙皇的大屠杀(还有仇呢),他父亲雅各布在哈里怀特出生4个月后,背井离乡来到美国波士顿。家里开了一间小店谋生,生活过得拮据。哈里●怀特也没有天赋异禀,自小内向,到他上高中时,父母相继离世。
哈里●怀特磕磕碰碰进入大学后,提前结束学业踏入社会。
一战爆发了,哈里●怀特参军了,也没混出名堂。
已过而立之年的哈里●怀特四顾茫然,乏有建树,而后犹如“学神”附体,开始逆袭。
1925年哈里●怀特获得硕士学位,进入哈佛大学读博。
在哈佛,他对国际货币体系运行和实体经济二者关系产生极大兴趣,逐渐靠近罗斯福新政。
1934年,哈里●怀特接到了美国财政部抛来橄榄枝,他稳稳握住了机遇。犹如开了天眼,他对经济的见解与罗斯福时期美国政府的诉求几乎一致。
二战后,美国拥有全球黄金储备的75% ,哈里●怀特逐步酝酿设计战后金融体系。1944年,哈里●怀特代表美国阵营力推布雷顿森林体系,战胜了英国力推的经济顾问凯恩斯。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啥“神器”?有啥意义?
这么说吧,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二战后的以美元和美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及治理体系。从广义角度讲,这套体系时至今日依然管用。
牛不牛?
1944年7月,参加筹建联合国的美、苏、中、法等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议”。会议确立了美元对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前身)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两大机构。
如果从狭义角度看“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该体系已经崩溃,被牙买加体系替代。但如果从广义视角来看,“布雷顿森林体系”依然稳如老狗:自1971年美元脱离了黄金桎梏,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依然保持主导地位;以IMF和世界银行为核心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依然在运行。
会后,哈里●怀特成为美国乃至资本主义世界的英雄。他提出的“美元中心论”更是受到罗斯福的赞赏。
1945年12月,《布雷顿森林协定》生效,终结了长期陷入混乱的国际金融旧秩序,建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
杜鲁门当然知道,他不仅仅是赏识哈里●怀特这个人,而是这套金融体系将帮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主导整个20世纪,甚至还将赢得两个阵营的大博弈。
但躲在暗角的FBI发现,哈里●怀特在最高光的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不仅与苏联官员会面,还提供了战后处置德国的“摩根索计划”。
随着苏联绝密档案逐步披露,人们发现FBI还真没冤枉人。哈里●怀特真是一名苏联间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自1934年进入美国财政部后,他就开始与苏联方面有瓜葛。
哈里●怀特为何会成为苏联间谍?
他起点并不低,后来还身居高位,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更何况他还是设计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家英雄”,帮美国拿下了金融霸权。
哈里●怀特内心另有算计。
今天我们知道美苏博弈,美国胜出。然而在当时,苏联有相当的魅力,仅仅是愿景就迷倒了一大批人:其政治理想是天下为公,其政权号称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无数人愿意为之奋斗、愿意为之牺牲。当时欧洲顶级知识分子中,相当一部分人如罗素对苏联给予赞赏。
哈里●怀特帮美国拿下金融霸权不是让其踏上金光大道,恰恰是令其走下坡路的开始。内心深处,哈里怀●特旨在为“苏联计划经济的扩张铺平道路”——令人震惊吧?!
怎么实现呢?哈里●怀特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埋了个BUG:即美国要维持金融霸权必须实现贸易逆差,但因此也将耗尽黄金储备。一句话概括:当你愈强大,就愈快地完蛋。
哈里●怀特把思路写入《政治经济的未来》笔记中,和盘托出了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将取代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模式构想。他认为西方在妖魔化苏联,希望美国和苏联联手组成一个强大联盟,创建一个新的世界秩序。
发现哈里●怀特笔迹的人叫斯太尔,日后他写出了《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美元如何统治世界》一书。
1939年3月的一份备忘录显示,怀特很早前就形成一个想法:美国需要与“世界上另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即苏联紧密合作。
他认为:改变将朝着增强对工业控制、增强限制竞争和自由企业活动的方向迈进。苏联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转的首个例子,它行得通。他心目中理想的战后世界是怎样的呢?是这样的——“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将取代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模式。”
凡此种种无不证明哈里●怀特对苏联是“真爱”。
但现实演进与他的期望完全相反:美国没垮,苏联先垮了。
他埋下的BUG被后人轻松破解:美国黄金储备如他所料快速消耗,当局迅速将“黄金美元”转变为“石油美元”,问题就解决了。
1947年,只干了一年的哈里●怀特主动从IMF辞职(也可能是“被辞职”)。
但他的麻烦并未就此完结。
1948年,惠特克·钱伯斯公开指控哈里●怀特是苏联间谍。
有人一度认为哈里怀特这次死定了。因为钱伯斯是一个致命的人。
钱伯斯是美国政府线人和苏联情报机构之间的信使,是哈里●怀特的合作者。他们配合的方式是:哈里●怀特将机密文件带给钱伯斯,供其拍照后取回。每一二周,哈里●怀特还提交主要信息备忘录给钱伯斯……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介入调查,站在聚光灯下的哈里●怀特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不,搞错了,这是另外一个超级间谍的故事。事实是他死不承认、赌咒发誓:谁是苏联间谍叫谁
暴死,好不好?!
在公开演讲和声明中,哈里●怀特提到自己为美国立下的汗马功劳,表达自己忠诚地爱着自己的国家。观众席上,人们无不潸然泪下,纷纷向调查委员会投出鄙夷的目光。
或许只有他知道,自己配得上影帝的奖杯。如此卖力的表演让他身心俱疲,决定去避暑度假。半路上,他突然胸痛(不是心痛),医生说是心脏病发作了。第三天晚上,哈里●怀特死了。
他果然死定了。
忙得飞起的杜鲁门总统闻讯,合上手上的文件夹长吁了口气:没有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
如果杜鲁门愿意读一读中国历史书,会认识另一个中国版的哈里●怀特——郑国,对,“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这句话就是他说的。当然,也可以作为哈里●怀特的人生总结:臣始为苏联间谍,为美国埋下BUG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却为美国强大立下不朽之功。
与哈里●怀特唯一的不同是,郑国承认了自己是韩国间谍,但是:渠修成之后,的的确确有利于秦国。虽然(修渠)可为韩国续命几年,但实为秦国建成万世之功。
郑国的这句话打动了秦王。“秦以为然,卒使就渠”。
10年后的公元前236年,郑国渠修建成功,使关中成为秦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粮仓。
据估测,郑国渠了灌溉115万亩良田,可供应秦国60万大军的粮食。
6年后,秦国兵锋指向韩国。
又过了9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阴差阳错,郑国本想疲敌拖垮秦国,结果反而助其一臂之力,干翻了韩国。
由于年代久远,郑国生卒年已不可考,目前可以肯定是:他是战国末期水利专家,韩国人(今河南中西部一带,也有的说是郑州)。
哈里●怀特出生那一年再往前回溯2147年,即公元前256年,大海彼岸的中华大地上,秦国采纳商鞅建言实行变法。当时秦国地广人稀,秦国鼓励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奖励耕战的政策使秦国迅速强大。
秦国将目光瞄准了邻国韩国。秦国要东主要出函谷,而韩国恰好卡住这处交通要道。
幽兰当道必锄之。眼见有被灭国危险,思来想去,韩国国君韩桓惠王琢磨出了一条妙计:
简言之就是“顺水推舟”。秦国不是大修水利吗?就派人前往“帮助”发展水利事业,借此大肆耗损其财力、物力、人力,使其无暇东顾。
此计策的官方名称为“疲秦计”。
水利专家郑国领受了此次任务。他入秦后,努力工作,打通了泾河、洛水,提出两河引泾灌区方案。
开工之后,秦王很快识破了韩国的“疲秦”计策,震怒之下决定处死郑国,以至于要逐出秦国所有外来人,无论是否有官职,都要限期离开。
李斯的《谏逐客令》正是在此背景下喷薄而出的。
这实际上是秦国大臣们与各国人才的一次博弈,关乎权力,关乎利益。秦国放开引进各国人才,客观上加强了秦国实力。但挤压了秦国本土大臣的权力,逐客令一出,秦国的权力会逐渐落入本土势力手中。
好在秦王意识到逐客令的危害之处并收回成命。
于是郑国渠工程也得以继续。此细节载于《汉书 沟洫志》。
郑国渠是继都江堰之后,又一大著名水利工程。其兴建对增强秦国的经济实力和完成统一大业起了重要作用。有多重要?后面会讲,我们先领略一番郑国渠的风采。
郑国渠起自今天的陕西省礼泉县东北,引泾水东流,到今天的三原县汇合浊水及石川河水道,再引流东经富平县、蒲城县以南,进入洛水,渠全长300多公里。
郑国渠引泾水时利用关中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使渠水实现由高而低的自流灌溉。
这还不算完,郑国渠采用独特的“横绝”技术,拦截沿途河流,连通泾水、洛水,达到取之于水,用之于地,又归之于水。
有种观点甚至认为,郑国渠的修造是秦始皇统一天下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环。
注意,是“最重要的一环”。
再具体地说,郑国渠抵得上百万大军。而且是可持续开干的百万大军—— 短期内的折损,可快速回血(这是从经济属性上说的,人死当然不能复活)。
估算一下,郑国渠可灌溉110万亩土地,以每亩产粮100公斤计算,每年粮食产量达1.1亿公斤。以当时成年男性每年消耗粮食300公斤计算,至少可养活35万成年男性。
秦国依靠郑国渠,还可对其他国家打经济战争。譬如利用资源优势,控制铁矿等大宗商品价格。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必然“激励”其他国家百姓放弃耕种,改行从事冶铁行业和其他各种手工业。
等其他国家粮食产量下降之后,秦国再打压大宗商品价格,抬高粮食价格,其他国家百姓必然会逃荒。秦国再将因郑国渠修建开垦出来的土地,吸纳各国逃荒而来的百姓,又增加了35万左右的青壮人口。
人口此消彼长的背后必然是军力的差距拉大。
所以秦国灭韩国时,没有费吹灰之力。灭韩之后,秦国得到的土地,又可以增加数十万人口。
里里外外加起来,一个郑国渠可抵百万军,还真不是夸张。
聊到这里,与郑国的命运相比,可能还有人对哈里●怀特的间谍行为非常费解:郑国好歹还可以说是畏惧秦国的强大,他图个啥?
我认为,他青年时期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彻骨感受,与苏联在大萧条前后蒸蒸日上的景象,让他的思想和立场发生反转。
先说美国大萧条时期的落魄。
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美国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股市崩盘。谁也没想到,一场美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经济大萧条由此开始,缠绵整个30年代,进而导致全球经济持续衰退。
“黑色星期二”这天,美国股指狂跌,全天流失资金140亿美元,一周累计流失资金300亿美元,占美国当年GDP的29%。
股灾后,紧随而来的是大萧条,进而波及世界。美国人均收入、税收、企业盈利、物价、进出口等指标全面下挫,失业率飙升到25%,有的国家高达33%。
大萧条初期,胡佛总统反对干预,主张市场自我修复(自由市场主义,是不是很熟悉的腔调?)。但收效甚微,胡佛总统黯然下台。
罗斯福新政则强化干预,恢复市场信心,尤其以立法增强可预期性。联邦政府支出在危机前占GDP比例不到3%,1939年就超过10%。后来逐年强化,最高时期的2010年达26%,2023年达23.7%。总之,是政府干预之手和监管之手,一点点焐热了经济。
我想,正处于青年时期的哈里●怀特不可能没有触动、思考。
相比之下,苏联简直是“风景这边独好”。
苏联于1928年10月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建设全面铺开,许多陈旧设备亟待更新,大批新工程项目急需上马。
一边缺产品,一边大量产品滞销。
瞌睡来了送枕头。“一五计划”撞上“大萧条”,意外助力苏联一路狂飙。当时西方国家面临产能严重过剩,国内大规模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向苏联。
资本要逐利,管他什么国界和意识形态分歧?!
干就完了。
“大萧条”时期,世界近50%的工业设备被投入苏联建设之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几乎全是在西方“帮助”下建成的。其中包括苏联三大钢铁厂、三大汽车厂、四大拖拉机厂……
缺资金?西方贷款来了。一五计划期间,西方各国累计向苏联贷款了17亿美元。
缺人才?西方国家有啊。1932 年在苏联各部门工作的外国专家有两万人。他们分别担任了总工程师、总建筑师等职位。例如哈尔科夫拖拉机厂的总工程师就是美国人。
西方闹经济危机,大批失业技术人员也被苏联招聘过去。1931 年,仅顿巴斯煤矿就有约2000名外国工人。
总之,苏联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大赢家。
1932年底,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二五计划中,苏联发展势头更猛:截至1937年,苏联钢产量达1770万吨,煤产量1.28亿吨,发电量365亿度,建成包括钢铁、飞机、汽车、化工、重型机械等多个领域共6000多家企业,工业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10%,一时风头无两。
哈里●怀特肉眼可见的另一面呢?
1933年与1928年相比,美国工业产值下降了44%、德国下降45%、英国下降20%。
炫目的数据背后,不仅是苏联一跃成为世界强国,而且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开始动摇包括哈里●怀特在内的精英们的心。
法国《时报》直言不讳:“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
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看到苏联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后,激动地说:“我看到了未来,这行得通”。
1985年冬季,任职于陕西省文物保护中心的秦建明在泾河边,在一个叫“老虎岭”的地方,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郑国渠渠首遗址。时至今日,哈里●怀特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仍在广义视角上发挥着作用。
仅仅闭目沉思了不到一分钟,杜鲁门总统打开文件夹,提笔继续刷刷地忙碌了。开创不世功勋,需要用哈里●怀特这样的人。
用人如器,用人如药,用人如鬼。
我们从数千年前的郑国、上百年前的哈里●怀特身上,惊赞他们的壮举,喟叹他们的命运,复原他们曾经痛彻心扉的煎熬与挣扎。他们也因此在历史长河中鲜活如昨。
美国并非总是无懈可击,他们的精英也曾艳羡他国。在中美博弈弦繁鼓急的今天,“恐美”、“惧美”意识依然大有人在,读一读昨天的故事,会给我们力量,会催促我们昂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