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田野,行读之旅
——将阅读搬进自然的怀抱
22
十月
共沐书香,悦读悦美
读书不觉秋已至,一寸光阴一寸金
趁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携一缕芳华,用书香丈量世界
想象一下,当书本的墨香与田野的清新气息不期而遇,会编织出怎样一番引人入胜的故事?在这个金秋十月,我校语文教研组于10月22日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采风活动,目的地直指北林垟咖啡馆——一个藏匿于自然怀抱中的静谧角落。此行,不仅是对行读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次心灵与自然的深度对话。
远离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我们踏入了一片宁静致远的田野。在这里,每一口呼吸都满载着自然的馈赠,每一片落叶都似乎在低语着季节的秘密。语文组的老师们,在这样一个被秋色染尽的画卷中,翻开书页,让心灵随着文字与风景一同翱翔,体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阅读盛宴。
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行读不再仅仅是文字与知识的传递,它成为了连接内心与外界的桥梁,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自然的启迪下,收获心灵的滋养与成长的灵感。
PART.01
读
书
分
享
在金黄色的稻田间,我们席地而坐,打开书本,让文字与稻香交织成一首动人的诗篇。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我们的身上,温暖而舒适。这一刻,我们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感受到了它的呼吸与脉动。
《中国文脉》这本书余秋雨老师把自古以来能代表当代历史时期的文学大家纳入“中国文脉”,梳理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景观。品读着此书就如跟随他来到了连绵起伏的中国文学山峰,感受到一种令人血脉奔腾的文学气象,明白了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如此深厚,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自古以来,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总能造就一些经天纬地之才。 单就文学而言,他们涵纳百川风光,吞吐时代最强音,回声特别响亮。余老师把这些光华组合成中国文学之画卷,是我们中华之幸事。读完余老师的《中国文脉》一书,我长时间沉醉在一种感动和震撼之中……真的是一道文化大餐!挺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大道至易至简,小道至密至繁,邪道至秘至晦。
《云边有个小卖部》:在云端的温柔与悲伤刘十三的故事,就像是一首歌。旋律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温柔和淡淡的忧伤。张嘉佳用他独特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云边镇,而这个小卖部,就像是云边镇的一个缩影,记录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也承载着刘十三的成长与挣扎。阅读这部作品,首先被吸引的是那云边镇的小卖部,它不仅仅是一个买卖物品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场所。小卖部的主人和他的生活经历,为我们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面貌,那种对生活的执着和坚韧,让人既感到心酸又感到敬佩。同时也告诉我们: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坚守内心的善良和纯真!
80后作家林欣浩相信一切外表高深的知识都要遵守简单的逻辑,用最浅白的话可以讲清楚最复杂的道理。《哲学家们都干了什么?》是一本虽不严肃却不失严谨的哲学书,洋洋20多万字,于浅白风趣八卦之中介绍了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休谟到维特根斯坦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史。阅读中跟随着一代代哲学家们对世界和人生的探索重新思考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作者在书的末尾写,当你不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许就意味着你已经找到答案了。我想有没有可能也意味着你要重新出发了呢?
我深知语言是一门艺术,而作为学生的精神导师班主任,更应该掌握说话这门艺术。在《班主任如何说话,学生才愿意听》这本书中,钟杰老师娓娓道来她的带班之道,不仅从班级管理的角度给我们细化了如何建立和学生的关系,而且还列举了和学生之间的各种沟通场景。当与学生沟通时首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与学生共情。其次要尊重学生,适时建议。最后是温暖关怀,宽严适度。让我感受到教师要怀揣着一颗真挚的教育心,以语言做桥梁,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学生沟通时需要真诚、得体、走心、专业,与学生的感情要是双向奔赴的,建立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建有温度的班集体。
《与孩子深度交谈》:深度交谈,这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其实蕴含了无尽的智慧与情感。它不是闲聊,不是家常,而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深入到孩子内心世界的探索之旅。
深度交谈的价值,就藏在那一次次的真诚倾听和有技巧的提问中。它让我们有机会触摸到孩子的真实想法,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种交谈,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孩子内心深处的宝藏,激发他们的思考,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小豆豆在巴学园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这里的教育充满了爱与尊重。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让我深受感动。他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让孩子们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他用耐心和爱心去引导孩子们,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这本书也让我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否过于注重纪律和规范,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天性。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大家能向小林校长学习,给孩子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以其独特的书信形式,展现了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跨越两地的深情对话。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深受触动,对母子关系、人生选择以及东西方文化差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书中,龙应台以她一贯的敏锐观察力和深邃思考,向安德烈提出了许多关于生活、社会、爱情等方面的问题,而安德烈则以他年轻、独特的视角给予了回应。这种跨年龄、跨文化的交流,让我看到了两代人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也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摆渡人》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深深地打动了我。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爱情、勇气和坚持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性、选择和命运的哲学探讨。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摆渡人”的含义。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摆渡人,也是他人的摆渡人。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更要学会如何去帮助他人,成为他们的支持和力量。此外,《摆渡人》还让我思考了关于命运和选择的问题。让我明白,命运虽然有其既定的轨迹,但我们的选择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它。我们不能选择遇到的风景,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它。
《病隙碎笔》有感:初次接触史铁生是在少年时期,课本上有很多史铁生先生的文章。年纪小的时候不能理解史铁生先生的苦痛,只觉得他身残志坚,一副与命运抗争,丝毫不屈服的斗士模样。年少时的我们认为没有什么是自己打不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也不知这种少年狂傲伴随着了自己多久。但是这种拼命奔跑却一事无成却让我沮丧了许久。最迷茫的年纪步入社会,逐渐被磨平棱角,遇到不顺,便会丧气,这种颓丧的情绪似乎总会轻易占据身体。《病隙碎笔》这本书,虽然也告诉我们要迎难而上,但却是一种淡然安静的姿态。并不一定要保持激昂姿态,并不一定要强迫自己坚强,而是学会同生活、同生命和解,让生命这条河流变得安静下来。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善战者不争,善败者不乱。斗争有许多姿态,并不一定要时刻保持战斗的姿态,而是在众生之苦中乐观淡然地面对这个世界,时刻珍惜现在的生活。引用书中先生照片下的一句话:“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希望能一同笑看这人生,寻得真正的心灵的安宁。
《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这本书给我们启迪:正如开在黑暗泥沼里的花,最清冽,生存在残酷世界却能够真实地活出自己,最难得。如果你我都还记得最初的本心,也便不会费尽周折的忙碌却不知所终;如果你我都还充满力量,就请为自己挑选一把上好的弓箭,把自己射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趁天还未亮。几米的这本书让我们明白,一个人无法抵挡所有的事情。有时候一朵白云的阴影,也会令人窒息。风轻柔地吹散阴影,小鸟轻松地衔走白云。微风可以做到的,我未必能做到。小鸟可以做到的,我未必能做到。你能做到的,我未必能做到。所以,在这个一切残酷都默认具有有效期限、一切美好也都默认具有有效期限的世界里,与自己温柔相待吧。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这一句经典总结了整本书的内容,也正是听说了这个句子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以幽默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方鸿渐在爱情与婚姻中的困惑和挣扎。通过方鸿渐的经历,揭示了现代人面对爱情和婚姻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并非源于外界压力,而是源于内心的困惑和挣扎。读完此书,我深感于其深刻的主题、丰富的人物塑造和独特的情感体验。总的来说,《围城》是一部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思考的书。它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人生的困境,让我们在阅读中得到生活启示和感悟。《围城》也被拍成了电视剧,经典又讽刺的题材值得看一看!
《认知觉醒》是一本让人“脑袋开窍”的宝典,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奥秘,教我们如何提升自我认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相较而言,还算是比较通俗易懂。这本书里提到了很多实用的观点和方法。比如他强调了“元认知”的重要性,就是说你得学会观察自己的思考过程,就像给自己安了个“小摄像头”一样,这样才能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比如“五问法”,当你面对一个问题时,试着问自己五个为什么,这样你就能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本质,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先生的著作,该书以幽默而富有哲理的笔触,探讨了如何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乐趣与平静,体现了作者对于东西方文化深刻的理解与融合。书中提倡的是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放慢脚步,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不论是品一壶好茶,还是静静欣赏自然风光。他教会人们在简单的生活中发现美好,学会从日常琐碎中提炼生活的艺术,这是一种心灵的丰盈和精神的富有。《生活的艺术》不仅是一本关于生活态度的书,它更像是一盏灯,照亮了通往内心平和与幸福的道路。每位读者都可能从中汲取到不同的营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艺术。
《乌合之众》的作者是古斯塔夫・勒庞,是一位法国人,他在书中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被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他也在书中例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论证他的观点,而我在读完这本书后,针对他的观点我也存在着不认可,但是回想起自己所在的社会,不也处处存在他所说的“群体化”现象。读完《乌合之众》这本书让我们接触到了群众这种行为、心理产生的原因。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批判精神、怀疑精神,永远不要随波逐流,成为“乌合之众”。
《蝴蝶梦》有感:女主人公对于时髦的鳏夫迈克西姆一见倾心,很快便答应他突如其来的求婚。孤身一人的她长久以来都是别人的侍伴,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直到她来到迈克西姆宏伟的乡间庄园曼德利,才意识到,他们新生活的每个角落都仍然笼罩在迈克西姆故去妻子的阴影中,仿佛这个来意不善的魂灵会爬出坟墓,威胁并摧毁他们的婚姻。阅读完以为会有续集,以为会有隐情,再次揭露人性的复杂,总觉得迈克西姆不简单,会有另一面出现,没想到就结尾没了。临近结尾才开始揭示丽贝卡的死亡秘密和侦查。她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却一直贯穿全文,无处不在,横在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第三者。被作者的细微描写打动,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都非常传神,一幅幅画面在眼前展开。
PART.02
交
流
研
讨
在这片被秋色温柔拥抱的田野间,我们不仅沉浸在阅读的海洋中,更在彼此的交流分享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老师们围坐一圈,或讲述书中令人动容的片段,或分享个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独特感悟,每一次发言都像是投入心湖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这样的互动,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更促进了心灵的交流与共鸣,让行读之旅充满了温馨与启迪。
随着夕阳渐渐西沉,给田野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我们的行读之旅也缓缓落下帷幕。但心灵的探索永不止步。书籍与自然,心灵与智慧,在此交融共生。让我们带着这份体验,继续人生的行读之旅,心旅不息,探索无疆。
撰 稿 : 李奇璇
摄 影 : 黄丽娜
编 辑 : 黄佶艺
审 核 : 陈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