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来源 l 上海书画出版社 分享 l 书艺公社(ID:shufaorg)
熟悉书法史的人都知道,魏晋时期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一时期,五体兼备,草行楷更在此期臻于完善,书家谓“字之宗晋”是也。
这一时期,还诞生了一代书圣王羲之,及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为无数士人学子所追摹。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局部)
不过,你思考过吗?
《兰亭序》美则美矣,何以在艺术史上有如此之高的地位?
王羲之又何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备成一家”?完成草、行、楷三体书法的古今之变?
王羲之所处的魏晋时期整体书风如何?此前的书法面貌又是怎样的?王羲之才得以在此基础上形成突破?
刘涛老师最新力作《魏晋新书风——简斋书法史论稿》将为您一一道来。
《魏晋新书风一一简斋书法史论稿》
刘涛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12月
定价:98元
首发优惠价:78.4元
01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
名家书法的细致解读
魏晋书风的新认知!
以往我们指称魏晋时期书风状况时,使用的往往是“魏晋书风”的概念。在最新出版的《魏晋新书风》中,刘涛老师提出“魏晋新书风”的概念,那么魏晋书风“新”在哪呢?
对此,作者在《魏晋新书风》一文中说:
魏晋的新书风是相对汉朝的主流书风而言的。
魏晋时期,人们书写的字体承接东汉,但书风大变。繁难费时的篆书,用于特殊场合;过去习用的隶书,渐渐退出日常书写,用为铭石之书。同时,新兴的楷书、行书日见流行,与汉末已经盛行的草书一并时兴起来。晋朝时,楷书取代了隶书的正体地位,草书、行书是书写尺牍的当用书体。这样趋尚简易的书风,我们称之为“魏晋新书风”。
提到五种字体,很多读者往往会认为它们是按篆、隶、楷、行、草的顺序演进的。然而刘涛老师指出,行书的形成,来自草率的隶书,也吸收了草书的某些写法,如连笔、省并笔画之类,行书并非源自楷书的快写体。
东晋行书《济逞文书》
至于草书,战国时期书迹中,已见省并笔画的“草化”写法。今天的文字学家认为“草书字形往往是由出自篆文俗体的古隶草体演变而成”,意谓草书的直接源头是草化的古隶。在汉代,草书是简化的俗写体,则可谓“用于卒迫”的速写体。
东汉中期草书《永元兵器册》(局部)
草、行、楷三体在魏晋时代变异的趋向,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书写的简易,二是结字的欹侧。总体特点是由“古质”迈向“今妍”,并在东晋完成了“古今之变”。
王羲之草书《远宦帖》
有了对不同书体在魏晋时期演进情况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存世法帖的可靠性如何,如:
张芝《阁帖》所收五帖,唯《秋凉帖》近真。其草书体势则属章草。
张芝草书《秋凉帖》
钟繇传世书迹中,小楷奏表相对可靠,如《贺捷表》《荐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则不古,而近似王羲之传世的今体楷书。
钟繇楷书《力命表》(局部)
《来禽帖》是王羲之后期书迹,若将《来禽帖》与王羲之《乐毅》《黄庭》《画赞》比观,则有助了解王羲之今体楷书的一些真相。
王羲之楷书《来禽帖》(局部)
王羲之楷书《乐毅论》(局部)
基于对存世作品和出土文字材料的细致解读,及书法演进脉络的整体把握,刘涛老师借镜刘宋虞龢《论书表》提出的论点,将魏晋新书风的演进分为“钟张”、王羲之、王献之三个阶段。而三者的差异,从“古质”一面说,是次第减弱;从“今妍”一面说,是渐次增强。
王献之行书《夏节帖》(局部)
02
以点带面,以小见大
一书交代魏晋书风的来龙去脉
汉魏两晋南北朝书法史研究新突破!
若要对魏晋书风做一个客观、全面的描述,离不开对此前、此后书法风格的研究。为此,本书还收录了刘涛老师部分有关汉代、南北朝时期书法研究的论文。不同篇目间相互观照,从而避免对魏晋新书风的认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力图为读者呈现有视野、更有细节的优秀学术论著。
这些研究中,亦不乏刘涛老师新见。如《长沙东牌楼简牍所见东汉后期书体及书法史价值》一文中,作者基于对东牌楼汉简草书的研究,提出“今草”的雏形在东汉后期似已显露。联系西晋卫瓘草书尺牍《州民帖》“草稿”书来看,有别于旧体章草的“今草”其来有自,并非东晋书家王羲之一人所创。
卫瓘草书《州民帖》
两《汉书》记载某人“善史书”“能史书”“便巧史书”“好学史书”之“史书”,后人的解释都指向一种字体,一种是“大篆”说,另一种则是“隶书”说。《汉代课史与“史书”及“八体”“六书”》一文中,作者提出若将两汉所谓“史书”一概指为大篆,或者专指隶书,都难自圆其说。既然汉代文吏所能、所善的“史书”包括篆、隶两类字体,就不能简单地将“史书”指为有此无彼的一种字体。“史书”是指史、令史所能之书,所谓“善史书”“能史书”,乃泛指文字书写之事,犹如后世所称“善书”“能书”“工书”。
两汉课史的“八体”“六书”对比表
又如南朝书法的北传问题。南朝书法的北传,从书风而言,就是“二王”书风的北渐。这一过程的开端,过去认为是在五五四年梁朝书家王褒被俘入关之后的北朝后期。《南朝书法的北传》通过对史料的爬梳,佐以出土与存世的南北书迹,认为南朝书风的北传在王褒入关之前已经发生,北魏后期汉化改制之后由隐而彰。
北魏楷书《元桢墓志》(局部)
《卫氏书法及卫夫人》一文中,作者不仅梳理了卫氏书法在魏晋书法史上的地位,而且对唐朝张怀瓘《书断》所录《卫夫人传》两处失实之处进行了订正。并认为王羲之从学卫夫人习字只是发蒙,此后师从王廙才开阔眼界,学书有得。
王廙草书《嫂何如帖》(局部)
03
出土材料与传世文献研究相结合
书法学习、理论研究好帮手
助你走在专业前沿!
我们知道,在学术研究中,比观点更重要的是研究方法。出土文字资料是近年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如何对出土材料进行合适地解读就变得至关重要。
对此,刘涛老师《长沙东牌楼简牍所见东汉后期书体及书法史价值》一文,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东牌楼简牍1003 号木牍
首先是对研究对象的选择。出土材料那么多,作者何以选择长沙东牌楼简牍作为研究对象呢?
对此,刘涛老师说:
汉简书迹是研究两汉书法的重要资料。上世纪以来各地出土的大量汉简,年代自西汉而新莽以至东汉,但东汉后期的简牍非常少见。写于东汉灵帝时期的东牌楼汉简,填补了这段空白,使出土的汉朝简牍书迹资料在大的时段上构成一个连续而完整的系列。向后延伸,这批东牌楼汉简书迹的时段又可与三国时期的简牍特别是一九九六年出土的长沙三国吴简相衔。凭借东牌楼汉简这宗书迹,我们既可以系统地了解两汉简牍书法的流变,也可以全面研究隶书时代日常书写的状态,更可借以研究东汉后期书法与魏、吴书法的关系。
读完这段文字,相信诸君对我们此前提出的疑问当有所启发。
东牌楼简牍1168号木牍
其次是充分认识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各自优势所在,从而在学术研究中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从草书家推论东汉草书发展阶段与草书兴盛之区》一文中,便不乏对此中枢要的提示:
出土所见汉代草书墨迹皆非名家之笔,文献记载的汉代草书家皆东汉人,且无书迹存世。鉴于此,目前的研究不妨道分两途:一是利用出土的汉简草书遗迹,探究草书笔迹形态的类型,以及汉代草法的演进;一是依据文献记载,考察草书家的书法特征,草书家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草书的其他问题。
东汉早期草书《隧长焦永死驹劾状》
正是通过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的结合,本书作者从而得出了一些刷新我们以往认知的、有价值的观点。如早期书法中,草、行、楷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的泾渭分明:“早期行书与早期楷书或草率隶书有时如同一笔之转,省并连属之笔多则为行书,这是我们辨别早期行书的角度。”“行书是一种比草书还要随意的俗写体势,比写草书自由。”
东牌楼简牍1064号木牍
04
高清图版+双色精印,小而精
全面呈现汉魏晋书法史研究标杆人物
刘涛老师最新研究成果!
本书由刘涛老师亲自选辑其近年来有代表性、有突破性的学术论文集结而成,并借此次出版机会作了全面修订。11篇论文中,每篇各自独立,有其明确的写作背景和针对这一主题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篇章与篇章间又相互观照,多元、立体呈现刘涛老师近年最新研究成果。
全书并配以近百幅高清精印图版,方便读者在高质量的图版中捕捉学术细节。
文风上,隽永洗练;写作风格上,擅于从小切入,从而造就了本书小而精、言简而意远的特点。加之本书满满的知识点与学术点,值得时时置于案头,反复琢磨与体味。
《魏晋新书风一一简斋书法史论稿》
刘涛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12月
定价:98元
首发优惠价:78.4元
图书简介
本书是艺术史学者刘涛深耕汉魏两晋南北朝书法史30年的研究成果结集,并借此次出版之机对所收论文做了全面修订。书中提出 “魏晋新书风”的概念,通过出土材料与传世文献的结合研究,从文献学、艺术学、历史学、文字学等多个角度,推进了以往人们对魏晋书风的固有认知。不仅如此,本书还对魏晋前后的书法史如汉代课史制度、东汉后期书风、南朝书法的北传等进行了考察,兼及书法士族群体和书家作品研究,力图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清晰勾勒魏晋书风的来龙去脉,是近年汉魏两晋南北朝书法史研究的理论佳作。
本书作者
刘 涛
刘涛,1953年生于汉口。1982年初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教研室任教。2013年退休。
著有《书法谈丛》(中华书局,1999)、《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极简中国书法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字里书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古今同观》(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给孩子的书法》(中信出版社,2018)、《魏晋书风:魏晋南北朝书法史札记》(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书法学徒记》(中华书局,2019)。
本书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目录
精彩内页
图文综合来源出版社,文中部分配图为编者所加,分享此文旨在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和万千书坛精英,一起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原文不代表书艺公社观点、立场以及价值判断。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书艺公社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