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报 2024年11月27日 第12版
社区活动可以说是规模最小,却距离群众最近的公众活动,大家不用出社区就能体味文化、感受温暖。因此,社区活动是否能满足群众需求,其实与群众的幸福感息息相关。提起社区活动,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大多是义诊服务、静态展览等;而如今的社区活动则是以手作体验、文艺展演、亲子游园等新形式、新面貌,不断提升着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本期“今晚调查”针对群众参与社区活动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06份。数据显示,七成以上受访者知悉常住地所属街道、社区名称,有多次参与社区活动的经历;五成以上受访者留意到社区平均每周都会举办居民喜闻乐见的文体休闲活动;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每月或每周参与社区活动。社区活动不仅将群众和社区紧密联结在一起,还起到了促进邻里和谐、增进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持续提升社区活动的质量和服务,不仅有助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更有利于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社区活动怎样推广更好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注意到老年人(90.32%)和儿童(65.44%)是参与社区活动的主力,此外中青年人和三口、四口之家集体参与社区活动的现象也比较常见。
在获知社区活动信息的渠道方面,社区公告(73.20%)是绝大多数居民的选择;微信群聊天(68.63%)和朋友圈(66.01%)也是不少居民关注社区动态的窗口。此外,在社区里,越贴近居民生活的通知方式越能第一时间“触达”更广泛人群,比如在与邻居聊天时听说(47.39%)和去街道、社区办事时获悉(40.85%)等口耳相传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并不鲜见。其实,更好地推广社区活动,离不开社区居民的自发宣传、主动传播,离不开居民对活动的认可和对社区工作的支持。
个案采访——
对他人有利 对社会有益
市民王建军退休后参加了社区舞蹈队,因为表现突出、热心助人,受社区工作人员之邀,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如今,她的“日程安排”密集且丰富。她要在上老年大学的同时兼顾社区活动,有时上午上课,下午就赶回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时则一整天都在忙社区活动,上午制作手工,下午去居家养老中心为老年人讲课……家人跟她开玩笑,说她“越‘退’越先进,越‘休’越忙碌”。
王建军说,社区活动最吸引她的地方,并不在于和邻居、朋友聚在一起说说笑笑,而在于切实感受自己做了对社会有益的事,帮助了他人。她曾在上课交流的过程中,结识一位表现积极的大姐。“当时,大姐内心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溢于言表,说自己这辈子‘十指不沾阳春水’,没想到还能学会制作工艺品!她要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让亲朋好友都看到她的手艺。我想,这次课对她来说一定是一次特别的人生体验。而她的快乐和满足,对我来说也是辛苦付出后的最好回报。”
社区服务好 居民收获多
家住河西区的李老师近两年专注于社区活动教学指导工作。她注意到,随着社区活动数量的增加和内容的丰富,居民的参与热情也有显著提升。对于社区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她觉得不能只看硬件条件,而应该注重社区的组织和服务能力,这直接关系着居民的参与热情和收获。她坦言:“如果社区活动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做得又细致又周到,居民的参与热情、现场表现和精神风貌就会更好;反之,居民则会表现得缺乏兴趣、不太积极。”
通过社区活动,李老师受益良多,并表示自己也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特别要注重细节服务。她回忆说:“有一个社区,我去过很多次,一天课后,社区工作人员细心地送老人们离开。事后,我听说这些老人中有不少‘失独老人’。那时,我就想,我以后也要充分了解居民的具体情况,更加重视细节服务,让大家在活动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快乐。”
参与社区活动的目标为何
本次调查显示,受访者参与社区活动的最主要目标是丰富业余生活(77.88%),其次则是结交朋友(54.84%),四成多受访者希望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发展兴趣、增长知识、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等,关注免费礼品(26.73%)的受访者占比低于乐于帮助他人、参与公益事业(32.72%)的受访者。
那么,受访者对哪些社区活动更感兴趣?六成多受访者希望参与露天电影、科普讲座和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五成多受访者对义诊、科技体验、文化讲堂、文艺展演、心理健康服务活动感兴趣,读书会、手工课、安全教育、亲子课堂、二手市集等活动也受到四成多受访者的欢迎。
个案采访——
邀请居民参与社区共治
和平区世昌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郭艾莉介绍说,自2023年以来,社区大力增加和丰富各项休闲文化类活动,希望居民积极响应活动号召,热心参与社区治理。
郭艾莉表示,在世昌里居住的学龄儿童和老年人较多,为了更好地服务“一老一小”,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体检、义诊服务,地点就设置在老年人经常出来活动、休闲的社区小花园;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社区在寒暑假会设计寓教于乐的系列主题活动,特别针对小学生的喜好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于社区里的中学生,则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项目,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与,孩子们可以参与社会实践,家长也有机会成为社区活动的骨干力量……郭艾莉说,在举办和组织社区活动的过程中,她自己和工作团队也在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努力通过活动吸引居民,通过服务让居民了解社区动态、理解社区工作。明年,我们打算增加一些网络视频类的宣传,还计划组织居民编织手工作品,进行义卖展示。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更多居民走进社区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也计划储备社区公共基金,把一些‘碎修碎补’的工作主动承担起来,让居民在社区更有归属感、荣誉感。这样,今后无论大事小事还是急事难事,社区和居民之间都能形成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带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共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志愿服务提升社区“温度”
河西区汉江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曹毅介绍说,社区在2009年创立“他乡妈妈”志愿服务队,为微山路中学新疆班的同学们送去关怀和温暖。截至发稿前,今年,“他乡妈妈”志愿服务队组织活动已达74场,包括其他主题和类型的活动在内,汉江里社区平均每月都会推出6至8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生活,也让社会公益事业落地生根。
曹毅表示,汉江里社区依托辖区周边资源,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既能充分发挥社区“红色基因”的示范引领效应,也能锻炼社区志愿者的工作能力,提升老年居民的价值感。在举办社区活动的过程中,曹毅和同事们及时了解居民的反馈和建议,不断调整活动策划、完善服务细节、优化居民体验。曹毅说,社区志愿服务队今年走访了河西区14个街道的居家养老中心,进行义务授课和理念推广,既传递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也展现了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风采。此外,社区志愿服务队通过成立党支部、创设公益品牌、创作队歌、开设短视频和直播账号等方式提升团队凝聚力,通过手作公益义卖,帮扶困难学生和家庭。明年,社区计划探索更加丰富灵活的志愿服务形式,为居民提供更多切实有效的帮助,让社区更有“温度”。
社区活动带来哪些益处
设置满分为5时,参与过社区活动的受访者对活动体验评分均值为3.45,即社区活动带给大部分受访者较好的体验感,但也有不少受访者认为其体验感还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超半数受访者相信,举办社区活动能提升居民劳动能力和技艺水平;约半数受访者表示,社区活动能帮助居民发展兴趣爱好,活跃社区文化氛围,加强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联系,帮助居民树立主人翁意识;约四成受访者表示,社区活动能提升居民幸福感、促进邻里友善、帮助居民拓展社交关系。
社区活动如何优化提升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鑫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逐渐破除,社区活动不仅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也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鑫涛建议,社区活动的优化提升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创新的活动设计是提升社区活动吸引力和参与度的核心。社区可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和线上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各年龄群体居民的兴趣偏好和实际需求。基于调研结果,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制定分类分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策划。其次,提高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是优化社区活动的基础。通过将社区空闲的场地转变为文化活动中心或学习自习空间,实现“公共+文化”空间的转型,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和资源。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社会公益力量参与社区活动的实施,提升活动的专业性和社会效益。政府有关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可以促进社区与高校、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的多方合作,搭建全市性的社区活动资源共享平台,将场地、人员、资金等资源实现统筹调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后,建立有效的长效反馈机制是确保社区活动不断优化的关键。通过定期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辅之以多样化的激励机制。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高社区活动的居民参与度和幸福感,还能够进一步推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记者 张译丹,本期调查通过掌上天津App、腾讯问卷平台等网络渠道发放问卷并回收数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