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百姓问政》:落实民心工程任务 深化“五爱”教育阵地建设

创业   2024-11-26 15:20   天津  
视频来源:天津广播电视台

《百姓问政》推出天津市2024年20项民心工程系列节目。今天的节目邀请市教委、市文明办、市红十字会的负责人,向群众汇报各项民心工程任务的落实情况。


1

聚焦优质资源辐射引领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市教委今年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计划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2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万个。截至目前,实际已经完成了18个学校建设项目,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98万个。聚焦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市教委直属学校与相关区合作办学,已经达到了53所,另外,指导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乡村学校帮扶全覆盖。


主持人:今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提出了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2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万个,那么目前的进展如何?


市教委副主任 仇小娟:从全市的情况来说,已经连续4年把新增义务教育学位工作纳入民心工程,市教委高度重视,从优化教育规划布局,改善教育环境的角度,按照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原则来推动学位建设。从2020年到2024年,连续4年累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7.55万个。今年又继续推进新增义务教育与学位建设工作,目标是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万个,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了18个项目,共计2.98万个学位,应该说超额完成了目标。


主持人:目前这些项目重点分布在哪些区域?


市教委副主任 仇小娟:这些项目主要涉及11个区,市内6区里南开区、红桥区,河东区、河西区及环城4区都有项目,另外还有滨海新区、静海区和蓟州区,这些项目都集中在常住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


主持人:目前整体的校园环境以及师资力量怎样?


西青区赤龙中学校长 张晓初:赤龙中学是西青区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初中学校,坐落于西青区赤龙南街康学道1号,占地面积约42亩,可开设24个班,容纳1200名学生。今年学校通过对口小学、直升片区内自主报名等方式,有116名学生进入我校七年级就读。


主持人:学校的办学思路有哪些特色?


西青区赤龙中学校长 张晓初:学校开设了高品位的课后服务课程,聘请了西青区草编非遗传人孙世安老师讲思政故事,对非遗草编项目进行传承。开设9门的课程也纳入了传统文化内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上周组织学生走进天津科技馆,开展了“乘思政之洲 探科学奥秘”主题科学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小激发对科学兴趣,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以上活动,让家长朋友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优质义务教育均衡资源就在咱老百姓的家门口。


主持人:在推动民心工程的实施落地方面还做了哪些工作?


市教委基建后勤处处长 刘志远:市教委高度重视民心工程建设项目从谋划到建设投用的全过程管理。在项目谋划阶段,结合人口变化趋势情况和市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指导各个区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补齐人口相对集中区域的学位资源短板,让老百姓能在家门口上学。在项目的建设阶段,重点关注施工安全管理和材料优选等工作,确保民心工程要安全,材料要优质,把民心工程建成精品工程,建成放心工程。让孩子们开学到学校能感受到优质的校园硬件条件,加之学校打造的校园文化,让家长放心,让孩子们高兴,社会满意。


主持人:今年颁布了《天津市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实施教育优质提质工程,这些新建学校是如何做到扩优提质的?


市教委中小学处处长 龙祖胜:从市级层面,在2023年12月,市教委会同市发改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出台了《新时代天津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聚焦优质资源的辐射引领,市教委的直属学校与相关区合作办学已经达到了53所。比如,这次民心工程当中的南开学校和慧南路校区,还有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滨海附属学校的小学四部,就是依托于南开中学,还有老百姓俗称的“小外”,发挥这两所学校的优质资源辐射引领作用。第二是发挥好中心城区优质资源,建立了区域教育的发展共同体,比如,河西区和红桥区,和平区和滨海新区等结成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第三是关注乡村学校的质量提升,把城区的优质学校跟乡村学校实现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实现了对乡村学校帮扶的全覆盖。


主持人:明年有哪些具体的工作安排和计划?


市教委副主任 仇小娟:2025年希望能够继续扩大中小学学位资源的供给,再增加学位1.6万个,来满足老百姓对于优质资源的需求,要继续扩大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2.0版本,推进全市的基础教育优质发展。要密切根据人口变化的情况来预测教师需求的变化情况,指导各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保障,提升学校各区的教育教学力量。


2

依托“五爱”教育阵地

打造多彩教育体验


市文明办今年继续深化“五爱”教育阵地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未成年人“五爱”教育阵地200个。通过链接社会资源,新建阵地开展科普教育、传统文化讲座、绘画、舞蹈等各类活动7800余场次,受益的未成年人达到11.2万余人次。


主持人:今年提升改造未成年人“五爱”教育阵地200个,目前的进展如何?


市文明办主任 刘志刚:今年已经是“五爱”教育阵地列入民心工程的第8年。市关工委、市文明办一直觉得“五爱”教育阵地建设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社区的重要抓手,是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在社区落脚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今年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到8月底已经提前4个月完成了在全市建设200个社区“五爱”教育阵地建设的目标。经过8年的努力,到2024年8月为止,已经在全市的1859个社区实现了“五爱”教育阵地的全覆盖。


主持人:今年“五爱”教育阵地有哪些新亮点?


市文明办培育处处长 曲爽:今年以来,有200个新建阵地开展7800余场次的活动,受益未成年人11.2万余人次。把暑期作为未成年人“五爱”教育阵地活动的关键时间节点,因为暑期家长比较忙,孩子们又存在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的现实问题,所以鼓励孩子们从家里走到社区参与活动。2023年开始鼓励社区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今年有更多的社区都开展了暑期营活动,比如和平区的新文化花园社区,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开展了30余场活动,既包括了暑期的安全自护教育,还有传统文化和非遗手工、物理实验。此外还积极联系大学,带领孩子们进行参观。


主持人:链接哪些社会资源来壮大“五爱”教育阵地?


市文明办培育处处长 曲爽: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五爱”教育阵地建设推动组里包括共青团、华夏未来教育集团等单位,鼓励少年宫的老师,返乡大学生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走进阵地开展活动。此外还有“五老”志愿者们,关工委一直都是把“五爱”教育阵地作为“五老”发光发热最主要的舞台,每年都会召开全市的“五爱”教育阵地推动会,积极发掘在德育宣讲、传统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有特长的“五老”充实到“五爱”教育阵地当中来。第三是文明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志愿者们、驻社区的一些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的家长们都是开展活动的有利资源。比如庆荣里社区会组织英语角活动,其实是依托了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志愿者资源。


主持人:依托社区党委,“五爱”教育阵地是如何打造的?


滨海新区融创君澜社区党委书记 于和虹:社区党委高度重视辖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打造了“红融树育新芽”未成年人的品牌项目。在社区设立了未成年人快乐营地、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未成年人的书画室、图书室等活动阵地,同时也配备了相关书籍、多媒体设备,文体文化用品等。为了培养辖区未成年人的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打造了“红融树小小志愿者”服务队,成立新芽少年团、红融树助老少年团、红融树环保少年团、红融树反诈少年团。红融树助老少年团的孩子们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走到社区的养老院,进到社区的独居老人、困难老人家中,给老年人们读书、看报、唱歌,讲一些自己的趣闻,倾听老人们的红色故事,给辖区的老年人带来精神上的抚慰,同时也让尊老爱老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再有结合辖区共筑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科普实验基地,比如说结合有工地的共建单位,带着孩子走进辖区的工地,通过一系列的科普活动,让孩子增强创新创造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以丰富多彩的“五爱”教育阵地活动来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主持人:对于明年的工作安排和计划还有哪些?


市文明办主任 刘志刚:具体来说有健全、巩固、提升三个方向。健全就是着眼于新建的一些阵地,因为随着城市的更新,城市的改造步伐加快,肯定会有一些新的社区出现,那么将来会通过发布文件或者其他方式,让校外的活动阵地成为必选项。第二是巩固,工作干了八九年,不排除有些建得比较早的阵地设施老旧,不能正常使用,巩固就是通过资金的投入,让这些阵地能够复活起来,真正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服务。最后是提升,顾名思义就是推广已建成阵地的好的经验做法,通过提质增效,让所有的阵地能够活力四射。


3

实施“红十字•校园守护” 

织密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网络


市红十字会今年实施“红十字·校园守护”行动,建设30个红十字生命安全健康教室,对11300多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以及伤口应急处理能力等不同形式的生命安全教育培训,织密筑牢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的网络。


主持人:目前工作进展如何?


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韩晓芬:今年30个红十字生命安全健康教室全部完成了,培训师资518人,完成了对学校学生的培训11300余人,大大超过了年初的计划,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主持人:这30个生命安全教室都分布在了哪些学校?


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韩晓芬:2023年先在宁河的芦台一小进行了尝试,感到效果还不错,所以今年这30个教室在分布上考虑均衡性,16个区每个区有1~2所学校,在学校的类型上有大学、中学和小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在培训的内容上各有所侧重。


主持人:各有哪些侧重?


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韩晓芬:大学生侧重学习社会救助的基本常识,比如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AED使用等,学习了从自救到他救的能力后还可以当志愿者。16岁以下以自我保护能力培训为主题,比如面对突发事件,烫伤、摔倒、骨折了,学生自己怎么包扎伤口,骨折怎样来固定固位,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怎么逃生,怎么避险等。


主持人:介绍一下目前学校应急救护培训的相关情况。


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 李志旻:高校一直以来非常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红十字会的大力协助下,建设了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和宣传教育基地。在这次的师资培训中,学校有10名师生拿到了师资证书,再加上之前还有两名教师,一共有12名师生获得了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证,都具备了培训的资格。今年一共有200名学生接受了16课时的应急救护员培训,顺利取得了应急救护员的证书。算上2023年培养的4期120名学生,在校一共有320名学生取得了应急救护员证。中德大学在校生大约是在12000人左右,平均不到40个人就有1名同学接受过非常正规的应急救护培训,而且取得了证书。这320人散布在校园内,为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起到了非常好的保护作用。


主持人:很多地铁站现在就配备了AED除颤仪,市民可通过什么途径学会这项技能?


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韩晓芬:具体方法有线上线下两种,线上有“救在身边”应急救护服务网,大家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学习相关课程。线下有天津市红十字会的紧急救护服务中心的4课时、16课时课程,市民可以咨询报名,每周五晚上都有公益培训课程,也欢迎家长带孩子前去体验。


主持人:明年关于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有哪些具体的计划和安排?


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韩晓芬:培训工作将从校园到更多人群延伸,对人群密集场所及重要人群加大培训,织密筑牢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网络,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添秤出力。

相关新闻


文明天津
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