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张静提供
2024年11月24日,有“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之称的叶嘉莹先生,走完了她的百岁人生。
叶嘉莹先生出生于1924年农历六月(荷月)初一,乳名“小荷”,南开园马蹄湖里的荷花将她“唤来”,她在南开大学执教40多年,幽幽荷香浸润她的高洁人生。她的一生,就是遇到诗、成为诗的过程。
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叶嘉莹先生嫡传弟子张静,20多年来一直陪伴在叶嘉莹先生身边。叶嘉莹先生的逝世,令她悲痛不已。
日前,因为新书《诗词大先生——叶嘉莹的诗教人生》出版,本报记者采访了张静,她动情讲述了恩师叶嘉莹先生的诗教人生。
做古典诗词的摆渡人,实现中华诗教的当代传承
继2月在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开讲《诗词大先生》之后,张静又推出此书致敬叶嘉莹先生:“今年4月,叶先生专门为这本小书写了序,并以89岁时写的一首小诗收尾——‘天外从知别有天,人生虽短愿无边。枝头秋老蝉遗蜕,水上歌传火内莲。’落款是‘百岁老人叶嘉莹’。这个月,这本小书出版了,之前我也把书送到医院呈给了叶先生。”
叶嘉莹先生在近80年的诗词教育生涯中,形成了独特的解诗学范式。通过分享自己对古典诗词的体悟,她在全球感动、影响了几代人,成为无数人通向古典诗词的摆渡人。越来越多的人跟随她的脚步,成为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传承者。张静就是被感召的一员:“叶先生点燃了我的心灯,我也希望能不负师恩,把这一点火焰继续传递下去。”
说起叶嘉莹先生的诗词故事,张静如数家珍:“这本小书也是我对自己追随叶先生20多年的成长历程的一次回望。叶先生用她的百岁人生,展示了一个人若是长期浸润在中华古典诗词里,生命会增添怎样的色彩,灵魂会迸发怎样的光彩。作为叶先生的学生、中华诗教传承队伍的一员,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叶先生的精神风骨。有叶先生这样的人生导师,我只觉得‘精进无有息时,树人唯恐或倦’。”
书中,张静从弟子的角度,为读者讲述了叶嘉莹先生的为师之道、诗教之路、诗教理念、魅力所在,并附上截至今年9月的最新迦陵年表,以及数十张叶嘉莹先生不同时期的照片。
对于书中内容,4月为这本书作序时,叶嘉莹先生这样描述:“陶渊明曾说‘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作为一位百岁老人,我知道自己少不了会被人评说。这本张静写我的书,除了学生对老师的溢美情辞我愧不敢当,内容都是可信的。其实我了解张静,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的,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感情,更是对中华诗教当代传承的一份深情。”
张静动情地说:“‘莫负相逢人海间’。我希望让读者看到一个更加鲜活的、既可敬又可爱的叶先生,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在叶先生的感召下,将古典诗词内化于心,以古人的诗意浸润现代生活,由此真正实现中华诗教的当代传承。”
以诗启智、以诗润心、以诗化人
生于乱世,少年丧母、父亲音信全无,婚后受丈夫牵连被捕、被释放后寄人篱下只能睡客厅地板上,中年丧女……叶嘉莹先生一生颇多坎坷,可她始终心向光明,将自己的根深深扎进中华古典文学这片沃土。古典诗词既是她的创作工具、教研对象,又是支撑她走过凄风苦雨的生命能量。张静说,因为深谙古典诗词之美,所以叶嘉莹先生就特别想为那些愿意接近古典诗词又不得其法的人打开一扇门,接引他们进入古典诗词的美好、高洁世界。
张静还记得,2015年她协助年过九旬的叶嘉莹先生编选《给孩子的古诗词》时的情形,“当时我初选了近300首古典诗词,供叶先生拣选。没想到第一轮讨论时,叶先生就把李商隐的《天涯》给删了。叶先生跟我说:‘李义山的《天涯》是首好诗,但是我不能让孩子们刚开始读诗就读这么悲哀伤感的诗。’”
张静告诉记者,叶嘉莹先生非常注重传递古典诗词里崇高、美好的思想、感情、品格、修养,“叶先生讲授古典诗词,就是希望传递人间温情、彰显人性光辉,以诗启智、以诗润心、以诗化人,助力那些迷茫困惑的人,找到人生的方向和意义。我们今天读古典诗词,最重要的就是,用自己的心与一颗颗古圣先贤的诗心‘对话’,以此提升自己的修为和境界。”
多年来陪伴在叶嘉莹先生身边,张静最深的感受就是:“叶先生整个人是沉浸在诗词中的,生活中的一景一物都可能触发她将那些烂熟于心的佳句名篇脱口而出。”她回忆起多年前帮叶嘉莹先生熬药不小心将药锅摔碎的情景,“当时我很沮丧,但叶先生却马上诵起了虚云法师的《开悟偈》:‘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之后,叶先生又给我讲了她当年听伯父讲孟敏‘甑已破矣,顾之何益’的故事的感悟。我感觉,叶先生的生命早已与古典诗词融为一体。她的人生,就是遇到诗、成为诗的过程。”
心怀爱国情,践行报国志
叶嘉莹先生20世纪60年代起就在北美用英语讲授中华古典诗词,1979年回国在南开大学执教,从垂髫孩童到古稀学者,都因她的诗词讲授而受益匪浅。在张静看来,贯通中西文脉的深厚学养;心怀爱国之情,践行报国之志,一生择一事,一事守一生,不遗余力推动中华古典诗词在海内外的传播;从人性中的共通之处来解读古典诗词,在古典诗词与现代文明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融通古今使文明新旧能相益……都是叶嘉莹先生讲授诗词格外吸引人、感染人的原因。
张静介绍,由“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南开大学主办的“迦陵杯”中华诗教大会——古典诗词讲解短视频征集活动备受关注,“不同年龄段的古典诗词爱好者热情参与,征集截止时间已延至11月30日,正所谓‘百岁迦陵愿,诗心华夏传’。”
如今,斯人已去,但是,诗意永存。阅读叶嘉莹先生的作品、传诵她的故事、赓续她的精神、完成她未竟的事业,就是我们对她最好的纪念。倘若叶嘉莹先生在天上知道有这么多人不断被古典诗词点亮人生,一生致力于中华古典诗词传承的她,一定会很欣慰。(仇宇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