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海峡是国家经略南海的战略通道,也是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支点。交通运输行业应分析琼州海峡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难点堵点,提出可行性建议,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努力实现琼州海峡“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琼州海峡客滚运输特点鲜明
——业务体量增长迅速。在2003年到2023年的20年间,过海人数增长7.7倍,达到1927万人次;过海车辆增长超过10倍,达到540万辆次,已超过设计运输能力的50%以上。
——淡旺季特征明显。在运输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琼州海峡滚装运输淡旺季特征明显,秋冬季节出岛瓜果蔬菜类货物集中,为运输旺季,夏季则为淡季。
——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容易出现运输高峰,且运输量是平时的数倍。如2024年春节期间,琼州海峡日均运输进出岛旅客16万人次、车辆3.5万辆次,分别为平时日均运输量的3.4倍、2.7倍。2024年的单日运输最高峰出现在2月15日(正月初六),旅客达18.8万人次、车辆3.9万台次,都突破历史最高纪录。高峰时段运力不足与平时运力富余的矛盾突出。
疏运工作尚存“短板”
高峰时段过海拥堵问题持续存在。2024年春运期间进出海南岛的旅客、车辆持续增加,特别是春节期间,高峰时段过海需求激增,2月16日积压车辆近8000台,导致有车主滞留多天无法顺利进出海南岛,有车主被迫选择“人车分过”。
车客过海效率有待提升。目前琼州海峡的过海时间全程约耗时3—3.5小时,过海效率不够高,服务体验有待改善。易受天气影响停航,导致车辆及旅客滞留。据统计,琼州海峡平均每年有4—5个台风、32天大雾、16天8级以上大风天气。
应急保障能力亟需强化。目前琼州海峡北岸应急力量主要由各执法单位的小型公务船组成,且没有客滚船防台锚地,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尚未建成使用,应急救助力量存在薄弱环节。
新能源汽车运输需求与运力不足矛盾凸显。《琼州海峡新能源车辆滚装运输作业指南》规定,每航次载运新能源汽车的数量不得超过船舶载车定额的10%,且总数不超过18辆。
海事综合监管能力不足问题。目前海事部门对码头泊位船舶装卸作业监管、客货运输船舶航行安全监视以及应急管控等,缺少综合性信息化执法监管平台、抗风等级高的海事执法船艇等,难以应对新建设的大型综合港口码头和不同种类客货运输船舶的监管需求。
多举措打通过海“任督二脉”
第一,畅通琼州海峡交通运输通道。
探索构建过海需求数学模型,提前做好预估预判,提前预警限流。
提供多样化过海交通方式。加快湛海高铁建设,推动粤海铁路扩能改造;加大货物“公转铁”运输力度,减少货运汽车滚装过海数量;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汽车租赁产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在春节、国庆等重点时段加大租赁车辆储备,鼓励旅客就地租赁车辆。
第二,提升琼州海峡交通运输能力。
加快推动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整合南北两岸港口资源,尽快实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加快实施海口新海港航运功能区及航道拓宽工程建设,探索开辟新航线的可行性研究,完善进出海南岛客滚运输航线布局。
加快淘汰老旧客滚船舶,开展相关标准型研究,推动新建大型船舶,包括小车专用型船舶和货车兼顾型船舶,全面提升客滚船的安全性能和绿色环保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汽车过海运力不足问题。
提升两岸港口调度的科学性和应急性,在保障进出岛双向高峰期运输基础上,科学调剂船舶配载剩余舱位;推行“人停船不停”,做到所有船舶能24小时安全运营。
第三,提高琼州海峡交通运输效率。
持续提升琼州海峡客滚运输信息化水平,推动实现旅客、车辆及其载运货物等信息在港航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之间实时共享。
持续优化琼州海峡客滚运输班轮化运营模式,推进客滚运输上下船“车客分流”“客货分离”,引导乘客和车辆有序上下船,尽可能缩短货物查验、车辆装卸和乘客上下船时间。
严格执行“预约过海,凭票进港”制度;摸清进出岛最大能力,研究通过预售削峰填谷、合理控制高峰期售票量等方案的可行性。
加快智慧港口建设,综合提升基础设施、运输平台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第四,强化琼州海峡应急保障能力。
加快推进北岸湛江飞行救助基地和徐闻救助码头建设,配备大马力消拖两用工作船。加快推进适应琼州海峡特点的大功率浅吃水救助船舶建造,提高应急救助能力。加快粤西海事应急决策指挥中心建设,完善琼州海峡海上应急处置联动协作机制,强化南北两岸、市县两级应急救援力量的协同联动,打破地域、部门之间管理框架的局限性,统一调度两市应急力量,切实强化应急处置合作,打造琼州海峡应急救助共同体。
第五,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过海。
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参数大数据技术应用,引导港口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上船前在线安全评估、探索船上新能源汽车热失控早期探测预警和消防控制技术措施。在满足过海总需求基础上,强化并规范新能源汽车专运航班的运转,尽最大努力满足新能源汽车进出岛运输需求。
第六,丰富琼州海峡客滚运输监管手段。
深入推进琼州海峡和徐闻港“四通道一枢纽”建设,参照海南自由贸易港海事特区、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特别监管区的做法,探索开展琼州海峡海事特别监管区与示范点研究工作。
以海事队伍“四化”建设为抓手,加强业务、干部、青年三支队伍建设,推动南北两岸海事队伍能力素质提升。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时推动北岸海事机构规格设置与业务体量相匹配。
建设与琼州海峡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海巡船艇、无人机等监管服务设备设施,在雷州半岛东西两岸和徐闻港配备大吨位海事巡逻船并建设配套码头,提高海事执法能力;推动漂移预测、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和手段在海上污染应急处置中应用,不断提升船舶污染应急处置能力水平。
推动建设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调度平台,整合南北两岸通航资源,融合共享VTS、AIS、CCTV等海事管理数据,实现两岸调度信息互联互通,增强船舶航行全过程船岸协同能力;探索应用5G+、AI、大数据、区块链等在“互联网+监管”中的运用,构建“成图、成链、成网、成云”的海事智能监管示范基地。
借鉴长三角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的先进经验,建立琼州海峡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运行监管平台。推动粤桂琼三省海事管理机构建立海事管理协调机制、海上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推进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加快形成涉水安全多元共治体系。
精品文创
暖心发放
参与方式:①在中国水运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每篇文章下点击“赞”和“留言”;②每月“点赞”“留言”总量前5名的粉丝将获得好礼1份,共计10份。获奖名单次月1日在此公布。数据由中国水运报后台自动统计。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李思强 李泽为 刘韬 吴红兵 赵洪波 宋永强 佟海森 邓祝森
责编:杨瑾
审核: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