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vs现在,四个方面看中国港口巨变 | 港口圈

财富   2024-11-06 16:02   上海  

振华Terminexus全球港口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作者:郝珅


港口,作为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点,承载着国家之间、城市之间在经济、文化贸易上交流的使命,也被誉为经济动脉的“晴雨表”,这些似乎向来是人们提到港口的叙事语境,可关于港口,绝不仅仅只是这些宏大的叙事,还有如新陈代谢般与日俱增的变化——它们关乎个人却也影响着全世界。


“港老大”变“店小二”


在小圈仍沉迷古惑仔的年纪,港口那可是黑白两道的必争之地,闯码头更是深入人心的情节,港口作为“港老大”,没货可运?不存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生产性泊位仅为31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33个,国家的迫切发展带来了庞大需求,就像老鼠掉进米缸,“港老大”们每天要做的那就是等着货主送货上门。


可经过40多年来4个阶段的大规模建设和发展后,我国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就有2878个,是曾经的近22倍,“狼多肉少”成为新常态,坐等货来显然已经行不通,主动出击服务货主成为首选,于是乎一条条铁轨铺进港口前沿、一对对组合港横空出世、一个个“无水港”、“内陆港”拔地而起,昔日“港老大”化身“店小二”,从出厂到出口为货主争取最大利益,主打一个“贴心”。



“搬运工”变“技术工”


港口数量上来了,质量那也得跟上。这不,自动化港口的洪流席卷而来,而感受最为深刻的还得是码头的一线员工们。曾经的码头工人属于搬运工的一种,是十足的苦力,一条裤子,一个汗禢儿,每天运出运抵码头的各种货物就是由他们肩扛手挑,一趟趟地搬上搬下。


如今,咱们码头工人迎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纷纷当上了“老司机”,岸桥、场桥、正面吊、堆高机、叉车、拖车、吊车耍得飞起,虽然不能保证样样精通,但单拎出来,个个都是“绝活哥”,那多少都有些看家本领,在智能化加持下,他们不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者,也有了一个新的title——技术工人。


岸桥司机们的感受更为明显,那是实打实地从“天上”来到了“地下”,工位从数十米的高空搬进了“写字楼”,也彻底告别了冬冷夏热的日子。



“风尘仆仆”到“一尘不染”


可能有圈外的朋友要发话了,“这些变化,我们可没啥感受”,确实如此,虽然港口和咱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港口的存在感还没小区门口的菜市场高,所以感觉不到港口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也可以理解,那么,港口环境的变化那可是实打实的肉眼可见。


以前,机器轰鸣,矿石成堆,晴日漫天灰,雨天遍地泥是人们对码头的刻板印象,更有老码头人直言:“煤炭、铁矿石在码头堆积如山,没有遮盖,一下雨就污水横流,从码头回来,鞋子都不想要了”,基于此,以黑色为主的深色衣服也压榨了港口员工衣柜的所有空间,也不是天生不爱亮色,而是一下班,啥都变黑了。


但现在,在绿色港口建设的有序推进中,能整治的咱力求一尘不染,穿上白鞋溜达一圈都不带沾点儿黑的,整治不了的咱直接一个手起刀落,退港还林,再建个公园,面子里子两手抓。



“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


等等,最最最重要的变化怎么能漏掉呢!要说港口最大的变化,“港口整合”排第二,谅谁也不敢争第一,整合这一块咱可是遥遥领先!


曾经,各个港口间那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供给过剩啥的都另说,价格战打得那叫一个激烈,装卸费你降八毛我降一块,伤敌一千自损一千二,这不,“一省一港”来了,港口整合那是势如破竹。都说不会带团队就得干到死,在省港口集团的带领下,“小港”们集中力量办大事,劲儿往一处使,吞吐量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好了,咱们今天就唠到这,你还知道港口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变化?亦或者,你认为港口将来还会发生哪些意想不到的变化呢?咱在评论区接着聊!


END


往期热文



港口圈
全球港航人自己的圈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