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或许是毛主席众多身份中并不耀眼的其中一个,但却是他戎马一生的记录与写照。
从幼年到老年,从黑暗到光明,他以纸笔将一路上的见闻尽数记载,读毛主席诗词就如跟着毛主席的脚步将往昔征程重新回顾一般。
在他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少不了马背上的奋斗奔波,许多诗词亦是在军旅途中形成,其中一首《如梦令·元旦》便是“在马背上哼成的”,气势如虹,蓬勃昂扬。
《如梦令·元旦》
近现代·毛泽东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1929年底,古田会议的召开使得毛主席思想得到肯定与拥护,而焕发新生的红色力量更引发了国民党的极大恐惧,为了粉碎国民党的阴谋企图,毛主席与朱德带领红四军分头向江西方向进军。
在快马加鞭的行军路上,将士们迎来了新春佳节,时值1930年春节期间,意气风发的毛主席在马背上吟诵了这篇新年词作。
初读题目,或许会心生疑问,元旦不是阳历的1月1日吗?为何毛主席将春节写作元旦呢?
其实,1949年之后才将阳历1月1日正是命名为元旦,而阴历正月初一则改称为“春节”。
全词语言自然,节奏紧促,虽说篇幅短小,但却生动形象的记录了行军途中的经历与见闻,展现了积极昂扬的革命精神。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一、二句主要描写了红军转移的的路线。诗中踢到的三个地名正是此次红军战略转移途经的几个地方,实际上的行军顺序是:归化、清流、宁化,此处为了契合诗词韵律故而有所更改。
将士们千里行军,所过之地更不止诗中三处,为了甩掉敌人,选取的这条路更是山高林深,遍布青苔,一路上蜿蜒崎岖、泥泞坎坷。一句“路隘林深苔滑”足见行军之艰难、更衬托出红军攻坚克难的顽强形象。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三、四句则明确了红军战略转移的方向与目标。今天我们要去哪里?当然是向着武夷山前进。两个句子,一问一答,是毋庸置疑的信心与肯定。
“今日”不只是字面意义上的今天,更是行军路上的“当前阶段”,“武夷山下”正是此次需要成功会师的目的地。
“直指”一次,斩钉截铁,不仅透露出毛主席指挥得当、胸有成竹的领袖气势,而且表现出将士们团结一致、无惧艰险的刚强意志。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最后两句概括了红军顺利到达目的地后的畅快情境。此处的山下山下不只是战略转移的目的地,更代表着与武夷山相连的广大革命根据地。
而“红旗”意向的选用,亦是别出心裁。迎风而扬的红旗,正如那红色革命一般坚韧不拔意气风发。它们接连成画,他们发展壮大,革命之火永不熄灭,愈燃愈烈。这样的情境,这样的画面,怎能不令人备受鼓舞、心潮澎湃?
时隔多年,每每读到毛主席诗词,总能被其中勾勒的画面与传达的精神所触动。
尽管那些战火与苦痛已然沉眠于历史长河中,但那段峥嵘时光却将永远清晰而耀眼。
不忘历史、砥砺前行,理应是我辈融于骨血的使命与气节!
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