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李娟的《冬牧场》,讲述她跟随麻居一家去往冬牧场生活体验和见闻。
仅通过文字,那种寒冷与艰难便扑面而来。很难不佩服李娟,她是完全将自己扎进坚实且厚重的土地,又从土地里长出枝丫、开出花。
稍微了解一下她的经历,从小奔波在四川新疆两地,跟随外婆生活,日子过得艰难。
小时候,她是人们眼中“不聪明”的孩子,是典型的差生,是被同学们推来阻去的霸凌对象,还要遭受继父的斥骂。。。
她对“考大学”没什么概念,也无法理解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就绷紧神经要请命一生。
她如野草般疯长,但长到什么地方,长成什么样子,可能她自己都不清楚。
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就是阅读,这是她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她阅读外婆捡回来的废报纸废杂志。
她怂恿母亲嫁给一个男人,只因想读男人家的书,那时也只是浅尝人生的苦难,并未想过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结婚而带来的更大灾难。
家里捡拾破烂,她却乐见,只为这样可以有成山成海的书去阅读。
在电视剧《我的阿勒泰》里,年轻未成名的李娟听一个作家讲座,询问如何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作家给我答案是: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她将这七字箴言融入生活,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一直在践行。
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里,她都用文字去救赎,从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盛世桃源。
《卡拉马佐夫兄弟》里有一句话:你立你的功,我敲我的钟。
读李娟的书,通过她的文字,感受她的赤诚,也羡慕她有那样纯洁的心性。不过世俗眼中的“好生活”,活在自己的热爱里。
而我们是钻在生活套子里的人,世俗名利,将我们紧紧缠绕。上一刻,我们感慨着她无拘无束畅快肆意的人生,下一刻又开始埋头苦干,想为自己挣一份所谓活着的“体面”,甚至以父母、孩子的名义背弃自己的初衷,以不得已的借口,半推半就的混入大流。
只有心思简单的人,才能活在自己的热爱里,才能在热爱里绽放出自己的精彩。
她将自己沉入到生活里。
成为那里环境的一部分,仿如新疆辽阔土地上的微小动物,坚韧稀黄的植物,甚至是被风吹起的雪,天上随性飘荡的云。
她在创作《冬牧场》时,便与当地居民进入冬牧场,度过一整个冬天。那时的她,不能说是一个作家去体验观察生活,而是真正成为一名牧羊女,与当地人一样,干着力所能及的活,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她从未放空自己,而是用真实的生活填充了自己。
人们说,她是土生土长,是独一无二的作家。
只因她所有的文字,都来自于她本身,而不是架构在某种虚空的假设中,营造出的氛围。
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风从四面八方吹来,雪落下雪又消融,而她就在那片土地上,扎下自己的文学根,长出自己的翅膀。虽如蛮荒疯长的野草,最后却绽放出夺目耀眼的光芒,成为自己的盛世玫瑰。
记录生命中每个细碎且不可多得的片刻
谢谢你能看到我,记得关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