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文化出路,在于改革其中的儒文化糟粕
文摘
文化
2024-08-10 15:53
江西
社会发展的前进,随着滚滚大势,形成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新中国成立后,全新的文化格局正在形成,或许会有反复,但文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在向前,除非人类灭绝,重回无知。那时,祠堂文化或许更会迎来新生。但若地球重置,我们这一大轮回的人类,一切都没有意义。也许很多人都不愿意面对,或者有一些人欢欣鼓舞。欢欣鼓舞者,也是那些没有什么社会价值的反社会者。祠堂,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格局之中显得越来越尴尬,这一代人再不努力,将会承受上一代人的错误所犯下的全部代价。城市中,幸运留存的祠堂,依靠封建残余思想存在,终究会是一个幻想,若只是被当成一个历史的简单记忆,也不会有好的将来。祠堂,丧失了支撑一个世家望族绵延发展的文化精神,渐渐会变的成了一些人心目中的古董建筑,只是让人们通过祠堂缅怀历史,当成古董去窥探远古时期的人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已经永远定格于历史的缅怀之中,随着社会功能的衰退而逐渐消失。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温情消失,便是祠堂的消失,或许有历史参考的价值,但已经是奄奄一息。自接触祠堂文化以来,祠堂对于一个家族很重要,但如果不能用心经营,消失,也是迟早的事。时人对祠堂文化,仅仅是一些老年人存在于老年人的夕阳感慨之中,这种生活情怀,随着新人类不断的替代,老一代人的这种情怀也会渐渐的淡薄。一些有先见的儒家学者,盯着祠堂文化,切踩着祠堂文化,目的是为了封建儒文化糟粕的借尸还魂。这些人,打着儒家的旗号试图再一次收编祠堂文化,以作为他们的生存养料。但儒文化的产生之前,祠堂文化就已经存在,儒文化终归是有心人强夺天公为私谋。严格来说,儒文化是借祠堂文化进入庙堂,其应当是脱胎于祠堂文化。儒文化原本就应属于祠堂文化的一个延伸分支,如今鸠占鹊巢喧宾夺主要做主人,不过是为了窃取庙堂文化,甘为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演化成愚民的统治文化工具。社会主义中国在打倒封建族权文化之后,对孔儒的腐朽封建文化持着坚决的革命态度。“号称”儒家学者的老顽固是不会接受这种颠覆性改革的。当暴力革命推倒孔子神像的时候,已经宣告了儒文化中庙堂文化的失败,是革命者要革命的对象。让祠堂文化回到儒家文化之前,重新来改革儒家文化并适用于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发展需要。儒家文化也可以寄存于祠堂之中,寻找到新的大众文化发展生命力。儒文化若始终想着主导祠堂文化来还魂,就不能用夺舍的形式,而应该是用解放的形式。若不然,在改革的红色文信仰之中,必然遭遇毁灭性打击。世界只有向前走,不可能往后退。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的先进性,保持其先进性,融入到未来发展的历史洪流之中,在新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先进性之中相互成就,才有未来。传统文化以其坚韧的生命力和对新文化的支撑力,获得发展中应有的相应的社会地位,这才是文化发展的真谛。祠堂文化的先进性和儒家文化的先进性,唯有相互的结合,才能为推动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推进,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祠堂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结合,同样也能支撑着中国人向外迁移的时候确保着整个文化的统一性。中国客家人能够遍布全世界而生生不息。依靠的就是遍布全球的客家祠堂和儒家谦谦君子的优良品质。儒家文化需要借助祠堂文化进行新文化的改革创新。同样祠堂文化需要摆脱儒家封建腐朽糟泊文化对祠堂文化的负面影响,以获得新生。 重新树立起祠堂文化的使命初心,在新文化中寻找到更好的发展思想,祠堂文化才有可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声明:图片引用自公共网络,如有侵权,请宽容谅解,如需删除,请告知!专辑推荐
1、《红色心学》 2、《解读道德经》
3、红色文化 4、产业研究
作者简介:杨小兵,男,笔名“文东”,江西瑞金人,《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研究人员,勤于笔耕,各种著述颇丰,长期从事广告策划、地方史志研究。从事过江门潮连地方文化挖掘推广,传统村落的打造,乡村振兴文史梳理等工程;是《瑞金祠堂志》、《瑞金九堡镇志》主编;深度参与《瑞金人物志》、《瑞金扶贫志》等地方部门史志的编纂工作。主要社会哲学著述《解读老子道德经》获得同业的广泛认何,曾被评为网络必读的十大《道德经》解读作品,长期在UC等的手机同类词条搜索排名靠前。《红色心学》著述集也获得业界一致好评。其它诗、词、赋、散文、杂文、红色文化文化等系列文章皆获得同仁的高度认可,有长篇小说《网游之道行天下》等试笔作品近二百多万字。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瑞金市红与虹红色产业创新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