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美国人重走长征的思考!

文摘   文化   2024-09-12 18:52   江西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美国人重走长征的思考!

杨小兵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是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写的一本见闻纪实书。讲述着他自己在重走长征路时的认知中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以其自身所知认为的前所未闻而创作的一本散文诗一般的故事和他自身的人生感触。
这本书的语言优美,故事写的精彩绝伦。很多充满着激情的描述,让人心潮澎湃。作者以自身的感触,讲述所见所闻的故事,用真炽的情感,对长征致以了崇高的敬意。
这是一篇极具个人感染色彩的书,可以作为一本很经典的重走长征路的文集来进行欣赏,不可能当作权威资料来借用,但作为某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来看,具有极高参考价值。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文学水平高,故事写的精彩,但美国人心里面对中国人有些偏见,在文章中也是显而易见。文中的有些观点和论断,仅代表他个人在政治和思想识知上个人观点。有些观点,明显是因为对中国人认知不足上产生。
我们可以拿开篇的一些内容来阅读理解:

1、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书里说“凡革命达成,均须借助传奇的引领。美国革命有福吉谷,爱国者为独立而战时人人心中铭记的传奇。经历这场考验之后,华盛顿和他的战士淬炼成一支铁军,一路走向胜利。”
中国人借用长征,是毛泽东所讲:“长征是宣言书、是播种机、是宣传队!”是中国革命的革命过程。中国现在是借助长征这个传奇,用于和平建设,所以我们重走长征路,主要是领悟革命精神来进行和平建设。
对长征的利用的目的和我们所认知中的不一样,这种闻所未闻,是对长征一种认识观,这样观点,可能作认识参考,不是中国所需要的长征研学。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对长征的描述上是一种的战斗精神,不是一种使命的认识,就存在了一种个人的偏见。
长征,不是简单的军事战争历程,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观念的思想转变历史,一个先进群体自我纠错能力、机制和格理决择的政治追求的历程。作者常常用自己对长征和中国人的有限认识,不依照事实分析,作出了自我主观判断。

2、“伍修权直到老都记得1934年10月10日那天吃的最后一只鸭子,烤得香脆,切成肥嫩的肉片上的饭桌。伍修权总把那一天和红军的出发联系在一起,尽管后来一般认为直到1934年10月16日长征才正式开始。”
这样的描述判断,因为书中没有讲观点依据,但就现在所有公开且普遍认可的资料也没有几个会认为“直到1934年10月16日长征才正式开始。”因为这个日期不是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的日子,也不是离开中央苏区的最后最完整的集结地,更不是开始远征发起突围战役的日子,更不是代表中央红军的中革军委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中央纵队启程的日子,中国人怎么可能会一般认为1934年10月16日长征才正式开始。作者不能理解伍修权为什么认为10月10日才是红军出发的日子,得出的结论是明显没有认真理解长征出发的情感点,大家是有文化差异的。
再有书中认为毛泽东完全不知道红军要长征一事,也是不实的,实际上毛泽东一直在推动长征,即中央红军要跳出包围圈打运动战。只是毛泽东的方案没有获得认可,顾问不采纳毛泽东的方案,是要求毛泽东按照他们的方案安排去做一些调查研究的工作。
具体筹划长征的事情,在现在很多披露出来的历史资料(不详说,读者可以自查)也可以显现出来,并不是没有计划。毛主席知道中央有长征的计划,只能尽自已所能做好被安排的工作。
后来,长征的计划赶不上变化。毛主席在长征的计划行动中并不是主导者,但必然是一个参与者。当然也许有些事情毛泽东并没有参与也不知情,但不能因此说长征是一个没有计划的行动。
长征虽然是一个有计划的行动,但同样是一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行动。因为有计划,虽然赶不上变化,却并不是完全的没有预料,在仓促开始,还是进行的很有秩序。这是一种集体的临危不乱的表现,值得认真领悟。
长征是个突围的运动战,不仅仅是军事战,同时也肩负了政治战的重担。是毛泽东打运动战中思想的实践和完善。

3、书中描述:“1983年8月,北京终于传来了消息:长征之门已经敞开,我可以支配有关资源、档案和历史资料。我可以重走长征之路,重新探寻二万五千里征途中的每一里。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决策主要是两个人推动的: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将军和前外交部长黄华。
杨尚昆重走长征路的时候,分别尊称瑞金的云石山是“长征第一山”,瑞金的武阳桥是“长征第一桥”。这种认定和伍修权的认同高度重合,为什么一般人会认为10月16日,是正式开始的日子,一般的中国人,这么一般吗?
云石山是一座小山。武阳桥仅仅只是比一般的溪流桥稍大的一座木桥。能被杨尚昆称之为长征的第一,其历史意义自然而然才代表了中国大多数人的历史观吧。
外国人眼中的长征,斯诺一开始还称之为行动中的共和国。瑞金作为共和国的首都,在出发的历史意义,当是不言而喻吧!
认真去思考这样一件事,我觉得可以加深大众对长征的理解,研学中要把一些不正确的认识,纠正过来。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书中很多东西相对是很客观,或许对于中国国情的了解以及对长征的准确认识范畴是有所误解,才会产生不一样的主观判断。
我们在读这本《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时候,还是要多些补充认识,以免被误导。

声明:图片引用自公共网络,如有侵权,请宽容谅解,如需删除,请告知!

专辑推荐

1、《红色心学》 2、《解读道德经》 

3、红色文化  4、产业研究

作者简介:杨小兵,男,笔名“文东”,江西瑞金人,《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研究人员,勤于笔耕,各种著述颇丰,长期从事广告策划、地方史志研究。从事过江门潮连地方文化挖掘推广,传统村落的打造,乡村振兴文史梳理等工程;是《瑞金祠堂志》、《瑞金九堡镇志》主编;深度参与《瑞金人物志》、《瑞金扶贫志》等地方部门史志的编纂工作。主要社会哲学著述《解读老子道德经》获得同业的广泛认何,曾被评为网络必读的十大《道德经》解读作品,长期在UC等的手机同类词条搜索排名靠前。《红色心学》著述集也获得业界一致好评。其它诗、词、赋、散文、杂文、红色文化文化等系列文章皆获得同仁的高度认可,有长篇小说《网游之道行天下》等试笔作品近二百多万字。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瑞金市红与虹红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红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红色产业创新研究、思想政治理论交流咨询、泛党政空间建设与运营研究、开展红色文化讲座。提供红色产业发展解决方案。创作、研究、调查并进行理论认证,提供红色文化发展解决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