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学会提问》,有什么收获体会?

文化   2024-12-05 15:45   北京  

关注我,一起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Scalers点评:大家好,今天分享“深度思考”读书活动中,第一本书《学会提问》的心得分享。共分为两部分:

1.阅读完《学会提问》,你有哪些收获和改变?至少写三点。可以引用书上的金句并且点评

2.本期活动读完《学会提问》第一本书,请总结一下自启动以来你的行动节奏、心态变化、学习感悟以及下一步提升计划。





1.阅读完《学会提问》,你有哪些收获和改变?至少写三点。可以引用书上的金句并且点评


@[10队]C星–杭州

批判性思维始于个体完善思想的强烈愿望。批判性思维并非要逮住对方的观点瑕疵猛烈批判,显示自己的见识卓著与优越。以完善思想作为起点把思想给摆正了。指导我们向对方提出疑问时要尊重对方,好奇的表达向对方了解更多的请求,而非纠着对方的漏洞得意的攻击。

@[9队]彦佐-青岛

2. 当面对自己信任或崇拜的人说出的话时,我也不会盲目地相信,而是会仔细考虑其中的证据是否充足可信,数据的使用是否合理。不会因为对方在某个方面很强大,就认为他的观点就一定正确无误。正如书中曾提到过的,要有独立思考的勇气,不被权威和名声迷惑。

@[10队]Vicky-上海

要“慢思考” ,不要过多追求“快思考”。慢思考是通过理性筛选、采纳信息后再讲话或者做某些行为。而快思考是追求快速回应,没给自己留修正的时间。在一般事项上,为了追求效率,可以使用快思考给出应对;但面对重要事项,以及复盘一些情况或者问题时,要多用慢思考。

@[2队副]春会-昆明

二、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观念的多样性,多种因素共同作用。1.时空对论证产生限制。2.大部分人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有限,立论需要将信息尽快传达给受众。3.进行论证的人掌握的知识总是不完全的。4.作者就是想欺骗你。5.提建议或者想要说服你的人价值观、信仰和态度常常和你的并不相同,省略重要信息,以打消好奇心,靠不理智的情绪反应来做出选择。要通过慢思考,补充完善信息,做出相对最优的解释。

@[7队长]柳拾-天津

【收获2】学会在阅读和表达中“找理由”

●所谓理由,就是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信念、隐喻和其他陈述。理由是论证的基石,是论证背后的逻辑基础。没有充分的理由,结论往往是不可信的。有效的论证需要清晰、相关、充分的理由来支持其结论。

作为读者或听众的我们,在接触每个论证的时候都要问自己:为什么?,即为什么表达者相信这个结论?好的论题必须有清晰而有趣的问题、重点突出;好的结论必须阐述明确、回应论题、有理由和证据支撑、容易让读者或听众找到的结论。

@[3队]潇潇荷-郑州

之前读一些书和文章的时候会快速扫一眼,如果觉得没啥兴致就直接跳过。现在会去思考写作者的思路是什么,ta在回答什么问题,结论是怎样的,有哪些理由在支撑结论,也就是说去提炼写作者的论证结构。

金句:海绵式的思维强调知识获取的结果,而淘金式的思维则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和它展开互动,这两种思维方式是可以互补的。

在看这本书之间我的思维模式更侧重于海绵式思维模式,遇到一些新知、新信息的时候,直接不加批判地吸收,接收得快忘得也快。淘金式的思维则是能让我们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回答一系列问题,和知识展开互动,查漏补缺,从中提炼自己需要的部分。

@[5队]小盖-西安

3.自我中心非常普遍的存在,一定要意识到,另外想要做到共情他人,最先要破处的,就是自我中心。我们在进行论证,或者评价其他论证的时候,常常会忘记我们所面对的对象,我们沉浸在自己的知识世界里,沉浸在我们所知道的解决方案里,这正是我们自我中心在发挥作用。(p293)

由于读这套书,我开始关注到自我中心,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容易共情他人或者说善解人意的人,但是在这本书的论证中,有就是关于自我中心部分的论述,我发现我是很喜欢用我字开头来表达的,这充分看到自己的自我中心性,后续需要提升的点就是破除这种自我或者降低自我中心,练习批判性思维考虑问题。

@[4队副]竹小竹-北京

(3)有多义性的词语,替换定义可能会影响结论;隐藏的价值观假设,换一种价值观假设也有可能使得结论大相径庭。这让我意识到,特定的一组论据并不是一定会推出一个特定的结论,如同1+1=2那样具有客观性。就像一组食材,能够烹饪成什么样的菜肴,取决于厨师的目的、烹饪手段一样。但是,从证据到结论又不是随意的,依然符合客观规律。就像驾驶汽车一样,同样的路况、车况,车辆驶向何方取决于司机把方向盘打向哪里。

@[8队长]阿婷-深圳

2、要成为一个批判性思维者,首先我们必须练习找准论题和结论的能力。可以把论题看作激发讨论的问题,把结论看作作者对这个问题所持的立场。——P025

点评:这个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也不难,但是在以前的沟通过程中,自己还是经常会忘记。一是与人沟通有时候没有抓住对方的重点,进而不能针对性的进行反馈,二是自己沟通过程中扯东扯西最后不知道自己说了啥。我们要明确,沟通过程中有争议的问题是什么,自己和对方的结论是什么,理由又是什么,理由是否能够有效地支撑论证,这样起码能够保证沟通的基本框架是完整的,后面一步再想如何让框架更加有力。

@[5队] 艺星-成都

学习批判性思维首先要防止的是那些被忽略被省略的东西,去思考别人没有告诉你的原因。为了能让我们思维缜密,在论证的过程中能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我们就要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它的结论,什么是这次讨论的议题,它的理由是什么,他用的哪些词句有歧义,整个推理中存在谬误吗,他提供的证据可信度大吗,使用的统计数据是否有欺骗性呢,这个结论真的合理吗?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其实都是需要我们在听到一个论证的过程后去提问、思考的。学习批判性思维不是为了去抬杠去挑别人的错,运用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思考别人的思考评估别人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评估自己的观点。

@[9队]月巧-石家庄

三、不要陷入二维世界也不要被数据蒙蔽

1.很多事情不是非对即错,非好即坏,不能这样只能那样二维选择的黑白世界。而是要尝试着在二维之外找到其他更复杂的更合适的,而不要总是简单思维。

2.有些数据看着非常具体,就以为这个数据很有说服力,但是有些时候数据也是具有欺骗性的。比如平均值,可以是平均数,也可以是中位数,还可以是众数,取得方式不一样背后所说明的问题也天差地别。

@[10队]大静静-天津

我们应用评判性思维的过程就是对一个问题进行论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着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慢慢的通过得到问题的答案来实现最终结论的生成。我们要始终关注论题、结论以及理由或证据。始终围绕这几个要素展开。我们的结论一定要紧贴论题,不能跑题、换题、偏题。我们的证据和理由一定要有足够的证明力支撑我们的结论。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麻烦,但一定要围绕主要任务去做,但不要太过纠结最后的结论。因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本来就非常的复杂,很多事情都不会是单一的原因造成,它大部分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我们会根据更多的征集更多的理由,根据跟多的证据去验证各个理由的可能性,最后我们会在这个综合结果的考量中得到一个适合的、恰当的结论。

最后,引用书中结尾处的一句话:“批判性思维不是只开花不结果的业余爱好、只能在教室里摆弄架子、在考试时临阵磨枪、或者在要显摆你智力超群时拿来充充门面。它是通情达理的人采取的联合行动的坚实基础。信念固然奇妙,但是信念的回报寓于我们随后的行为之中。学习评判性思维是让我们能更真切的认识这个世界,认识我们自己,更有效的对各种信息做出选择和优化,并进一步指导我们的行动,在行动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和进步。

@[9队副]大王-天津

2、一个词或词语越抽象,人们就越有可能对其做出多重解读。(P70)

我现在沟通的时候,会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的词语,而是尽量选择能够符合语境同时又能让人迅速知道这个词背后所代表的具体意思。如果对方使用抽象的词汇,也会进一步询问具体的含义。前几天老公说我不尊重他,如果是以前,我就会直接说没有,现在就会先问他,你说的不尊重具体指的是什么,他说跟我说话的时候,我没有及时回应他。之前之所以会直接说没有,是因为我理解的不尊重指的是贬低对方、不把对方放在眼里。两个人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所以也就造成了误解。

3、作为一个批判性思维者,你必须竭尽所能地评估各种不同解释,看看每一种解释与当前的证据的契合度,尽量对你的个人偏见保持敏感和警惕。(P222)

网络上的热点事件有太多的反转,要防止自己陷入到单一解释的情景中,进而被煽动情绪。多去想一想,有没有其它的证据,有没有其它的解释。凡是引发讨论的热点事件,尤其是涉及到恋爱这种,本身边界就很模糊,很容易就会按照惯有的思维去分析和判断。批判性思维可以防止自己在热点事件中被收割情绪。除此之外,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避免采用第一解释,多去了解一下情况,多给大脑一些反应时间,再去下结论。

@[9队]点心灯-烟台

二,我们常常会误解所读到的文章或所听到的言论的含义,因为我们总以为词语的含义都显而易见,p 068

收获:我们有那么多的显而易见,有那么多的日用而不自知,有那么多的假设,我们都认为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我有这种理解,别人也和我有同样的理解。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国家社会文化传统影响,所以同样一个词都有不同的含义。在不同的语境文章中,同一个词语也有多重含义。就像s老师所举行的100个行业概念,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行业中都有不同的概念。所以我们要想理解这个词的准确含义就要探索,探寻作者在他的语境里是什么意思。只有寻找到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并对他所提供的理由和证据进行检验判断。

三,诉诸情感谬误: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情感,有恐惧,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p137

收获:很多成功学大师都用此方法来吸引学生付费。政治家,销售人员,管理者也多次采用此方法。特别是在我们中国这种人情社会,在道理上我无法改变你,那我就有从情感上感化你,让你觉得如果不听我的就会内疚,从而顺从自己的意见。我们要提高警惕,对方是否在用论证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还是用情感来感化我们。也可以说,情感谬误是批判性思维最大的敌人。

@[4队]Joyce-北京

1)所谓慢思考,就是使用我们的大脑来吸收和理性评估别人与我们交流的内容。如果必须要用两个字来概括本书传递的信息,那就是在你思考重大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放慢”。

感悟:在心理学家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作者提出人类有两种思维系统。快思考是“系统1思维”,只根据手头的信息做出结论,整个过程仓促而武断;慢思考是“系统2思维”,会全方位评估话题的各个方面,通过搜索资料、调研请教,得出理智的判断。“快思考”符合人类的懒惰本性,企图根据简单、零碎的信息,快速下结论;“慢思考”则需要我们主动投入脑力和资源,是逆本性的过程。但是为了让思考更有质量,判断更为精准,行动更有目的,我们需要主动把思考过程“放慢'',投入到深入思考的实践中。

4)什么时候专家的观点最可信?事实上,是其观点受到了充分的理由和证据所证明,而不是你感觉对了。

感悟:对于专家或者大V的言论,我们也要抱着批判性精神去解读,不能一味听信。因为专家很可能和相关话题有利益捆绑关系,“被迫”说出了违心的话;另外,专家也是人,也有证据不足、判断失误的时候,所以对于权威人士的观点,我们要经过充分了解、判断、调研以后再做判断。

@[3队]Wex-上海or深圳

2. 收获:关注到论题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关注结论这样一个具体的结果。“如果你要对他们循循善诱的说法做出合理的回应,首先就得找出其中的争议之处,或者说论题(issue)之所在,然后再找到作者想要推销给你的论点或者说结论(conclusion)。”寻找论题本质上是一种有的放矢的谨慎,也就是在开始“争论”或者说“讨论”之前先弄清楚我们在回应的东西是什么。

3. 收获:表达方式可以变得更加柔和,获得了去影响别人判断过程的思路。这一收获过于重要,因为对我来说想要改变别人想法的欲望是很吸引我的,尤其是我会经常考虑如何去影响别人把原本有的或者说坚信的东西改变成我希望他们所相信的东西。而批判性思维就给了我一个可以诉诸理性的渠道。

@[7队]zd-四川绵阳

【听话听音和识人技巧】

1.在读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时,假设往往是立论者没有言明的理由,和言明的理由一起形成理由,支撑结论,很多时候如果没有某种假设支撑时,理由就是不够充分的,那么自然结论也不能成立。

2.听话听音:而我们针对一段论证,如果可以找出背后的假设,某种程度上就是听话听音,听到了深层次的需求和态度。这样我们再进行回复,就能更为切中要害。

3.识人技巧: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点用在识人上,看一个人的观点之下隐藏着哪种假设,因为假设潜移默化的会影响行为输出。

【有效判断之证据的效力如何】

证据有直觉、个人经历、当事人证言、典型案例、专家权威等等,当他人向我们输出观点的时候,会使用这些证据,但是我们脑袋里要时刻绷紧一根弦,就是这些证据就都有本身的局限,所以我们需要留足观察和思考的时间,让我们不会掉“坑”;同时当我们向他人输出观点时,可以通过我们使用的证据本身来看我们是否对于一个观点有全面的思考,比如当我们如果只用个人经历当作证据,一定是思考欠佳的。

@[3队]老九-北京

1.沟通能力提升,表现在输出和接收2个方面。

1)输出:因为我之前并不是很在意我的说话方式,存在说话啰嗦,缺少主旨,逻辑性不强的问题,我现在会刻意要求自己按照,结论+理由/证据的方式输出,这会使得我在输出之前必须先思考再输出,结果就是我的语言更精炼了,沟通效率更高,表达更自信。

2)输入:我会有意识去听对方的结论和理由、证据。如果对方一直没说到重点,我会提问来确认对方想表达什么东西,避免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3.提升我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我看到一些报道,文章或者观点的时候,会运用批判性思维的一些工具:

1)文章的结论,理由,证据是什么?

2)作者的潜在假设什么?

3)有没有替代原因?他的论证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4)数据的来源是什么?

5)有没有故意隐瞒掉一些信息?

@[6队]媜雪-广州

金句2:我们背诵并引用他人的作品,而不是自己辛勤工作,加深理解并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鹦鹉学舌并宣称那些观点是我们自己的确实易如反掌,但这样做就标志着我们不是一个好的批判性思维者。(P27)

论述2:我自己平时也比较喜欢直接引用别人的观点和金句,因为那些文字不仅看起来令人想拍手称快,而且还蕴含深刻内涵。彷佛直接照搬发出来之后,自己也变成了那样的人似的,或者又一次成功打造了某类人设。现在我意识到那样的我是不真实的,因我并未真正理解那些文字,只是觉得好,而自己又无法通过亲身经历总结出来,仅此而已。以后在遇到新观点、新道理、新原则时,需要自己去理解,去实践,最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那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

金句3:见解没什么价值,发表见解是不费吹灰之力的。(P155)

论述3:我逐渐意识到对于一些文字,我会有一种盲目的信任感,常常会习惯性地选择接受而不是辩证看待。这句话启发我,关键在于区分是个人见解还是客观事实。在信息泛滥时代,人人均可发表见解,但事实却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理由和证据之上。

@[4队]TY-上海

1、明白了弱势与强势批判性思维的异同。

金句:弱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当前的信念。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价所有的断言和信念,尤其是对自己的信念加以评价。弱势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就是坚决抵制和驳倒哪些不同的观点和论证,把哪些意见和自己不一样的人驳的哑口无言、乖乖认输作为终极目标。这种人不是来讨论问题,就事论事的,他们以反驳别人为乐趣,自以为清醒高尚。因此,这一本书读完,我是像在照镜子一样,和朋友间的讨论,或者陌生人讨论,同事讨论,我都会谨慎且审视自己的言行。

2、谁想要说服你,谁就负责解释清楚

这个点在于,自己不能偷懒,如果不理解就提问,不能做“差不多”先生,我差不多理解了,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差不多就行了。如果不能讲清楚,论证的价值,逻辑的艺术都是没有清晰地呈现出来的。

3、培养灰度思维,避免偏见

这个点在于,我们思维方式上,由于大脑的某种思维惯性,使得我们产生各种偏见,我们需要主观上去做对抗,而不是让自己活得很舒适。灰度思维在于,我们看问题的方式要趋于成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事务是完美无瑕的,我们的任务是在认清世界后,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全盘接受一个维度的观点,当我们多年后幡然醒悟,那我们做的很多决策都会后悔的。其实,改变的方面更多在精神上,精神上认可,作者的观点,而且也能在生活的某些场景上去实践一下,这个就是最大的改变了。

@[6队]Sunshine-无锡

阅读完本书,我收获了以下三点:

1.收获了认知,知道了一个论证主要由论题,论证,证据,理由,结论组成,而在整个论证中还会涉及论证中的谬误,证据的效力,数据的可靠等问题,这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或者学习到的。通过这次学习有了把批评性思维用到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意识

3.开放的心态,当别人对我的观点提出异议的时候,不再像以前那样抵触,而是回答别人的问题,同时可以一起讨论观点,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当对别人的观点有疑问时,会友好的提出问题,了解更多的信息方便更快地达成共识。

@[6队][游学]周英-武汉

1.我们的“系统1思维”只是根据手边既有的一点信息,不做任何深刻、全面的思考就仓促做出决断。如果不对我们所做的决定进行慢速、有条理的思考,那么我们犯错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P284

在阅读《学会提问》这本书之前,不管什么对话,我都能快速给出反应。不需要什么决断,在别人提出一个观点后,马上就会根据这个观点是否契合自己的自由观念来回复“就是说”和“不是吧。这可能就是人云亦云?在阅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有意识地克制了自己随声附和的冲动。

3.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我本科毕业后买回来那么多书,没有一本是从头到尾完整看完的,一般是有什么问题找到对应的书,找到对应章节的解决办法拿去用就完了,不一定读完整本书。这本《学会提问》读的很完整,提高了我个人在阅读上的自信心。读书活动持续了两个礼拜,给我一种我可以掌控自己时间的感觉。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能够日毕就很好了,要求太高却达不到的话,就可能一朝回到解放前,这个是根据《微习惯》这本书做出的决策。

@风筝

1、思维转换: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以及弱势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我过去阅读时,偏向于海绵式思维。海绵式思维有利于吸收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是复杂思考的基础,但一直使用海绵式思维也会有风险:最后读到的内容就会极大影响决策,出现“谎言说了一百遍就是真理”。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要有意识转换到淘金式思维中,带着作者为什么要提出各种主张的质疑来阅读,不断提问并思考问题的答案,积极主动地管理这个过程。我偏向于弱势批判性思维的类似,我会很容易放弃表达自己的观点,口头上附和他人,心里往往维持原来的想法。如果在恰当的场合能够使用强势批判性思维,就能更进一步审视和完善自己的想法,我都放弃了这样的提升机会。而且,使用强势批判性思维之后对所持有的观点感到非常自豪,这个文字描述很吸引我,我也想有这样的体验,希望它成为常态。

2、敏锐观察:议题、结论,以及关键词的准确性

在一场谈话中,有意识去分析议题、他人结论、支持理由,保持着对议题切换的敏锐、未说出口之结论的推测、理由是否客观充分的判断。另外,我会更加注重论证过程中,关键词的准确性。是否存在歧义词、谬误,立论点是否受到了价值观倾向的影响、描述性假设是否受到了个人水平的制约,涉及数据的表述是否清晰可信,得到结论时是否考虑了条件限制、使用了灰度思维。

2.本期活动读完《学会提问》第一本书,请总结一下自启动以来你的行动节奏、心态变化、学习感悟以及下一步提升计划。

@[4队副]欣然VAR-山东

经历了心态上螺旋式的过程:前期:一开始充满信心与希望,也很有干劲。觉得读书巨开心,完成作业也巨开心,这个阶段心态上比较轻松,轻装上阵,效率比较高。中期:异常焦虑,各类任务量增加,对自己作业的要求也提高了,对时间管理的需求非常迫切,也开始了自救的旅程。中期在心态上调整的收获是最大的,一方面我找到了许多志同道合且有共同问题的小伙伴,在讨论中学到了一些能够兼顾工作、生活、学习、运动等目标的措施,他们的鼓励也给了我情绪价值和安慰。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不再那么追求完美,相反是更多让自己享受当下的过程,关注到自己做的事儿上来。

后期:聚焦目标,专注力、逻辑力、时间管理力得以提升,心态更开放。迁移到生活中,对自己也有了更大的容错空间,学会了和周围的朋友相互协作。

@[3队长]月饼-深圳

3.学习感悟:读书答题都是自己的,除了完成基本的操作外,还要想想自己怎么用好它。现在很明显的发现自己陷入“高认知穷人”的陷阱。认知是有的,但也只有认知了,别的不太行。如何让学习到的新认知指导好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自己的生活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5队]向-武汉

3.学习感悟:受益匪浅,非常认真的读了,理解了,但是该书是个宝藏,还有很多都没挖掘出来。能将书中理念贯彻于自己的思维实践,比较兴奋,也有些成就感,自己的思维习惯在改变和优化。

@[7队]Perrin-泉州

○痛苦:这本书的内容现在是可以理解了,但是怎么写作业?案例从哪里找?怎么用在生活?你会感觉每次做作业最烦,用时最长就是找案例,引用实际。但是没办法,这本书是讲批判性思维,往往不用案例支撑,你就会觉得你现在的作业就是“断言”,就是明晃晃的“放水”。很烦躁!

○值得:如果你一下子找到案例,你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是这么回事,以前觉得怪怪的,但是根本没想到这层来” 。比如“确认偏误”。以前如果没有想通的事情,旁边人很难说服我,一直觉得是因为我的性格“轴”的原因。但是现在想想,我归因太简略了,我不是因为性格轴想不通,而是活着“确认偏误”下,跳不出来这个圈子,被弱势批判性思维包围才想不通的,和性格没关系,“轴”只是弱势批判性思维导致的具象结果而已,不是根本原因。还有一旦你学会了,你会不由自主带入生活。

比如昨天作业写到”近因效应“,今天和一个业务员在聊天马上用到了。聊天中插入南美客人订单,本意是想和他一起开发南美客人。但是他一听到南美国家,马上很激动说肯定不会接南美的订单。当下我就知道他肯定在这里“受过伤”,就问具体问题。原来之前他做过一单南美订单,价格不好,客人又粗鲁,付款也不好,那时差点拿不到钱,至此以后对南美客人深恶痛绝。看到这个我就联想到“近因效应”,当时觉得他这个反应和我以前一些”跳脚“片段好像啊,原来我以前很多时候被”近因效应“影响过。

@[8队]Carmen-阳江

1)平时要多积累案例,多观察分析,多记录。虽然这次提前读的存量比以往的足,心理压力减小了,但这次题目大多要求结合生活案例分析,就要主动让大脑去搜索过去发生过的事件,由于自己缺少观察和复盘,回想的时候毫无头绪。这让我更加深刻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上是多么的粗心大意和任由惰性思维控制自己。

2)逼迫自己做一些让自己痛苦的事。因为在脑海里搜索案例这件事对于自己是一件痛苦的事,就如书中所说的思维会倾向于简单化信息,对于复杂的信息总想着偷懒和回避,这个过程就得一直与自己的惰性思维做斗争,会产生消极情绪,让人想要放弃,不过,当扛过了这一过程,就会累积愉悦感,那种心情就如自己在大学时坚持跑完800米的心情。

@[6队]Tina婷-广州

他律带动自律。在鹅打卡里,看到很多优秀的伙伴完成日毕,输出高质量的作业。这些都带动了自己思想上的变化,想往优秀同学的队列站。为什么别人都做到了,自己不去改变呢。即使不能每天完成日毕,也至少在当周补完打卡。

@[3队]竹千-荆门

题目中很多与生活相关的思考,发现几乎每天都在使用并且简单的改变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有点知识运用在生活,脱口而出的练习)比如理由充足证明你的想法,“我觉得你的理由不足以让我信服”“我想再听听你的想法”“我是不是哪里表达的让你有些不清楚”

@[执行组长]小玉儿-泉州

1.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的重复,重复是加固记忆的最好方式。

2.深入到知识里,落地到生活中,要两条腿走路,理论如果不联系实际就是空转,实际不联系理论就是盲走。

3.很多知识点在心理学、教育学等专题中已经有涉猎,要把这些知识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去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杜绝理论自嗨。

@[3队]Jennifer-苏州

1、行动上基本在节奏,

提前一天昨晚作业的比例应该在60%;一是有余粮,二是提前规划,如果第二天有事情,会提前抽出时间安排好规划。比如前天肯定加班很晚,那大前天就提前做好了规划,保证在节奏上,不着急忙慌。

2、心态上比较平静,但是会焦虑思考的深度

作为老的成员,好像形成一套自己的答题思维,一定程度上有所局限,在这点上有很多提升改进的地方,要多看其他同学的作业,提升自己的作业投入度和质量。

@[10队]潇简-深圳

行动节奏:基本都是在白天看书答题,作业体量大的时候会提早开始答题,整体来说行动节奏目前还算是平稳。

心态变化:现在会问自己,我是在使用强势批判性思维吗?这个心态会让我刻意调整自己的说话内容,减小因为自己的不严谨而带来的误会,也会有意注意别人的说话内容,将其与知识点相对应,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学习感悟:本期很强调学以致用,所以会在答题的时候想办法把遇到的事情和书本知识点相结合起来,但是有时候也会遇到想不到案例的情况,这就倒逼追溯过去的事情,无形中和阿德勒理论所说的对过去个人经历的解读从中发现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相结合起来了。

下一步提升计划:多阅读其他人的作业,从其他人的案例和解析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以便于改进。多注意身边的事情,有些发生的事情需要记录下来当做自我觉察能力的训练,也便于在答题的时候能够快速调动起来。


本周日晚8点,我会开一场直播,主题是个人快速成长的攻略、心法与技巧。欢迎预约。直播间有课程特惠福利价。

S成长会2025启动报名,


目前早鸟特惠价,1月涨价!


欢迎大家加入,与我一起逆势增长,穿越周期。


逆势增长,穿越周期——S成长会2025报名启动》。



欢迎大家置顶星标“持续力”,这样你能第一时间看到文章。

持续力
Scalers,学习行动专家,个人成长教练,全网60w粉丝博主; 毕业于清华大学,10年个人成长社群“S成长会”创始人; 畅销书《学习的学问》《持续行动》《刻意学习》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