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非遗故事】大泉源酒传统酿造技艺——非遗传承百年佳酿

文摘   2024-07-12 14:36   吉林  

源于通化县的大泉源酒,有着400余年的文化传承。不仅以其独特的酿造技艺和醇厚的口感赢得广泛赞誉,更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200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传承 历久弥新  

大泉源酒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616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当年,在努尔哈赤的称汗大典上,“清·宝泉涌酒”前身的老烧锅酒就已经成为宴席上的珍贵佳酿。后来更是被康熙、乾隆等皇帝东巡祭祖时征调御用,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家御酒”。 


 
1884年,奉天商人傅成贤将大泉源烧锅扩建成酒坊,因曾为御用之酒,清兴京府赐名“宝泉涌”。在他的精心经营下,大泉源酒的名声日益远扬,被誉为“关东第一烧”。傅成贤宴请张作霖时曾饮用此酒,其饮后赞不绝口,随口说道:“关东美酒喝个遍,好酒还数大泉源。”此后,督军府命通化县府每年上缴500坛(每坛200斤)大泉源酒,并抵顶关税,一直延续到1928年。因此,大泉源酒又被称为“关东王酒”。大泉源酒历经民办、国营和民营企业等多个发展阶段,但酿酒的技艺传承始终未曾间断。  
非遗技艺 匠心独运  
大泉源酒的酿造技艺独特而精湛,主要包括用水、原料、工艺流程和陈储四个方面。 

 
首先,大泉源酒酿造用水取自地下深层,水质清澈透明、凉爽甘甜,富含多种矿物质,为酿造好酒提供了基础保障。其次,选用东北红高粱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保证了酒的品质和口感。在工艺流程方面,大泉源酒采用“清蒸混入续米查法”,将高粱粉碎加辅料水稻皮壳,再加水拌匀,用甑锅蒸熟冷却后加回醅、酒曲、水搅拌均匀入窖发酵。发酵成熟的酒醅被装入甑锅用蒸汽加热,通过冷凝器获得成品酒,掐头去尾,入库贮存。通过严格的温度控制和时间管理,使酒醅充分发酵,提高了酒的香气和口感。


大泉源酒采用国家一级文物“木制酒海”贮存。这种恒温容器更有利于酒的老熟,并产生独特的陈香。走进木酒海群,散发着历史韵味的木质酒海整齐排列,酒海磅礴,酒香四溢。据专家介绍,木酒海是用东北百年红松木板,经传统工艺卯榫合制成长方巨型木柜,内壁用桑皮纸、鹿血、蛋清混合液为粘合剂裱糊而成。木酒海原生态贮藏方式,对白酒的醇化具有独特功能,使酒的风味清香独特,口感浑厚醇和,回味绵甜悠长。
薪火相传 绽放光彩
在大泉源酒的传承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传承人。侯玉琦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大泉源酒传统酿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代传承人。侯玉琦自1975年开始在大泉源酒厂工作,至今已近50年时间。他曾获得“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通化县突出科技人才奖”“通化县劳动模范”“通化县名匠”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他始终坚守在酿酒一线,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续写着大泉源酒的历史。他精湛的酿酒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业界广泛赞誉。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大泉源酒不断创新发展,非遗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先后荣获“关东名酒”“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巴黎国际博览会特别金奖”等荣誉。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泉源酒不仅代表一种酿酒技艺的传承,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见证了东北地区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之一。曾有通化市考古专家到大泉源酒业老厂房遗址进行探查发掘,找到前清酿酒的古井、古窖、古甑锅灶台及大量清代遗存下来的木制酒海。它们历经岁月沧桑,带着久远的醇香,讲述着悠远的传奇故事。


多年来,大泉源酒业积极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和推广工作。通过举办文化节、酿酒技艺培训及建设企业历史文化博物馆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播这项非遗文化。同时,积极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合作,推动美酒走向世界舞台。
大东北清泉佳酿,大高粱回味悠长。历久弥新的大泉源酒,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继续书写着传奇,酿出岁月的酒香!
记者 吴宣霖文/图

投稿邮箱:thnews796@163.com


主审 | 刘慧杰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李育莹

     

通化通
通化日报 - 通化市委机关报,地区新闻风向标!每日呈报通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宣传综合资讯。“自有日报,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