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在珠海斗门,
以“渔草共生”健康养殖模式
养殖的罗氏沼虾,
让当地的水产养殖户悄然致富,
收入直翻5倍!
近日,珠海斗门致力打造以
“茜草—罗氏沼虾”“湿地—青蟹”
等为代表的“渔草共生”健康养殖模式,
探索渔业改革新路径!
广丰村的水产养殖场
创新养殖模式 探索循环经济
罗氏沼虾是世界级水产养殖产品,凭借个大、长快、肉质鲜美等特点闻名于世。197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从日本引进此虾,由珠江水产研究所试养,从此罗氏沼虾也“落户”珠海。斗门水网纵横,尽享珠三角黄金水道便利,特别是其咸淡水交汇的河口区域,为罗氏沼虾的幼体孵化和变态发育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让这里出产的罗氏沼虾具有独特的鲜甜口感。
罗氏沼虾
成就“养罗氏沼虾亩产高”的标签并不是一蹴而就,珠海养殖罗氏沼虾也曾面临过众多问题。比如种苗品牌杂乱,铁虾、白苗、母虾多,病害也繁多;白水塘养殖模式容易引发浮萍、蓝藻、大青水等问题,最终导致养殖的规格小,亩产不到三四百斤,农户养殖效益差等。
“水产养殖户多年来通过经验摸索而成的‘渔草共生’模式,就是罗氏沼虾保质提产的转机。”据珠海市斗门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李桂豪介绍,养虾的水环境中,亚硝酸盐和氨氮毒性很高,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功亏一篑。茜草的生长恰好可以吸收这些毒性,保持水质,同时又能提供充足栖息地避免罗氏沼虾互相残杀,有利于虾群安全脱壳。此外还能成为罗氏沼虾的食物来源之一,好处多多。
茜草让水质变清
“‘渔草共生’模式不仅提高亩产,同时还能有效实现养殖尾水治理,达到绿色循环。”李桂豪表示,为进一步验证养殖模式与尾水治理的有效互促,自2023年起,斗门区农业部门专门组织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专家团队,开展实地调研和现场试验。调研证明,斗门创新推出以“茜草—罗氏沼虾”“湿地—青蟹”为代表的“渔草共生”健康养殖模式,通过在养殖塘中直接种植茜草、芦苇、大尾草等水生植物的方式,原位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实现污染源头治理,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从而营造“水中沙洲”“万亩碧塘”湿地生态系统。目前该模式主要推广应用于罗氏沼虾及青蟹养殖。
茜草
据悉,传统的养殖尾水治理是采用三池两坝、岸基一体化设备、工厂化循环水等,亩均投入4000—20000元不等,后期维护费用约300—500元/亩/年。而以“茜草—罗氏沼虾”为代表的“渔草共生”健康养殖模式进行尾水治理,既不用占地投入也不需要后期管养,同时由于茜草可作为虾类的食物来源,明显降低在饲料、渔药等方面的成本。经计算,该模式综合成本每亩仅需300元。
目前,斗门积极推进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工作。“渔草共生”健康养殖模式推广以来,短短11个月时间,全区罗氏沼虾养殖面积从1.7万亩上升至2.2万亩,其中茜草—罗氏沼虾生态健康养殖面积从1万亩上升到2万亩,治理比例从58.8%提高至90.1%。达成“以草净水、源头减量、达标排放”目标,大幅提升虾蟹产量品质。
征稿
《水产环球视野》现诚征原创文章,欢迎任何涉及水产的原创独家好稿(请勿一稿多投,请勿抄袭),积极爆料。一经采用,均有稿酬!
投稿微信:ly991018q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