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迫“改名换姓”的中药,却是养肝灵丹,健脾妙药,补肾良品

健康   2024-12-08 09:01   湖北  


无论是在美食领域,还是在中药领域,山药一直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存在。对于山药的妙用,诚如南北朝时期的杰出中医学家陶弘景所说:“近道处处有之,江南、山东皆多。掘取食之以充粮。南康间最大而美,服食亦用之。”这说明,山药十分普遍,而且食药两用,真是爽口丝滑和治病救人两不耽误。
山药是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生长于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灌丛中或杂草中。主要产于河南、湖南等地。以河南(怀庆府)所产品质最佳,故有“怀山药”之称。于霜降后采挖。以条粗、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断面白色、嚼之发黏者为佳。
山药原名薯蓣,但是由于古代的“避讳”规则,山药这味中药曾几次被迫“改名换姓”,唐代宗名李预,因避讳改为薯药;北宋时因避宋英宗赵曙讳而更名山药。作为四大怀药之一的山药非常有名,那么它的药用效果是怎样呢?中医认为,山药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等功效。
山药甘平、补脾益气、兼养脾阴、略兼涩性。善于治疗脾虚便溏、泄泻,可以单用研末服用,或如《局方》中的参苓白术散,与人参、茯苓、莲子等补气、利湿、收敛药物一同使用。如果是脾虚不运、湿浊下注的妇女带下,比如《傅青主女科》中的完带汤,与人参、白术、苍术等补气、祛湿药物一起使用。
山药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可以作为长期食品服用,对于慢性久病或病后虚弱羸瘦者,是补脾胃虚弱的佳品。对于山药而言,健脾是妙药,养肝是灵丹,补肾是良品,养阴是圣方,但凡用对了,必能屡用屡效。
山药能补肺气,兼能养肺阴。其补肺之力虽较和缓,但对于肺脾气阴俱虚者,有培土生金的功效。治疗肺虚,可以与太子参、南沙参等补气养阴药一起使用。对于肺肾气阴两虚者,比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薯蓣纳气汤,与熟地黄、山茱萸、苏子等补肾、平喘药一同使用。
山药能补肾气,兼能滋养肾阴,且具有收涩之性,所以对肾气虚的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遗尿、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及肾阴虚的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遗精等均可使用。
历代名方中,补肾阳的如《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补肾阴的如《小儿要证直诀》中的六味地黄丸、温肾缩尿的如《校注妇人良方》中的缩泉丸、补脾肾止带的如《傅青主女科》中的完带汤等方药中,均有山药。
山药补脾肺肾的气阴,性平不燥不腻,是治疗消渴的良药。可以单用大量食用,或者与人参、太子参、麦冬等益气、养阴药物一同使用增强疗效。如果是内热较甚的人,比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玉液汤,与天花粉、知母等清热药一起使用。
山药在养肝方面,也是颇有功力,虽然在古代的中医典籍里,大多只是记载山药可以让人“耳目聪明”,从调理“肝肾阴虚”的角度来说,山药可以在养肝领域有所作为,而实际上,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山药具有保肝护肝,保护肝细胞以及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更是将山药在养肝方面的奇妙作用给挖掘了出来。
关于山药的功效在这里给你分享几个治病良方,比如治疗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的时候,需用山药、白术各30克,人参20克,共研为末,加水和糊做成黄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40丸,用米汤服下。再比如治疗脾虚泄泻的时候,选用山药20克,粳米30克,共研末煮成糊状食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山药与其他中药配伍而成的八珍粉,堪称补脾胃的经典良方,全方取莲子肉80g,生白术10g,茯苓16g,芡实40g,山药40g,苡米40g,扁豆16g,党参10g。将这些中药打成细粉,用白米面400g,兑入药末16g,蒸熟晾干之后,再研为细粉,兑入白糖160g,混合均匀后,食用。每次食用15g左右,每日2~3次。可以起到培养脾胃、益气建中的妙用,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饮食减少,面黄体倦等病症,大有良效。

「图文来源:神希园!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草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