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二十条教学原则

文摘   2025-01-14 17:15   上海  


课堂的高度不是拿笔写出来的,是教师用心在大脑中建构出来的。

作者丨李志欣

来源丨公众号“中国教师报”

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李志欣在认真观察、反思了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后,为青年教师总结了二十条教学原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第一条:要有学科思维

要有学科思想,用学科术语说话,用学科思维做事,这是学科教学的灵魂。要有课程观念,打通年级间、学段间、版本间的联系,把握学科核心与结构,建立大概念,与生活建立关联,创设真实情境。有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殷殷的教育情怀,才能实现学科育人的使命。


第二条:要有读书习惯

思想不会自己生长,必须建立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教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人、读书、读生活,学会深度阅读与思考,弥除知行差距。要靠丰厚的学养积淀、扎实的专业知识,透视教育的本相,理解课堂的真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充满智慧。


第三条:要关注习惯养成

课堂上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常规性、细节性习惯,如执笔、读书、提问、表达等。要教会学生听课、记忆、联想、质疑、合作、展示、反馈、归纳、评价等学习策略,制定并严格落实课堂常规,研发评价量规,给学生清晰且透明的评估要求,运用课堂评价工具,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同伴互助评价。课堂开始与结束,要有仪式感,懂得对课堂的敬畏。


第四条: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保持倾听,听学生的回答,听学生的质疑,听学生的思路,听学生的心声。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老师讲课,倾听他人的问答,学会等待,学会思考,学会尊重,学会宽容。课上听课很重要,不是听结果而是听思路。学会边听边记,边记边思考。


第五条:要有讲的艺术

教师要用艺术性语言,唤醒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语言富有激励性且风趣幽默,要简练且轻声,节奏明快且恰当,抑扬顿挫有穿透力。竖起耳朵听,用鼓励的眼神,支持学生尝试突破重难点,用适切的讲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课堂上,巧用奖励,慎用惩罚,学会正面管教,激扬正能量。


第六条:要学会追问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言。要把握好问题设计、提问、候答、叫答、理答五个环节,问题设计应注意明确问题的类型与层次,增强问题设计的针对性;提问时要表述清晰、简洁,富有启发性,问题少而精;候答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并灵活启思;叫答时要尽量扩大学生的参与度;理答时注意澄清、追问、悬置等策略的运用。依靠课堂核心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


第七条:要追求“学习中心”

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接纳每一个学生的试错,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起点实施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借助活动和评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和任务中,给学生创造元认知反思的机会,培养学生重新思考事物的能力。


第八条:要追求深度学习

在课堂上,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而是有理性和思考的互动学习,产生对话,有思维碰撞、观念诞生,有流畅灵活的迁移,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有价值的任务或重要的真实情境中成功运用。避免虚假学习、浅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现象。


第九条:要有教学智慧

课不能仅仅写在备课本上,而要融化在头脑中,延伸到语言表达和肢体行为上。善于借助学习工具,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借鉴并用好“教案+三单(教案+预学单、助学单、固学单)”式教学设计策略。


第十条: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要有鲜明的教学理念,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教材理解、文本挖掘、教学设计等有独到见解,教学行为有独特风格。体现教师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乃至性格、能力、修养等个性。


第十一条:要懂得教学相长

课堂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空间。相信学生,师生互学,教学相长,在生命交流中,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发现问题,并善于寻找问题背后的逻辑与根源,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彼此成就。


第十二条:为学习而设计

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的理解,而不是得益于别人的传授。老师上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生成能力。用自己的教学思想,读懂课标、读懂课堂、读懂学生、读懂文本,挖掘文本内涵,充分解读学情,精准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有思维深度的问题,依据问题创意设计任务活动,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真正实现知识的拓展。


第十三条:要有情感共鸣

教师必须是能把握情感的人,教学过程中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的、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只有把自己的情感植入课堂,与文本、与学生产生共鸣,课堂才能“活”起来、“动”起来,才能展现课堂的魅力。课堂不单是学习知识的课堂,更是升华情感、培育人格的课堂。


第十四条:要相信学生

只有学生先学,才会产生疑问与顿悟。教师要做学习的支持者、组织者和陪伴者。在教师引领下,大胆赋予学生某些职责,让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自主寻找知识的奥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成功体验。不断给学生创造各种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拥有选择课堂活动以及与老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利。


第十五条:懂得整体设计

备课要依据课程标准,深研教材,才能从整个学段、学期、单元和课前、课中、课后整体考虑,优化整合,追求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理念与策略。


第十六条:关注思维过程,让思维可视化

课上交流,不仅仅是让学生把话说出来,还要让学生的智慧相互碰撞,让学生的情感自然流淌,让学生的思维可见,捕捉细微创新信息,生成精彩思维成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十七条:要一辈子用心备课

课堂的高度不是拿笔写出来的,是教师用心在大脑中建构出来的。好的课堂是教师读书学习研究成果的自然呈现,体现了阅历与学养的创造性连接,是一辈子都在用心认真做准备的结晶。


第十八条:让学生去尝试

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心中有‘数’”,教学目标要指向学生的“学”,具体而明确,言简意赅,具有指向性,可操作、可评价,让学习看得见。课堂上让学生暴露问题,在任务驱动下进行针对性指导;尊重学生的兴趣、偏好、优势、贡献以及先验知识。


第十九条:相信你的魅力

课堂上要关注到每一人。教师的每一个眼神、动作,看似微不足道,但有吸引力的眼神是缩短师生距离的桥梁,有亲和力的体态语言是无声但有力的对话,会深深刻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要注意上课的节奏、韵律,包括声调的抑扬顿挫。“爱的教育”是无声的春雨,点滴入心,沁人心脾。


第二十条:最美常态课

追求常态课精品化,用上优质课的思维与态度做好常态课的准备,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设计当中。唯其如此,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互动、主动、能动,尽情绽放,才会生成高质量的最美课堂。

来源:校长内参

注意: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师培在线资讯
职教领域教师交流学习平台,致力于为每一位想提升自我的老师提供实用知识与技能。以新媒体为载体,旨在传递职教动态,分享教育教学实用干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