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确乎是难的,教师负担也属实不轻,造成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有许多,因此,我们要怀揣勇气,做专注而沉静的行动派。
时常收到教师朋友的留言或信件,多是诉说工作上的艰难,或是生活上的不顺,字里行间透出的多是焦虑、惆怅和沮丧。
回望自己,这些年来也曾遇见过太多的困难和挑战,从这些困难和挑战中走来,还是有一些感触的。我将个人的心得梳理如下,供亲爱的同行参考。
没有永恒惬意的人生
从来都是焦虑与希望并存
小时候,特别羡慕大人,既有自由又能自主,所以盼着快快长大。尤其上了学后,有了作业和考试,顿时觉得天底下没有比学业更苦的业,也没有比学生更苦的群体,更盼着马上长大。
等我如愿当了大人,却发现原来要肩负种种重担,实在是没有当小孩时的快乐和无忧,又恨不得重返童年。
曾对住在森林公园里的一对夫妻羡慕不已,因为那里有怡人的清新空气,有幽静的林间小道,而享用这些就是他们的工作福利。然而,当这对夫妇得知有人羡慕他们时,神情诧异,连连说在这里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哪有城市生活的丰富和有趣。
世间就是存在这样一种悖论,人们总是容易羡慕别人的生活,而感叹自己所处的地方没有风景,殊不知,自己所处的又恰恰是别人眼里的风景。
由此及彼地推广到职业,亦如此,别人眼里的清闲或优渥于当事人却多是愁苦和劳累。
事实上,任何职业、任何角色都不轻松,都有各自的不易和艰难。从商,要经受风险;从军,要经受危难;从教,要经受琐碎,概莫如是。网络上有这样一句“生活里80%的痛苦来自上班,但不上班就有100%的痛苦来自没钱”,流传甚广,可见颇得世人认同。
现实中,没有永恒惬意的职业,也没有永远幸福的人生,从来都是焦虑与希望并存。
我曾自问,除了当老师我还能做什么,发现自己除了当老师几乎不能胜任其他任何工作,基于此,我早早安于斯。当我安下心来,在这一片土地上深深耕耘,偶然间一抬头,欣喜地发现身边花开灿烂,果实累累,这喜人的景象一直延伸到自己的站立点。此时我才发现自己不但安于斯,还乐于斯,并成长于斯。
真实的教育人生就是这样,焦虑与希望齐飞,辛劳共成长一色,没有焦虑,是不真实的;只有焦虑,是苍白无力的。
亲爱的教师同行,假如你长时期陷入焦虑,同时又选择继续当老师,那一定要做好调试并积极应对,若把教育纯粹过成了苦役,那终究是对自己的辜负和亏欠,毕竟为此投入了自己最好的年华和最浓烈的青春。
资源不等于好条件
而是能被利用起来的条件
身为教师,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也有太多的“迫不得已”,还有太多的“力所不及”,但无论怎样的境地,我们依然还有选择的余地,就是寻求现有条件下的最佳解决之计。
不去幻想在另一番环境中会有大作为,也不要抱怨当下未能施展身手是受了环境所限,那种认为换一个理想的环境自己就能大展身手的,是另一种形式的“文不对题”。
所以,不论何种处境,都尝试心平气和地面对当前现实,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推诿,不空想,定而后谋应对。
回想当年,刚入职时,因为集体宿舍不够,我住的是科技楼,只身一人。偌大一幢楼,放学之后便空空荡荡,而且每天晚上10:30保安准时来锁铁门,到第二天早上6:30再打开。坦率说,我确实怀有恐惧,但又没有经济实力改变现状只能如此时,我尝试调适自己,并努力寻找可利用的资源。
我发现这样的境地最不缺的资源就是安静,于是我买来一堆书,每晚静静阅读,结果当我沉浸于阅读时就会忘记害怕,还无意间为头脑种上了一些“庄稼”。
工作第四年,因为机缘得巧,我得以参加由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的《作业本》编写。环顾一圈,除了我是菜鸟,其他都是大咖。
对此,我也是努力寻找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有着最丰沛也最核心的资源——学生,于是每当题目编写完,便让孩子们做一遍,而后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修改。最后,我负责编写的题目得到一致认可,意外还收获一波赞誉。
看,资源并不等于好条件,而是现实条件里能被利用起来的那部分。
记住一句话,“别贪心,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有;也别灰心,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没有”,所以任何条件下都要掌握主动权,努力寻找现有条件下的最佳解决方法,选择与现实的最佳相处方式,这才是积极的人生,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深处的自信和从容。
教育是难的
需要怀揣勇气
遇见问题和挑战,是人生路上的必然,也是教育路上的必然。如果没有心理准备,或是心生畏惧,就会选择逃避走向消极,最后遍地荆棘举步维艰。
若是把教育过成了苦役,那终究是对自己的辜负和亏欠,毕竟投入了自己最好的年华和最浓烈的岁月。越是艰难,越需要浪漫主义情怀,因为这样才会鼓起勇气去面对和穿越。勇气,是最好的“抗体”,有了勇气,才敢直面问题。
对那个隔三差五迟到的孩子,不妨和他一起商讨,定制一份最合适的早上流程;
对那个扫地草草而过的孩子,试试告诉他“扫地扫地,同时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对那个屡屡不做作业的孩子,不妨向他借几次红笔,然后以礼尚往来的名义送他一支精心挑选的笔,悄悄告诉他,好奇这支笔会不会经他之手变得有点神奇;
对那个容易与同学起冲突的孩子,试试让他在家校联系本上经常反映班级的好人好事,然后由老师来广而播之……
这些办法并非一定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因为教育是一项系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量,但我们的积极面对和持续用力一定可以让它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
假以时日,你或许会发现,许多事后的柳暗花明,不过是当时的处变不惊;许多过后的云淡风轻,不过是一直的行不顾影。
做个行动派
才能成为实力派
遇到问题,重要的是当下解决,而不是坐等,因为时间可以是治疗创伤的大师,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愚者幻想,庸者等待,而智者总是在行动。
环顾教育领域,许多成效显著并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往往是风格各异的。
有的雷厉风行刚毅果敢,所带学生做事高效富有秩序感;
有的幽默风趣是行走的表情包,所到之处欢声笑语一片;
有的飘逸洒脱大度宽和,带的学生也多是性格开朗心胸开阔;
有的善解人意温和可亲,特别能抚慰学生的心灵……
你很难说哪种风格好,但所有风格都是在“做”中实现的,在“做”中产生了生产力。
教育没有奇迹,全凭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披荆斩棘。请相信,对于一个脚踏实地追求成长的人,道不远人。所以,少犹豫,不纠结,做个行动派,让自己成为实力派,并因此自信。
教育是有趣的
乐趣就藏在日常里
教育工作多细碎,这是它容易让人心累的地方。但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事物的魅力总是与它的难度成正比,教育也不例外。容易令人心累生厌的细碎之处,恰恰就是教育的乐趣和美妙所在。
如何在细碎的日常里制造出乐趣?我的方法是,往重复的事情里添加一点新的元素,在众多点滴中捕捉一点别样的新奇,或是把一些细碎用特别的方式呈现出来,就会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惊喜。
例如活动课上,我会带着孩子们变着花样玩游戏,诸如手影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丢沙包、手推车、捕“鱼”等,整个操场都充满了高密度的欢笑声,还有孩子们说“又开始期待下周的活动课”时的眼神,觉得无比生动有趣。
一些本是平平无奇的日子,但对某个具体的孩子有独特意义,比如他的生日,我都会精心策划。每有孩子生日,我们就在当天(遇上节假日就提前)为他隆重过一场,带着满满的仪式感。
于是,每一个孩子都在热烈的掌声和祝福声中慎重地许愿,分享甜美的蛋糕,细味来自父母的爱的礼物(诸如成长录、电子相册等),发表成长感言,给父母打亲情热线,还有一个独特的“定制”环节——我会隆重说说这个日子的伟大之处。
一个个教育细节都围绕着快乐这个“母题”,趣意盎然。有生趣才会有生机,校园生活的生动有趣让教育变得有血有肉,脉络清晰,生机勃勃。
真的,教育的乐趣,无处不在,只是它们喜欢“躲猫猫”,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和创造。
相信时间的力量
做个长期主义者
我曾无比投入地写过一篇题为《课堂,请走出“伪生成”的沼泽》的文章,花了整整一年时间。
因为当时无人指导,我便采用了最原始的笨办法:文章成稿后,先放置着不理,但对这个主题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大量阅读,查阅资料,留心课堂,一个月后再回看原稿,便见出了问题,于是进行修改,再放置一段时间……如此循环往复了十几稿。
最后在参评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年会论文评比时,竟获一等奖,更让我吃惊的是被选登在《中国教育学刊》上,而且标题被用了最大的字号放在封面的最醒目位置,那一刻,我赫然发现“原来我可以”。
这让我尝到了专注、投入、静心的甜头,更愿意做个坚定的长期主义者。对待教学,我始终坚持像第一天那样工作,专注而虔诚地备课、上课。
比如备课,我会用上四本教材,一本是自己上一轮用过的,一本是上一届一位出众的学生的,两本是新教材,一本用于草稿,一本在誊抄后用于上课。当我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在讲台上收获亮晶晶的目光时,那种愉悦感和满足感是真切且深刻的。
对待育人,我更是系统考虑,为孩子成长计深远。每月一期的“百家讲堂”饶有兴致地一做就三年共三十期,被孩子们视为精神成长的沃土和乐园;二十四节气一期不落地走进八卦田,然后带着孩子们一期不落地深度走进校园,乃至孩子们看到一棵樟树树冠被大雪压断后说“心都疼”……
不停留于某时某刻,而是着力于一生中的时时刻刻,这样即便孩子们将来告别学校,也愿意继续不断自我提升。
在这个时代,专注是个稀缺词,沉静是个高级词,它们都是一种守势的功,而长期主义者就是愿意选择专注和沉静的人,在时间的洪流里,遵从自己的内心节奏。
人生是选择的结果,昨日种种,皆成今我。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越来越少。
注意: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