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微信机制调整,想要正常收到文章
请点击“儿童设计大数据”→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或加入群聊,及时接收最新案例!
⭐️每天12:00分享2个儿童设计案例
后台回复“清单”查看2700+案例
联系儿童设计大数据:靳晓航 18500700129
很多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说,“引导性游戏”(guided play)比“自由游戏”(free play)更能促进儿童学习。什么是引导性游戏?为什么说它更能促进儿童学习?本文首先介绍了引导性游戏的定义、关键要素和主要形式,然后用四个简单有趣的实验来说明它的有效性。
01
什么是引导性游戏?
引导性游戏结合了孩子自主的自由游戏和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的成人引导。其中,自由游戏具有儿童主动参与、有趣、自愿和灵活的特点,孩子需要在自由游戏中茁壮成长;而为了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孩子也需要成人的引导和支持。因此,引导性游戏有两个关键元素:孩子的自主性和成人的引导。引导性游戏使孩子既能保持投入的状态(孩子通常在自主游戏中会表现得特别投入),又能集中注意力在特定的学习目标上。
引导性游戏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由成人设计学习环境,突出学习目标,同时确保孩子能在这个环境中自主探索。
第二种形式是当孩子在自主游戏时,成人在一旁观察,适时鼓励孩子提问,或基于孩子当下的兴趣,用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引导孩子更加深入、全面地探索更多可能性。
02
为什么说引导性游戏更有效?
许多研究都证明了引导性游戏的有效性,下面列举了其中四个关键实验:
🔺 实验一
研究人员把参与实验的学前儿童分成三组,给每个孩子一套可以用来构造形状的、可弯曲的小棒(比如毛根)和一套卡片。这套卡片展示了两种三角形:典型的(比如等边三角形)和非典型的(比如一个内角非常大的三角形)。实验任务是让孩子们认识到每个具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包括典型的和非典型的)。三组孩子分别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接触这些材料。
第一组:在自由游戏条件下,孩子们可以随意使用这些卡片和构造棒,没有任何引导;
第二组:在传统教学条件下,由研究人员探索和发现每种三角形的特性,孩子只在一旁被动观看;
第三组:在引导性游戏条件下,孩子和研究人员一起探索,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在学习阶段结束后,研究人员请孩子们从一组典型形状、非典型形状和非形状中选择出真正的三角形。研究结果表明,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孩子比第一组的孩子学得更好。但第三组的孩子在将知识迁移到非典型形状时明显优于第二组的孩子。孩子们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加上知识渊博的成人提供适当的支持,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三角形的重要特征。
联系儿童设计大数据主理人:靳晓航 18500700129
🔺 实验二
研究人员把参与实验的4岁孩子分成两组,给每组孩子一台带有彩色灯光的机器,机器上有不同的按钮控制着不同颜色的灯光。
第一组:孩子们首先自己玩这台机器,自由探索一段时间之后,研究人员会给他们一边演示,一边解说每个按钮控制着哪些灯光。
第二组:首先由研究人员演示和解说每个按钮的作用,然后孩子们再自己探索这台机器。
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第一组的孩子在主动探索和发现,而第二组的孩子普遍在验证和确认自己看到的研究人员所演示的操作。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组的孩子比第二组的孩子更好地掌握了这台机器上按钮和灯光的控制原理。也就是说,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能够让孩子更好地从成人的引导中受益。
🔺 实验三
研究人员给参与实验的学前儿童一个多功能玩具(比如按下一个按钮会亮灯,拉下一个杠杆会播放音乐……)。如果成人只演示其中一个功能,孩子们在后来的自由游戏中主要集中在被演示的这个功能上;但如果成人表现得像是偶然间发现了这个功能,孩子们在后来的自由游戏中会更多地尝试玩具的所有功能。
也就是说,引导性游戏有助于增强对未演示功能的探索和发现,而直接指导可能会抑制这种探索。因此,成人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支持儿童的自主探索,比如在演示后暗示其他探索方法或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儿童思考更多可能性。
🔺 实验四
实验一、二和三表明,在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时,相较于直接指导,引导性游戏能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然而,如何在孩子自主探索和成人引导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的复杂化,儿童可能无法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完全深入地探索和发现。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有研究团队开展了实验四。
研究人员把参与实验的三年级和四年级孩子分成两组,实验任务是在科学课上学习设计简单的实验。第一组的孩子在简短的自主探索之后,观看了老师做实验的过程,并且倾听了老师对每个实验的讲解,包括用某个特定实验去验证某些变量的影响是好还是不好,以及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而第二组的孩子在简短的自主探索之后,就被要求设计实验来反映每个变量的影响,没有任何引导。
这项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当学习环境更复杂、学习任务难度更高,要求孩子进行更丰富的科学判断并把学到的经验迁移到与学习情境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时,只有少数几个孩子(第二组)通过自己探索发现了实验策略,而通过成人教学学习的孩子(第一组)中大多数都学会了实验策略。而且,第二组的少数几个孩子在做实验时的表现并不比第一组的大多数孩子好。
也就是说,当孩子的年龄更大一些、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更复杂时,我们无法确保孩子在没有成人支持的情况下关注学习目标的关键特征。这类研究提醒我们,成人引导和孩子自主探索之间的平衡,可以且应该根据学习者的能力和学习目标进行调整。
责任编辑:于雯
校对:王铮铮
内容来源:https://www.cmu.edu/dietrich/psychology/pdf/klahr/PDFs/Guided%20Play%202016.pdf
文章授权转自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
儿童设计大数据推荐发布
公众号运营:晓与晓新媒体咨询 联系方式:18500700129
扫码加主理人微信 回复“儿童”加入案例群 每天2个最新设计案例
联系方式(微信/手机) 靳晓航18500700129
完成:2848/1001
(后台回复“清单”,可获取全部案例)
儿童活动景观 | 校园景观 | 大师设计 幼儿园 | 广场 | 游乐场地巡礼 景观IP | 无动力乐园 | 城市更新与儿童友好
因微信调整,请将我们设置为“⭐️星标”或加入“群聊” 方可正常接到推送
投稿 请添加 ↓ ↓
找人、留资料、加入讨论群 请添加 ↓ ↓
我是儿童设计大数据主理人靳晓航,8662位设计师的好友,致力于帮设计师打好手牌。如果你是创业者、公司负责人、品牌主理人、设计师欢迎联系我的微信共创!
投稿 请添加 ↓ ↓
找人、留资料、加入讨论群 请添加 ↓ ↓
我是儿童设计大数据主理人靳晓航,8662位设计师的好友,致力于帮设计师打好手牌。如果你是创业者、公司负责人、品牌主理人、设计师欢迎联系我的微信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