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二级预防”防线 不让脑梗死“卷土重来”
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脑梗死,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健康杀手,一旦发生,往往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更可怕的是它的再次来袭。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便是抵御“二次伤害”的重要防线。
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卒中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遵医嘱服药,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对于有心房颤动的患者,需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戒烟戒酒 吸烟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刻不容缓。饮酒要适量,避免酗酒。合理饮食 减少钠盐、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比例。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控制体重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脑卒中患者,减重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应将体重指数(BMI)保持在18.5~23.9之间。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三大基石。抗血小板药物 对于非心源性卒中,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卒中的复发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除此之外,近年来吲哚布芬、西洛他唑、替格瑞洛等药物相继上市给抗血小板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由于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血小板效果及临床数据的不同,不能随意增减药物品种及用量,用量少了达不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能导致卒中复发,用量大了或者种类多了,则可能使出血风险升高。因此,在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时,必须由医生来判断患者适合哪一种或者哪几种抗血小板药物。用药期间如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降脂药物 对于脑卒中的患者,其低密度脂蛋白(LDL-C)不是在化验单上的范围内就可以了,在最新的血脂指南中对于极高危患者(如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且合并糖尿病),目标值应小于1.4mmol/L,且降幅应大于50%;对于高危患者(如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但未合并糖尿病),目标值应小于1.8mmol/L。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还有稳定斑块的作用,因此是二级预防不可或缺的降脂类药物。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可以起到良好的降脂作用,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高强度的他汀类药物,具体用量需要咨询医生,切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因为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转氨酶异常及横纹肌溶解,因此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肌酸肌痛,应及时就医并说明用药情况。在他汀类药物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推荐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若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后,LDL-C水平仍未达到目标水平,推荐联合使用依洛尤单抗或者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由于两种药物的降脂幅度很大,因此不推荐患者自行判断是否合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 高血压是卒中发生和复发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血压能够有效降低卒中复发。对于卒中前没有进行降压治疗的患者,在卒中病情稳定后,如血压仍然大于140mmHg/90mmHg,在没有禁忌证的前提下应启动降压治疗;卒中前已经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应在卒中病情稳定后重启降压治疗。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的选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在可以耐受的前提下,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mmHg/80mmHg以下。此外,合并糖尿病的卒中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警惕低血糖事件带来的危害。脑卒中二级预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和定期复查,降低脑卒中的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地铁1号线复兴门出A口,东行600米即到公交乘坐95、97、846、855、808、629、652、686、859、655路至柳苑公寓站下车即到。